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

合同

一、民法篇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

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兼评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

王全弟倡 陈 倩倡倡

目 次

一、问题之提出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及面临的挑战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在英国普通法上的确立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面临的挑战

(三)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与限制

(四)改革与趋势

三、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本质特征

(二)第三人直接给付请求权的基础

(三)第三人基于合同主张责任限制

(四)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当事人的权利与地位

四、我国应当确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

一、问题之提出

传统民法上认为,债为特定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倡倡倡王全弟,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倩,复旦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系。对于合同之债而言,当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当事人且仅当事人本身取得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这看起来十分合理。①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务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仅从表面来看,此二法律条文均无不妥;但如果将此运用于商业关系发达的现代社会,则会出现操作上的具体困难,在某些情形下也有违公平合理的理念。本文将对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作出论述,并对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作出评述。

根据私法意思自治之原则,当事人当然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向第三人履行义务,例如向第三人交付货物,或者向第三人支付价款,但如果合同义务仍然只是向对方当事人所负,就不是真正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按照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的规定,第三人虽然可以接受债务人的履行,但却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其请求合同之履行,在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的场合,债务人是向债权人———合同的相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向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所谓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不仅是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义务,而且是受益的第三人能直接向债务人请求合同之履行,如果债务人违约,第三人能直接诉请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②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所作的规定仍然在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框架之内,因为虽然合同一方当事人对第三人为给付,但违反合同的责任却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问题。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及面临的挑战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在英国普通法上的确立

根据罗马法上“alterinemostipularipotest”之法谚,任何人都不得为他人缔约,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之纽带”(vinculum

参见[德]海因·克茨:枟欧洲合同法枠,周忠海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4页。

SeeHughBealeetc.,Cases,MaterialsandTextonContractLaw,HartPublishing,OxfordandPorland,Oregon,2002,p.880.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iuris),因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不被允许的,这一法谚可以看做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最初来源。深受罗马法影响的欧洲大陆各国走到近现代,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普遍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承认第三人在一定情形下拥有直接给付请求权,纷纷打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

但合同相对性原则仍然是英国普通法上所恪守的原则之一,在这方面,英国与近现代的欧洲大陆各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具体涵义是:非合同当事人不能根据合同取得利益或者负有合同上的义务。③但如果合同约定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并且债务人如约履行,法律不会干涉当事人这种约定的权利。因此,有关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关键在于当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如约履行时,第三人不能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对债务人拥有直接的请求权。在英国法上,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始终被视为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始终不被承认,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英国合同法案的出台。普通法上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确立于1861年的Tweedle诉Atkinson一案,在该案中,原告的父亲和未来的岳父约定在原告婚后分别付给原告一笔钱,原告的父亲如约向原告付钱,但原告的岳父没有付钱便去世了,原告对岳父的财产管理人提起诉讼,追讨岳父承诺的款项,被驳回,理由是原告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也未提供约因。④在1968年的Beswick诉Beswick一案中,原告的丈夫甲与其侄乙约定,甲将自己的业务转让给乙,对价是甲在世时乙每周向甲支付6.1英镑,甲去世后乙每周向原告支付5英镑。甲去世后,乙未向原告付款,原告同时以甲的财产管理人的身份和个人身份诉乙,要求乙履约付款。最后法官认为原告可以甲的财产管理人的身份诉乙,以个人的身份起诉则不存在诉因,因为原告不是甲乙之间合同的当事人。当时Denning勋爵主张允许原告以个人身份起诉,但是其他法官对此不予认可,因此通过这一案例,合同相对性原则再次得到确认。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面临的挑战

在Beswick诉Beswick一案中,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甲指定了其他人为其财产管理人,即原告不是其丈夫的财产管理人,那么

③④参见何美欢:枟香港合同法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有关英国合同法上的案例材料来源于H.G.Bealeetc.,ContractCases&Materials,4thEdition,Butterworks,2001,另有说明的除外。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原告既不能以财产管理人的身份也不能以个人身份诉乙,那么难道这位老人只能空着手回家?固守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某些情形下有失公平合理。⑤而且对于那些精通法律的人而言,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操作办法规避合同相对性原则所带来的后果。如在前述案例中,如果Beswick先生对合同相对性原则有足够的意识,他可以先把自己业务的一半赠送给妻子,然后与其妻子一同跟侄子签约,那么Beswick太太就可以个人身份起诉。如果对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做一定程度的修正,完全可以避免这种纯粹法律技术上的操作,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精通法律。杨良宜先生曾经将合同相对性原则称做是“英国法律一个重要、僵化、困难而且混乱的大原则或者概念”。⑥Steyen大法官曾经如是表述:如果说合同相对性原则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还勉强可以存在,那么它在现代复杂的商业世界中已被认为没有位置。这一原则纯粹是一技术性的人工构造。⑦例如在国际贸易领域,甲与乙签订合同,由甲向丙交付货物,如果甲未如约履行,乙也不理不睬,丙虽明知责任在甲却不能直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因为甲在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屏障之后。又如,在某一中间商破产或死亡的时候,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关系就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出卖人已交付货物而尚未得到价款,他却无法直接向买受人请求支付价款;如果买受人已支付了价款而尚未得到货物,他也无法直接向出卖人请求交付货物。在英国法上,为了防止在特定案件中造成不公正的结果,法院和立法机构对合同相对性原则作出了许多例外和限制,这是合同相对性原则能够在英国法上得以维持的唯一原因,但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所有例外造成了法律不明晰、难以理解和不可预测。⑧

Scarman勋爵在WoodarInvestmentDevelopmentLtd.诉WimpeyConstruction(UK)Ltd.一案中认为合同相对性原则是一不公正的规则(unjustrule),希望上议院对此重新加以考虑。

杨良宜:枟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国合约法枠,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Steyen大法官是在DarlingtonBoroughCouncil诉WiltshierNorthernLtd.一案中作出这些表述的。SeeHughBealeetc.,Cases,MaterialsandTextonContractLaw,HartPublishing,OxfordandPorland,Oregon,2002,p.886.

参见[德]海因·克茨:枟欧洲合同法枠,周忠海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三)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与限制

1.信托

信托是基于衡平法代他人持有财产的义务。⑨如果第三人是衡平法上的财产所有人,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是受托人,那么受托人对信托财产有保护的义务,如果受托人未尽义务,则该第三人不仅可以向受托人提起诉讼,而且可以直接对合同的对方当事人提起诉讼,因此信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绕过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但是现在这个办法在英国法庭受到一些限制,法庭不会轻易认可信托的成立,只有成立信托的意图有明确表示时,信托才得以成立,隐含和推定一般不能成立信托。皕

瑏瑠2.制定法上的例外

鉴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所造成的不便或不公,制定法在某些领域对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作出一些例外,最主要体现在保险合同中第三人的直接给付请求权。在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以第三人为保险合同的受益人是通常的情况,如在人寿保险中,以妻儿等为受益人,在责任保险中,以责任事故的受害人为受益人。在英国法中合同相对性原则一般仍适用于保险合同,但通过代理法、信托法以及制定法的直接规定作出了无数例外。制定法上的直接规定包括人寿保险———1882年的枟已婚者地位条例枠(MarriedWomen摧sPropertyAct)、海事保险———1906年的海事保险条例(MarineInsuranceAct)、交通事故保险———1988年的交通事故保险条例(RoadTrafficAct)等。

3.代理与合同权利的转让(assignment)

在英国法上,代理与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不存在矛盾,但代理尤其是隐名代理的制度设计实际上为规避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提供了一条路径。我国枟合同法枠上的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是参考了英美法上的代理制度而设计的。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如果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如果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经过受托人的披露,委托人和第三人可以相互主张权利。皕瑏瑡这一制度背后的理由和实际效果,是当某中间

⑨皕瑏瑠皕瑏瑡参见何美欢:枟香港合同法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

在1959年英国的Green诉Russel一案中,法庭对“信托工具”(trustdevice)进行了严肃的讨论,此间反对以信托来克服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态度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此之后法院一般不会接受以“隐含的信托”来避开合同相对性原则。

我国枟合同法枠有类似的规定,参见枟合同法枠第402条、第403条。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商破产的时候,出卖方可以向买受方直接请求支付价款。皕瑏瑢从这一点来看,隐名代理制度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有其相似的效果,但两者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从法律关系来看,在隐名代理中,代理人是根据委托人的授权为委托人的利益与第三人签订合同,而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从实际效果来看,隐名代理中如第三人在订约时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须经受托人的披露方可向委托人主张权利,但如果受托人不愿理睬或者死亡,第三人向委托人的给付请求权便受阻,而在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第三人拥有直接的给付请求权。

合同权利的转让在作用上同样也可避开合同相对性原则造成的阻碍。第三人本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但如果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就可以合同当事人的身份拥有对对方当事人的给付请求权。但如同隐名代理制度一样,以转让合同权利的方法来规避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同样可能因为原合同当事人的不合作或其他困难而受阻。

(四)改革与趋势

传统上英国合同法恪守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不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相关的涉及第三人的问题由前述的一些例外来解决,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例外这样一种结合并未造成特定案件的不公正,但却使得法律显得尤为复杂,缺乏可预期性。对于这一点,在英国的法律界也颇受批评,Steyen大法官认为,确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这样的路径简单而又直接,法律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对当事人合理期待赋予其效力,法律上拒不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效力没有任何原则上或者逻辑上的理由。面对种种压力与批评,1999年英国终于出台了一个“合同法案”,皕瑏瑣通过这个法案确认了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赋予第三人直接给付请求权。虽然较之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英国法上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成立条件更为严格,但1999年的改革无疑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重大突破。也有学者认为,1999年的英国合同法案确认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并没有废弃普通法上的合同相对性原则,而是通过制定法对合同相对性原则又作出了一次重大的例外。但无论如何,该合同法案对为第三人利益

皕瑏瑢

皕瑏瑣

SeeH.G.Bealeetc.,ContractCases&Materials,4thEdition,Butterworks,2001,p.1185.

该法案为Contracts(RightsofThirdParties)Act1999。

论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的合同的承认以及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是他们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英国法上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改革,通过立法而不是法官通过案例造法的路径确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这是采纳了法律委员会(LawCommission)的建议,也为许多学者所认同。皕瑏瑤法律委员会在陈述改革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理由时谈道:“首先,这一原则拒绝承认合同当事人使第三人受益的意图的效力,在实践中造成了许多困难。其次,这一原则及其所有的例外造成了法律上毫无必要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商业活动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可能造成保险的无效重复。……最后,任何为这一原则辩护正言的理由都不能令人信服。”皕瑏瑥法律委员会还对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具体制度设计提出了各项建议,多为1999年的英国合同法案所采用。美国传承普通法的传统,曾经也不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即使双方当事人约定使第三人受益,第三人也不得基于合同向合同当事人起诉,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有了改观。美国确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所采取的路径与英国不同,不是通过立法而是法官造法逐渐积累形成。1859年的Lawrence诉Fox一案是确立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经典案例,在该案中,甲是乙的债权人,甲乙约定乙直接向甲的债权人丙付款,当乙违约时,法庭允许丙直接诉乙。这一案件之后,美国的许多州都确立了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相关的案例所积累的原则与经验都写进了“第二次有关合同之法律重述”。皕

瑏瑦三、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欧洲大陆各国虽然深受罗马法的影响,但并未顽固坚守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而是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做了一些调整,现代的欧洲各国普遍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允许合同当事人通过约定为第三人创设直接给付请求权。近代欧洲大陆直到19世纪,开始

皕瑏瑤皕瑏瑥皕瑏瑦Reid勋爵和Scarman勋爵都曾经认为英国应当以立法的方式来确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早在1999年英国合同法案出台之前,何美欢就提出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改革应以立法的方法推进,参见何美欢:枟香港合同法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88页。

SeeLawCommissionConsultationPaperNo.121,PrivityofContracts:ContractsfortheBenefitofThirdParties.

参见KennethW.Clarksonetc.,West摧sBusinessLaw,7thEdition,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0页。

复旦民商法学评论打破对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经济动力在于保险的迅速发展。皕瑏瑧在保险合同的受益人与投保人不为同一人的情形下,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如果不能根据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合同对保险人拥有直接给付请求权和诉权,那么受益人的利益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投保人的意愿也未得到尊重。现代社会的许多交易过程都呈现连续性和相互依赖性,除了人身保险、货物运输等性质上就极有可能涉及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之外,为简化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在“连锁买卖”、“连锁租赁”等情形,由出卖人或出租人向第三人(次买受人或次承租人)直接交付标的物,为交易者所普遍采用。皕瑏瑨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转变传统上有关合同的理念,确立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对相关问题作出规范与调整。

(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本质特征

前已述及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仅规定由合同一方当事人对第三人为给付,但违反合同的责任仍然在双方当事人之间,第三人无法主张合同项下的权利。这不是“真正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虽然表面上看来其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非常相似,都是在合同中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为给付。区别立法上是否确立了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关键在于法律是否赋予第三人独立的法律地位,第三人能否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拥有对允诺人(指允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当事人)的直接给付请求权,是否可以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对允诺人提起诉讼,允诺人是否须对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显然我国枟合同法枠第64条所作的规定不具有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本质特征,因为允诺人只是向对方当事人承担责任,有关第三人的地位只字未提。德国法上有关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规定主要见于枟德国民法典枠第二编“债编”之第三章第三节(第328条至第335条),第328条第1款规定如下:“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为给付,使得第三人对其拥有直接给付请求权。”皕瑏瑩1999年的英国合同法案第1条第1款规定:“根据本法案的有关规定,第三人可以其自身名义请求执行合同,如果(a)合同中明确地做了这样的约

皕瑏瑧

皕瑏瑨

皕瑏瑩

SeeHughBealeetc.,Cases,MaterialsandTextonContractLaw,HartPublishing,OxfordandPorland,Oregon,2002,p.881.

参见北京大学法学院编:“北大法学文存第四卷———民事责任与民法典体系”,载尹田:枟论涉他契约枠,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页。

枟德国民法典枠(BürgerlichesGesetzbuch,简写为BGB),本法典原文从http://bundesrecht.juris.de/bundesrecht/bgb/gesamt.pdf下载,为2002年1月1日版。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研究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会导致第三人的信赖,第三人有可能基于此信赖而有所行为,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会使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受损,其忽视了第三人将会出于对合同的信赖而安排自己事务的可能性,将使第三人的信赖落空。而且,允许合同当事人在形成利益第三人的合意后随意反悔而不受约束,在道德上也不可接受,有违诚信。科宾(Corbin)先生认为,“在所有司法管辖区内,都一直存在着承认和强制执行第三人权利的压力。通过对第三人实施了救济的几千个案件的研究表明,对被告人没有任何不公;相反,其研究表明,拒绝给予救济可能与一般的正义与便利观念不符,而且那些被拒绝给予救济的案件经常在事后被认为与现存道德有惊人的冲突。” 3.成本节约的考虑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使得第三人的正当利益只能通过向债权人主张来实现,债权人此后还得向债务人追偿,虽然最终也可达到与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主张权利一样的效果,但无形之中当事人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有学者认为,允许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起诉,将不止一次地简化诉讼环节。台湾学者所称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缩短给付功能,也正体现的是此种成本节约的效果。学者认为,受益第三人的权利还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允许由受益人享有这种权利,可在尽可能少地采用诉讼的方式下,实现受约人的意向和满足受约人的希望。 四、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 (一)第三人的权利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首先体现为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取得。第三人是否知道当事人间订立的合同,以及是否有行为能力,对其权利之取得不发生影响。且第三人权利取得不以其承诺为必要,因为如须第三人承诺,则为普通合同,而非第三人利益合同了。(注:参见刘清波:《民法概论》(上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00页。)第三人在合同订立时是否存

三人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篇一: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 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 合伙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 为保护合伙人的合法权益,经合伙人协商一致,本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合作协议如下: 第一条合伙宗旨 为了促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富余资金,以及掌握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较好的进行经济合作,以达到促进友谊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二条合伙经营项目和范围 鞋面加工。 第三条合伙期限 合伙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日止。 第四条出资额、方式、期限 1.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出资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及技术。 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出资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及技术。 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出资人民币____________元。 2.各合伙人的出资,于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以前交齐。 3.本合伙出资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合伙期间各合伙人的出资为共有财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合伙终止后,各合伙人的出资仍为个人所有,至时予以返还。 第五条合伙人工资、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1.合伙人(姓名)因出技术支持,工资分别为 。 2.盈余分配,扣除包括合伙人工资后根据出资额按比例分配。 3.债务承担:合伙债务先由合伙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时,以各合伙人的根据出资额按比例承担。 第六条入伙、退伙,出资的转让 1.入伙:①需承认本合同;②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③执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 2.退伙: ①需有正当理由方可退伙;②不得在合伙不利时退伙;③退伙需提前________月告知其他合伙人并经全体合伙人同意;④退伙后以退伙时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不论何种方式出资,均以金钱结算;⑤未经合同人同意而自行退伙给合伙造成损失的,应进行赔偿。 3.出资的转让:允许合伙人转让自己的出资。转让时合伙人有优先受让权,如转让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按入伙对待,否则以退伙对待转让人。 第七条合伙负责人及其他合伙人的权利 1.____________为合伙负责人。其权限是:①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②对合伙事业进行日常管理;③出售合伙的产品(货物),购进常用货物;④支付合伙债务;⑤____________。 2.其他合伙人的权利:①参予合伙事业的管理;②听取合伙负责人开展业务情况的报告;检查合伙帐册及经营情况;④共同决定合伙重大事项。 第八条禁止行为 1.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禁止任何合伙人私自以合伙名义进行业务活动;如其业务获得利益归合伙,造成损失按实际损失赔偿。 2.禁止合伙人经营与合伙竞争的业务。 3.禁止合伙人再加入其他合伙。 4.禁止合伙人与本合伙签订合同。 5.如合伙人违反上述各条,应按合伙实际损失赔偿。劝阻不听者可由全体合伙人决定除名。

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一)

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一) 摘要: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都承认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而我国民法和合同法均不承认其效力。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经验,规定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我国法律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规则、利益第三人、强制执行权 所谓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指民法典或合同法承认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承认利益第三人在合同债务人违反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时可以对合同债务人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我国众多学者认为,我国合同法第64条实际上规定了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制度,因该条规定,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该种规定的问题在于:如果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知道合同当事人所规定的此种合同将要把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利益给予自己,则当义务人不向第三人履行义务时,第三人无权提起诉讼,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但如果合同当事人所规定的合同将权利或利益授予给第三人时,该种第三人知道且已同意接受他人所提供的权利和利益,该第三人是否有强制执行他人合同义务的权利?我国法律实际上作了否定的回答。这样,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一般意义上的利益第三人合同制度,而仅在例外的情况下认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制度。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我国合同法应废除严格意义上的合同相对性规则,赋予利益第三人以合同的强制执行权。 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论根据 (一)双合同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实际上可以分解为连续发生的两个合同。第一个合同是由债权人和债务人所订立的合同,据此种合同,债权人本人对债务人主张某种权利或获得债务人交付的某种财产。债权人一旦获得此种权利,即同第三人订立合同,将该种权利或利益转让给第三人。在向第三人转让该种利益时,如果第三人未表示同意,即此种转让为单方提议,一旦第三人同意接受所转让的权利和利益时,此种转让即转为合同。〔1]P.516)双合同理论的优点在于,它在利益第三人没有接受他人合同所规定的利益时可以解释单方提议的撤回的可能性;其缺点在于,它无法为人身保险合同提供合理的解释。 (二)直接债务理论 1.无因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中,合同债权人同债务人订立合同,将合同所规定的利益交付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实际上是合同债权人为了利益第三人的利益而实施的无因管理行为,故应适用民法有关无因管理的规定。第三人对债权人无因管理行为的接受实际上是对此种行为的追认,根据法国民法关十无因管理的管理者实际上是被管理人的代理人的观念,第三人可对合同债务人直接主张权利。此种理论遭到反对,因为,据此如果受益人不接受他人合同所规定的利益,则合同债权人即可解除为他人利益的合同。而这不符合无因管理适用的情况,因一旦事务的管理者开始了管理,则不得放弃或改变所管理的事务,他有义务继续管理直到被管理的事务结束。({1}p517) 2.单方意图所产生的债务理论 此理论认为。为他人利益的合同之所以能够导致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强制执行他人合同的权利,是因为在此种合同中,债务人根据自己单方面的意图允诺对利益第三人直接承担债务,此种单方意图实际上附着在债务人与合同债权人之间所订立的合同之中。在此种合同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条款,即债务人为了利益第三人的利益而单方面地承担债务。该理论好处在于:它可为合同债权人解除合同提供解释;亦可为合同债务人与合同当事人之外的利益第三人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基础,因为据此理论,若利益第三人接受债务人所作的单方允诺,则其即和合同债务人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1]p215)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之司法适用

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之司法适用 引言 合同相对性原则作为合同自由原则的派生原则,一直以来为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所认可,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在整个合同法领域乃至民法领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交易的频繁、复杂,合同相对性原则受到了诸多冲击和挑战,为更好的平衡社会利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规定了许多例外情况,学界称之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先从两则相关案例开始探讨。 案例一:谢某与陈某、某工程集团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被告某工程集团在承包施工G205汤潜段道路改建工程期间,工程实际施工人陈某向原告谢某采购石子、黄沙,陆续欠下13万余货款,谢某起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清偿买卖合同债务。法院审理认为,买卖合同当事人为谢某和陈某,鉴于合同之债具有相对性,只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力,对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发生法律效力,故买受人陈某应承担给付货款义务,被告某工程集团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不承担付款义务。 案例二:石某与陈某、某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劳务合同纠纷一案。被告某工程集团在承包施工G205汤潜段道路改建工程期间,工程实际施工人陈某雇佣原告石某进行挖机作业,尚欠5万余挖机作业款未付。石某起诉至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清偿挖机作业欠款。一审法院认为,陈某为劳务合同的直接雇主,应按合同约定承担给付劳务报酬的义务,被告某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G205汤潜段项目部虽非劳务合同当事人,但其作为劳务成果的实际接收人,在承包期间违反规定将工程分包给无用工主体资格的陈某,且无法证明已与陈某结清工程款,应对陈某拖欠谢某的劳务报酬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上述两则案例被告相同,案情相似,两则案例中被告某工程集团及其项目部

论利益第三人合同(一)

论利益第三人合同(一) 目录 一、论文摘要3 二、论文4 1、法人的有限责任的内涵4 2、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前提5 3、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7 三、参考文献资料10 论文摘要 本文从法人的有限责任的定义入手,主要从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首先,作者着重介绍了法人有限责任制度的真实内涵,明确指出法人有限责任是股东的有限责任的外在表现,而股东的有限责任才是法人的有限责任的内在实质。其次,作者认为在我国法人尤其是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一个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民事主体,必须拥有财产所有权,即法人财产权。第三,作者认为股东绝对承担有限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其的权利与义务不等。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议在我国公司立法中引入“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有条件的限制股东的行为,从而使我国的这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公司法人有限责任股东权力自益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法人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法人制度核心的法人的有限责任制度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鼓励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充分显示了优越性。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国家一直强调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鉴于法人的有限责任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制度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法人的有限责任的内涵 法人的有限责任是指法人仅以其拥有的实际财产对其所欠的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48条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以法人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和外资法人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在通常的情况下,法律将法人的责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法人作为民事活动的主体,独立于股东,也独立于它的领导机构和下属机构,其有自己的法律人格,拥有独立的财产,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其获得的一切利益由它自己支配,因而产生的债务责任也就只能由它自己承担。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个被赋予独立人格的法人是由股东所创造的,股东创造了一个民事主体,让其承担经营风险,而股东却在背后享受着真正的投资利益。股东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出资客的范围内,其只有出资的义务。当其不履行此项义务时,即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当其履行了此项义务时,也就不再对法人的债务负责。因此说,股东并不是以其出资额直接向法人的债权人负责,而其承担的只不过是一种出资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经营风险。所以说股东才是法人承担有限责任这一制度的真正受益者,其承担才是真正的有限责任。当然,由于股东的出资最终被用于法人债务的清偿,因而实质上仍然是由股东对法人的债务承担的责任。 股东的有限责任得到了我国企业立法的充分肯定。例如,我国《公司法》第三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张民安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合同相对性规则/ 利益第三人/ 强制执行权 内容提要: 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都承认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而我国民法和合同法均不承认其效力。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经验,规定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我国法律应坚持的原则。 所谓一般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指民法典或合同法承 认合同当事人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承认利益第三人在合同债务人违反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时可以对合同债务人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我国众多学者认为,我国合同法第64 条实际上规定了一般意

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制度,因该条规定,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该种规定的问题在于:如果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知道合同当事人所规定的此种合同将要把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利益给予自己,则当义务人不向第三人履行义务时,第三人无权提起诉讼,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 但如果合同当事人所规 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定的合同将权利或利益授予给第三人时,该种第三人知道且已同意接受他人所提供的权利和利益,该第三人是否有强制执行他人合同义务的权利?我国法律实际上作了否定的回答。这样,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一般意义上的利益第三人合同制度,而仅在例外的情况下认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制度。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我国合同法应废除严格意义上的合同相对性规则,赋予利益第三人以合同的强制执行权。 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论根据 (一)双合同理论 该理论认为,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实际上可以分解为连续发生的两个合同。第一个合同是由债权人和债务人所订立的合同,据此种合同,债权人本人对债务人主张某种权利或获得债务人交付的某种财产。债权人一旦获得此种权利,即同第三人订立合同,将该种权利或利益转

合同法原则——相对性

合同法原则——合同相对性原则 一、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地位 (一)含义 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约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合同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二)地位 合同的相对性,是合同规则和制度的奠基石。 《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也确立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合同法上的地位。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内容 (一)主体的相对性 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任何一方当事人只能向合同另一方提起诉讼或请求,而不能向第三人提起诉讼或请求。 (二)内容的相对性 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规定的权利,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但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更不负担合同中规定的义务。

(三)责任的相对性 即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合同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三、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 ——相对性的相对性 1、为第三人利益的法律效力,逐渐为各国法律所承认;(如保险合同、信托合同等) 2、合同保全制度逐步完善(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的撤销权——为保护债权人的权利而代位行使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债务或撤销债务人对债权不利的行为) 3、债权不可侵犯理论的建立(看一看王菁老师的浅析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 4、债权的物权化(买卖不破租赁、预告登记等); 5、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的产生; 附保护第三人合同:是指在特定范围内的第三人,因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对与债权人具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也应负有照顾、保护、通知等附随义务,对特定范围内第三条的损害,也应负赔偿责任。 6、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源自“刺穿公司面纱”的理论,或称为“直索理论”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

三人协议书标准样本

协议编号:WU-PO-218-48 三人协议书标准样本 In Order T 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ach Party, The Cooperative Parties Reach An Agreement Through Common Consultation And Fix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Party,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Restricting All Parties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三人协议书标准样本 使用说明:本协议资料适用于协作的当事人为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经过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把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固定下来,从而实现制约各方的效果。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范本 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 合伙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姓名:,身份证号码: 为保护合伙人的合法权益,经合伙人协商一致,本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合作协议如下:第一条合伙宗旨 为了促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个人的富余资金,以及掌握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较好的进行经济合作,以达到促进友谊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二条合伙经营项目和范围 鞋面加工。 第三条合伙期限 合伙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日止。 第四条出资额、方式、期限 1.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出资人民币 ____________元,及技术。 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出资人民币 ____________元,及技术。 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出资人民币 ____________元。 2.各合伙人的出资,于_______年________月 ________日以前交齐。 3.本合伙出资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合伙

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例外

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例外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合同当事人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债是当事人一方请求他方为给付行为的法律关系,债权是只能对特定人产生效力的请求权。这种由特定权利人向特定义务人请求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特性,就是“债的相对性”。合同相对性规则体现在《合同法》内。 《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合同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债务履行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虽然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合同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交易的日益频繁,各国立法基于显示的考虑,在承认合同相对性规则的前提下,对该原则进行了适当的突破,这种突破应是对相对性原则的必要补充和例外规定。既是合同相对性的例外情况,对于合同相对性的突破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才能适用,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我国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债权保全制度 债权保全制度是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赋予债权人撤销权和代位权。债权保全制度主要规定在《合同法》第73条和第74条。 《合同法》第73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名义代位行使债权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

三人合作经营协议书范本正式模版.pdf

三人合作经营契约书范本正式 模版 The ultimate goal to be reached by both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through the conclus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 契约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合同/ Word文档/ 文字可改

三人合作经营契约书范本正式模版 说明:以下合同内容主要作用是合同目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合同目的不同于合同标的。合同标的是具体的合同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合同目的是合同双方通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可用于电子存档或打印使用(使用时请看清是否适合您使用)。 三人合作经营契约书范本(一) 甲方:____身份证号:____ 乙方:____身份证号:____ 丙方:____身份证号:____ 甲、乙、丙三方本着互利共赢,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友好磋商,就配合经营______事宜达成如下合伙契约: 第一条合伙宗旨 利用合伙人自身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人脉关系,配合经营,使合伙人通过合法的手段,创造劳动成果,分享经济利益。 第二条合伙组织名称、合伙经营项目 合伙组织名称为:_____ 第 2 页

合伙经营项目为:_____ 第三条合伙期限 自______止。 第四条合伙组织财产份额分配 各合伙人占有合伙组织财产份额为:_______。 第五条薪水、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1、奖金分配:合伙组织经营期间,各合伙人薪水为 ______。随着合伙经营的深入,利润可观后,年底将发放奖金,奖金数额根据收入现状和个人贡献经合伙人会议决定。 2、盈余分配:除去经营成本、日常开支、薪水、奖金、需缴纳的税费等的收入为净利润,即合伙创收盈余,此为合伙分配的重点,将以各合伙人占有的合伙组织财产份额为依据,按比例分配。 3.、债务承担:如在合伙经营过程中有债务产生,合伙债务先由合伙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时,以各合伙人占有的合伙组织财产份额为依据,按比例承担。 第六条除名退伙、出资的转让 第 3 页

合同法选题

合同法选题 总则 论中国场域下的诚实信用原则 对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再认识(浅析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附随义务与安全保障义务之辨析 论公序良俗原则的确立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浅析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诉中的运用 民法上的信赖保护与诚实信用关系辨析 撤销之诉中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 论公序良俗原则适用的技术标准 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适用一一以Alexy的原则理论为视角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适用 第三人 浅析第三人原因造成违约时的风险分配---合同法低121条的适用问题合同第三人存在情形的实证分析 论第三人合同权利的产生 论科宾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 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建 论美国第三人利益合同 要约与承诺 再论要约何时生效 合同的形式瑕疵及其补救 预约合同 德国预约制度研究 预约合同若干问题研究 论违反预约合同的民事责任 论预约合同 格式合同 论格式免责条款的效力层次 单方修改合同条款的公平控制 社科基金项目:合同法中预期与信赖保护研究 论格式合同规制浅论格式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我国格式合同规制的困惑与解决路径 电子合同 电子合同成立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形式 网上货物交易合同的法律规制

试述我国消费者后悔权的构建 网络交易中的私人秩序 论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及其防范 电子商务中身份认证的法律处理研究 网络交易中的电子支付法律关系分析与法制完善 电子证据的性质探析 合同效力 二手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纠纷中合同效力的认定 试论合同无效之返还财产制度 诉讼时效制度在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案件中的适用 关于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理解 合同效力瑕疵探微 未成立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 预期违约 浅析预期违约与不按抗辩权制度 效率违约的比较法研究 逾期违约之构成与救济 缔约过失责任 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现代民事责任之新发展:以德国法上缔约过失责任为视角论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 缔约过失责任与允诺禁反言原则比较研究 缔约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缔约过失责任刍议 给付义务 论双务合同给付义务的牵连性 加害给付法律责任新探 债权让与若干实务问题探析 论加害给付的法律救济途径 对加害给付救济方式的再思考 合同履行纠纷 合同纠纷与诈骗的厘定 合同履行障碍类型化研究 合同法上强制履行的适用条件分析 合同履行的影响因素分析论合同诈骗罪的基本问题涉合同诈骗的民法规制合同诈骗的防范与救济合同抗辩 不按抗辩权刍议 论先履行抗辩权与逾期违约的有效衔接 履行抗辩权探微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构建何平

第9卷第1期 2012年1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2Vol.9No.1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当债务人不履行或履行不合约定时,第三人可以直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或主张违约责任的合同。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交易形式,是在现代交易的连续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为简化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第三人实现债务的可能性,在人身保险、货物运输、信托、连锁买卖、连锁租赁领等域,由交易人普遍采取向第三人直接交付标的物并约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请求履行的现实做法发展而来的。 对于这种交易形式,我国已经在保险法、运输法、信托法等特别法中确立了特定类型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规则,贯彻着第三人对债务人享有直接请求履行的立场。但是这些规则简单、分散,缺乏统一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一般条款,难以应对不属于特别法规定领域的类似交易形式,如连锁买卖、连锁租赁等。我国《合同法》第64条虽涉及向第三人履行,但由于缺乏第三人享有向债务人直接请求履行权利的明确规定,理论界普遍认为《合同法》没有设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实践中遇到相关纷争诉至法院,也只得由法官依据公平原则来处理,徒增裁判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在合同法中确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并对该制度构建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立法体例:采用潘德克顿式 鉴于我国未来民法典通说认为应采用潘德克顿式立法体例,设总则编和分则编。为了与未来民法典衔接,笔者认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应首先在债法编总则中作扼要规定,再在合同之债分则中规定一般条款;对于特殊类型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则在特别法中加以详细规定。 二、立法目的:保护第三人利益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 立法目的是立法工作的灵魂,也是设计法律规则的价值基础。耶林曾说过“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一种目的,即一种实际的动机。”[1]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缔约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第三人利益,所以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设计无不应从保护第三人利益的立场出发。但在谨守保护第三人利益这一立法初衷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该 制度成立的法理基础,即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所以能够得到法律的承认,是出于对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利益的意志的尊重,合同当事人有为第三人设立利益的意图,第三人可以经允诺取得权利,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意图以法律效力,是遵从意思自治———合同法这一根本原则的体现。“第三人权利的设定并没有改变允诺责任的基本属性。合同当事人之所以愿意赋予第三人权利,乃是因为这种约定促进了他们的合同自由。因为,通过将合同效力扩及于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也就扩大了他们自由意志的视线范围。”因此,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形式上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但实际上是对意思自治原则新的诠释。 [2] 所以,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设计必须确保保护第三 人利益与贯彻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排除两种极端情形的出现:一是过分保护了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允许当事人不经过第三人的同意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二是过度限制了当事人的权利,除非征得第三人同意,否则当事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更或解除合同。 三、立法体系:置于合同效力一章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属于涉他合同,与束己合同相对应,是从效力角度对合同的一种分类,因此置于合同的效力一章为宜。大陆法系多数国家在立法实践中,大都把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归属于合同效力方面。如《法国民法典》在第三编第三章“债的效果”中设专节规定了契约对第三人的效果;《德国民法典》在第二编第二章“因合同产生的债的关系”中设专节规定了向第三人履行给付的约定;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在“债的效力”中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作出规定。 我国合同法将所谓“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合同法》第64条)放在“合同履行”的章节中,既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性质相悖,也与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行做法不相符。未来立法改革的任务是在合同法的效力一章中确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一般条款,从而指导和统领分散于保险、运输等特别法领域的相关具体规定。 四、立法内容:静态和动态地关注合同法律关系 确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根本任务在于根据该合同的特征和属性,为第三人设计独特的权利。具体内容的设计,可从两个维度把握: 浅析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构建 何 平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为满足现实交易的需要,我国《合同法》应当明确设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贯彻保护第三人利益与 遵从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立场,内容可涉及第三人的权利义务,合同的生效、变更、解除等,并采用潘德克顿式立法例以与我国未来民法典衔接。 关键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请求权;意思自治 87··

买卖合同损害第三人利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买卖合同损害第三人利益 篇一: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对司法实践造成的惑与解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对司法实践造成的惑与解文/胡彬 无权处分的合同也是有效合同了。这可以说是《买卖合同司法解释》最大的突破,但实务中确实会有许多困惑。本文拟通过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的先进性、恶意买受人是否应受保护及真正权利人的权益如何保护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的先进性 首先,买受人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完整的保护。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按照以上规定,出卖人在买卖

合同中的主要义务就是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若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则买卖合同的目的必然无法实现。在买卖合同司法解释实施前,按照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该买卖合同因出卖人既未能取得所有权而又未能取得权利人追认而无效。此时,买受人只能要求出卖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其权益不能得到完整的保护,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出卖 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 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就是建立在出卖人出卖 其无权处分的财产的买卖合同依然有效的基础上的。这样的规定能够更好地保护买受人的权益。其次,无权处分的合同依然是有效合同更符合契约自由的法理精神。合同行为是最典型的债权行为,债权行为属于负担行为,即债务人自愿为自己负一定的债务的行为。出卖人虽然未能取得处分权,但其愿意为自己负上债务,并愿意承担履行不能的法律后果,法律不应阻止。 第二个问题,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三条更好的保护了买受人,那么是否所有买受人都值得保护,善意买受人应该受到保护,这是不言自明的,那么恶意买受人是否值得保护? 首先应该明确,此处的“恶意”与故意损害他人利益不同,而仅仅指“知情”,即知道出卖人对出卖物不享有处分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论——以我国《合同法》第条的规定为中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论——以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为中心法学论文 内容提要: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不一定赋予第三人直接的给付请求权,突破合同的相对性与否亦非认定这种合同类型的标准,我国《合同法》第64条所规定的仍然属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如此定性与定位利大于弊。作为立法论,制定我国民法典时宜赋予第三人直接的给付请求权。 关键词: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给付请求权/《合同法》第64条 一、以境外立法例及其学说确定的标准并非唯一正确的标准 关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为《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我国学者的看法不同。多数说认为,法国、德国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法都是将第三人对债务人享有直接的请求权作为判断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标准的,只有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享有直接请求权的合同,才算作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合同法》第64条未赋予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因而它规定的合同不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只是普通的束己合同。[1]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法国、德国等民法学说把第三人享有直接请求权作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要素,无可非议,因其立法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就是如此要求的,并明确地体现在要件构成上了。假如我国《合同法》对于此类合同完全没有规定,我国民法学说沿用法国、德国等民法的规定及其学说来界定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尚可理解,但在《合同法》对此已经有所规定,只是没有完全沿袭法国、德国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法所确定的要件构成,就认定《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不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甚至认为我国现行法没有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就有些武断,也显得作茧自缚,弊大于利,说理性不足。试分析如下: 第一,关于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界定,至少存在着依语义分析和沿袭传统习惯两条路径。 遵循前者,所谓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望文生义,就是第三人从合同所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取得利益的合同,至于该利益的取得系第三人基于该合同约定而产生的直接请求权及其行使,还是第三人只享有给付受领权而无给付请求权,仅仅是消极被动地受领而无权主动地请求,则在所不问。据此标准,《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合同就符合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属于一条法律允许的选择路径。既然如此,除非有重大理由,例如,假如我国《合同法》第64条所选择的路径会产生较大的弊端,就不宜甚至不得否认这种选择,非得以法国、德国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法模式作为判断标准不可。 第二,尊崇法国、德国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法所奉行的标准,不承认我国《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就意味着该条规定的合同,只能是束己合同,其中,有些是有名合同,有的则是无名合同。其道理在于,按照束己合同说,要么是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的约定只是一个条款,要么是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的约定已经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合同。前者场合,它属于有名合同的一个条款,适用该有名合同的法律规定,问题尚小;后者场合,它属于无名合同。而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非常复杂,充满了争议性和不确定性,处理纠纷的后果是否妥当没有把握。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承认《合同法》第64条规定的是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就意味着它承认了一种有名合同(当然,这种有名合同不同于买卖合同等有名合同,因为它们分类的标准不同),便于法律适用。既然是有名合同,必须具有自己的名称,该条规定的合同如何命名

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3年电大《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部分小论文 合同的相对性及其突破 引言: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第121条确定了合同相对性的归责原则,这里的合同相对性,又称合同关系的相对性,是合同关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合同相对性理论认为,合同仅于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一方缔约人不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然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商业贸易空前繁荣,严格恪守合同相对性原则越来越难以满足平衡社会利益,体现司法公正,社会经济生活对合同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1]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提高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合同的效力范围,表现在立法和司法上,受合同效力影响的第三人范围越来越宽,合同相对性原则也逐渐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许多合同相对性的例外情况,有学者将其称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本文将从合同相对性的历史演进和突破表现对其略作探讨。 关键词:合同相对性突破 正文: 一、合同相对性的历史演进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学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目前比较权威的解释是以王利明先生给的定义: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拘束力,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对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合同债权也主要受合同法的保护。在大陆法系中,合同相对性源至罗马法的“债的相对性”理论,认为债是当事人一方请求他方为给付行为的法律关系,债权是只能对特定人产生效力的请求权。这种由特定权利人向特定义务人请求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特性,就是“债的相对性”。而合同是债的形式之一,因此,具体到合同的效力范围上,这种相对性原则的主要含义是:合同仅于缔约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合同缔约人不得以合同约定涉及第三人利益的事项,任何一方缔约人不与第三人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合同无效。这一规则对现代大陆法系的债法产生了很大影响,理论上,都将其视为债权自身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当然原则。 二、合同相对性的突破表现: 合同相对性确立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立法对合同相对性规则已有所突破,合同相对性理论也同时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 所谓第三人侵害债权一般是指合同外的第三人明知合同债权的存在,仍然故意以损害他人债权为目的,实施某种侵权行为,致使债权人的债权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上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上 一、引言 设甲与乙约定,为丙的利益由乙向丙为一定给付,这里便成立了一个第三人利益合同(Cont racts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ies),其中甲为债权人,乙为债务人,丙为第三人,第三人利益合同可作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第三人利益合同,包括一切双方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至于第三人是否因该合同而取得对合同当事人的直接请求权,则在所不问。依合同自由原则,广义第三人利益合同,基于当事人自由意志而设立,当然可以发生作为一般合同应具有的效力,如债权人可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等 . 此外,该第三人利益合同还可以成为第三人保有其因此所受领给付的法律依据,使他虽不一定能请求债务人履行,但在债务人履行后,却可以保有利益,拒绝返还,而不构成不当得利。狭义第三人利益合同则仅指,此中第三人可依该合同而取得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的合同,即直接发生第三人享有独立债权效力的合同。本文下面的讨论也仅限于狭义第三人利益合同。 第三人利益合同本身并不是一个固有的合同类型,而是某特定类型合同当事人约定,使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直接请求给付,从而取得债权人地位。原则上,任何债权合同都可以作为第三人利益之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赋予、债务人的抗辩、合同当事人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等诸多法律问题。本文将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此加以深入探讨。 二、比较法上的考察 (一)罗马法 第三人利益合同最初在罗马法中并没有得到承认,罗马法基于“任何人不得为他人缔 约”( Alteri stipulari nemo potest),及“缔约行为应在要约人和受约人之间达成”(Inter st ip ulantemet promittentem negotium contrahitur)的规则,而认为为第三人利益达成的

三人股份合作协议书范本

三人股份合作协议书 个人合伙合作协议书 合作人姓名:甲 乙 丙 上述合伙人经充分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合伙协议: 一、合伙宗旨:共同经营,共同协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同心同德,共谋大业。 ﹟二、经营范围及地点:浠水理工中专1宿舍楼改建工程 三、出资方式、金额及利益、风险分配: 1、留渠,记更二人负责出建厂运营资金,作为其投资;王秋忠以社会关系,客户业务关系,产品的网络推广,牡丹商标的使用等无形资产作为其投资。 2、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合伙人所有投资为三人共有财产,即各拥有三分之一,利润分配各三分之一,风险承担各三分之一,以后厂子的正常经营费用,厂内统一支配。 3、债务分配:留渠、记更二人的投资债务由其二人各自承担,以后在正常经营中的债务、风险等由三人共同承担。

4、所有合伙人不得擅自抽取、挪用合伙资金他用或还自身债务,否则,因其所造成的损失,由其本人承担。合伙人所投资的款项必须按时投入,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5、三个合伙人,一人记帐,一人拿(内容来源好范文网)钱,一人签字,各担其职,各负其责。 四、合伙人的权力和义务: 1、合伙人都有合伙事务的经营权、决定权和监督权,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2、合伙人都享有合伙利益的分配权,合伙人分配合伙利益应以本合同的约定进行。合伙经营累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 3、合伙人应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维护合伙财产的统一,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禁止任何合伙人私自决定、做出对企业不利的事。 4、禁止合伙人本人(合伙人可以委托一人)以外的其他人(包括合伙人的家人)参事议事。 五、合伙人如发生纠纷,应以宽宏、忍让、包容的思想共同协商,本着有利于合伙事业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诉诸于法院。 六、本协议不全的其他补充协议,有同等法律效益。 七、本合同一式三份,三个合伙人各执一份,各有三合伙人签字、手印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