让儿童自己用思想绘画
绘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距今2~3万年以前
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我们的祖先看到什么画什么,就像现在
的儿童绘画一样,他们主要是要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看来,绘画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心理。本来绘画就是随心所
欲,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爱画什么就画什么,
绘画本该是一件痛快淋漓的事情。可是到了今天,我们的儿童在画
纸上作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作为美术教师,我不禁要问,儿童
作画到底应该画什么,怎样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儿童在画
画前到底想什么呢?难道他们画画是为了完成自己不愿意完成的
任务吗?
儿童绘画不应该像画家作画,画家作画很讲究,在作画之前有好
多方法技巧方面的追求。而儿童绘画是天真朴实的,心灵是纯净的,
儿童的心理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不包含任何功利性的因素。应该说,
看儿童的绘画,会使人赏心悦目,使人产生愉悦、轻松、充满活力
的感觉。
而在现实中,我们看了不少我区各校的“六一”儿童节绘画展览
给人的感觉确实缺乏生气、千篇一律,绘画的风格、内容非常雷同,
相差无几,基本上可以看出那些画和手工艺品决不是出自一个不谙
世事的儿童之手,也不是儿童自己的思想。这些艺术作品有着成人
的痕迹,有着未老先衰的印记,儿童创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窥见其中
的奥秘——任务布置下去后,教师先做一番指导,然后孩子拿回家
请自己的家长帮着创作,家长的越庖代俎剥夺了儿童自己运用绘画
语言创作的机会,使儿童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小大人的“老气横
秋”,而是展现的儿童家长的艺术展演。试问这样的画展有什么看
头,这样的画展能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画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纵观我们小学的美术教学可以看出,现在很多美术教师不管儿童
想画什么,只是生硬地把一幅画画在黑板上,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指
导,比如,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等等。然后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
临摹,依葫芦画瓢就可以了。在绘画的要求上只注重学生涂颜色是
否均匀,线条是否平直,然后看颜色搭配是否和谐,甚至有的教师
在绘画之处连颜色都帮着学生指定好了。比如,在一幅作品中,天
空只能是蓝色的,云只能画上白色,树木只能着上绿色……凡此种
种,不一而足,势必束缚了儿童的形象思维。这样儿童画出来的作
品,必定会千人一面,绘画的风格一样,主题一样,甚至连细节都
出奇的一样,风景的格调一致,人物的着装一致,甚至连人物的服
装的颜色都一个颜色,红袄、绿裤子、蓝袜子,千篇一律,画出的
人物都是孪生姐妹。我们可以想象这样教出的儿童,他们画出的作
品其中有什么自己的思想,这些作品都是成人的复制品,没有创造
性,因此也就没有艺术性。
因此我们认为,一幅儿童绘画作品能够客观地反映一个美术任课
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教学成果,让
我们了解到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
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是否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首先,儿童在十岁以前的绘画是和他的心理发育同步进行的,因
此,我们在绘画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儿童的思想,让他们运用自己
的思想去绘画。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压制孩子,不过多地盲目指
导,不尊重他们的儿童心理,就等于抑制了儿童早期的心理发育。
大多说人错误地认为儿童绘画就是用临摹的方法去学习国画、卡通
画、简笔画,去创造自己的形象。殊不知这种成人化的美术教学模
式会极大地束缚儿童思想的发展,扼杀儿童自身所具有的绘画潜
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师应该适应儿童教学的需要,在美术教
学中注重发掘儿童自身所具有的绘画潜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
力,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励他们思考,鼓励儿童多观察,抓住事物
的特点,去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感兴趣的事、人和动作、风景,
让儿童在自由的王国里学会驾驭自己,然后把儿童自己的感受用绘
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画出来的作品会很耐人寻味,具有一定的
艺术特质,不是工艺品,不可能千人一面,这些作品记录了儿童在
绘画道路上的真实印记,体现了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在认识和探
索中学会绘画语言,教师在启发引导中对儿童进行了美的启迪,从
而培养了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提高了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的素质,这样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应儿童美术教学的要
求,遵循科学的美育规律。
其次,儿童绘画时依靠的是第一直觉,把儿童自身体验的情感融
入艺术创作之中,不受任何限制,没有任何顾忌,所以他们用笔大
胆,一挥而就,线条稚拙而果断,具有无穷的韵味。他们在绘画中
运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扭曲的线条把物象表现到可笑的程度。我
们在欣赏儿童作品时看到有些儿童作品会说“画得不像”,其实绘
画的本质并非在于他是否精准地描画自然中的形体和细节,而在于
表现作者的深刻思想感情。如果所有的作品都和自然中的事物一模
一样,那还画它做什么呢,照下来算了?或者就看现成的,何必多
此一举。那么不同的人,即使画的同一个事物,但是他们表现的感
觉是不一样的。大人画的线条流畅,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
小树是绿色的;而儿童的线条稚拙,天空和云可能是彩色的,小树
可能是非绿色的,但是这些才能表现出了儿童的天真浪漫,这才是
儿童画。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纯
真的、美好的、主观的,都是有情感的,没有任何约束的,这就是
一些成人喜欢儿童画的原因所在。
因此,儿童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师要指导
学生自己独立绘画,抒发自己的性灵。
教师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内在绘画动机。我们已经知道模仿绘画教
学会危害儿童的绘画天赋,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
儿童自主绘画。儿童都有绘画的爱好,这种爱好只是停留在“爱”
和“喜欢”这样浅层次的兴趣,教师要给儿童创造轻松愉悦的绘画
环境,协调家长为孩子准备充足的作画工具,为儿童作画提供物质
准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将儿童浅层次的兴趣培养成内在的
绘画动机,教师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环境唤起儿
童的绘画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儿童讲一些绘画有关的故事—
—《神笔马良》《春雨的色彩》等激发儿童的兴趣,带领学生走出
户外,亲近自然,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提高感性认识。
儿童在绘画时主要根据自己的感受、经验、体会和已有的经验,
这些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联合家长带领儿童走出去,亲近自然,
观察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丰富儿童的绘画素材。
总之,教师要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儿童创造感知美,领悟美,创
造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绘画的机会,引导儿童自觉建
立独立的审美系统,激发儿童的绘画欲望,让儿童自己用心绘画,
画出美,画出精彩,画出自己美好的童年,描绘自己美好的人生。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