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挑战及对策研究
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且符合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必
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学分制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的基
础上,探讨了学分制对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冲击及其关键问题,并从科学化管
理和要素匹配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性。
标签:学分制;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就业影响很大。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
都非常重视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积极投入资金,设立
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规范性实践教学提供条件。
但是在实施效果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对管理类专业而言,
其侧重点一般集中在对课程的支持,对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研究和支持不够,加上
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非结构性、复杂性和柔性,其模拟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在实
践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技术、平台和效果等方面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如何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合理的设计,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 学分制对实践教学的意义
学分制是现代大学理念在教学管理上的具体体现。学分制改革的目的是充分
调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将竞争机制放入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选课方式、教学形式、管
理制度等多方面的不同。此外,学分制还可以通过国际间、校际间、院际间相互
承认学分和开放办学,将各学校、院系相互分隔的教育资源融通为可以共享的大
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为实践教学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
教学对资源耗费的依赖性更强,其良性运行往往受制于资源条件,如果能够解决
好资源不足的问题,是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发展的。
2 学分制对管理类实践教学的冲击
根据国内外大学实践发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解决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
不足等问题的最佳策略。在现代大学理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充
分的肯定,因而实践教学不再是从属于理论教学的验证式环节,而是检验理论、
发展理论、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具有开拓性的、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指标。
从学分制模式的特点来看,必然会对现行的诸多教育过程产生冲击,尤其是实践
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实验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因此,如何针对学分制特点,设计
灵活可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根据已经实
施学分制高校的经验来看,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程序较为复杂,
对学生个体能力要求较高,导致部分学生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环节。
3 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1)如何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
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是首要关键问题;
(2)如何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基地标准、
实践教学操作规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3)如何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等。
4 对策建议
4.1 重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实践教学要想取得较大进步,需要重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目的在于强化实
践教学规范化建设,用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的顺利实施。此外,还需要加
强领导,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通过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要有明确的职责范围,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再有,通过对实践教学人员制定明
确的岗位职责和目标要求,从而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因为规范化的管理是提高
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规范管理的前提是要保证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实践内
容,既要有意义又要有创新,要做到结合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创新实
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
沿。此外,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指导书、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
指导书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
领性文件,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制订和完善,使实践教学和管
理工作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展实践教学的范畴,
积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并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时间。
4.2 加强实践环节的科学化管理
(1)加强实习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习、参
观实习、毕业设计、科研餐饮等内容,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要
求,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对每个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监控和管理。
(2)抓好实践教学环节诸要素的合理调配。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涉及
到人员、场地、时间、计划等一系列教学要素,同时,还涉及到与课堂教学的协
调并进等问题。在硬件还不是十分充裕的情况下,要合理调配有限的教学资源,
协调好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及其他环节的关系,避免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其
他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相互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
硬件资源的效能,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其他诸环节的正常进行。
4.3 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思考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需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主要有:
(1)探索毕业论文指导的新模式,主要通过实施非定点式选题、指导和答
辩,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和灵活性,迎合学分制需求;
(2)通过建立内容管理系统,或者应用MOOC等现代教育技术,将相关视
频、资料、录音等进行管理,并将讲座、企业参观、案例学习、系统模拟和沙盘
等纳入到实习教学体系,可以充分发挥资料的重用性,切实解决实习环节经费紧
张、形式单一的问题;
(3)基于时间、场地、内容、考核多维度、灵活性的实验形式,切实解决
实验方面的瓶颈问题;
(4)通过构建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性文档和流程设计,可以提高
实践教学质量。
5 结语
本文针对学分制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基础性分析,拟通过优化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质量且具有竞争力的学生。但是,从教学实践
来看,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运行效率,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
程,需要从制度、师资、硬件、软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
课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实习环节,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实习的效
果。
参考文献
[1]郑晋.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30(1):122123.
[2]王静,杨中华.学分制下交叉学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评估体系研究[J].教
育探索,2014(4):8889.
[3]王春明,董再平.对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几个问题的探讨[J].
高教论坛,20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