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语言习得动机..

第二语言习得动机..


四、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原因
• 大学高年级英语学习动机考察
• 结合量化和质化的研究方法对北京五所高 校970余名本科生在高年级阶段的英语学 习动机类型、强度进行考察。结果显示, 高年级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低年级阶 段保持总体连续性的同时,“内在兴趣”、 “出国”和“学习情境” 动机上升;“信 息媒介”和“个人发展”动机略有下降; “成绩”、“社会责任”动机以及动机强 度基本稳定。
• 其中, 内在动机刺激指与完成任 • 务本身带来的感受有关的动机, 如 通过听英语本族语讲话得到的美 学享受和乐趣, 这是三种内在动机 中自我决定程度最高的一种。它 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来自学 习者对第二语言习得本身的兴趣 和欲望。它与长远的成功相联系。 • Deci & Ryan( 1985)认为内在动机 带来的满足感源于学习者的能力 和自主。 • 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提出 了动机连续体观点, 即动机是动态 的、变化的而不是静态的、不变 的,
三、语言习得动机分类
• 整体动机( GlobalMotiva2tion)整体动机指的 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般态度。 • 情景动机( Situational Motivation ) 不同学 习情境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者所产生的不同动机。 • 任务动机(TaskMotivation) 任务动机指的是 具体任务所产生的动机。
第二语言习得动机
概述: 学习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 的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学习动机 的激发与培养,是直接导致第二语言 习得成败的关键所在。学习动机是仅 次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最强有力的学习 效果预测因素。 与学习动机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学习 成就、动机的强度、社会文化因素以 及学习者探索外部世界、渴望学习知 识、提高自我能力、通过各种考试的 几种不同需要。教师可以从树立学习 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确 定学习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 围;丰富教学方法,精选“教材”教具; 平等善待学生,鼓励参与活动;重视文化 输入,培养学习兴趣等六个方面进行 激发和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
• (二) 动机的强度 • Gardner 认为动机包括目的、 学习的努力程度、达到学习目 的的欲望以及学习态度四个方 • 面。但是,有了动机并不意味着 一定能达到学习目的。只有具 备了动机强度,才会出现学习者 • 为达到目的所付出不同程度的 努力,并产生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上的个体差异。他们努力程度 的差异表现在他们在第二语言 习得上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 动机愈强烈,时间花得愈多。因 此,在一定程度上讲,动机强度 可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
二、与学习动机相关的主要因素
• (一) 学习成就 • 学习成就既是语言习得 的结果,也是语言习得的 动力。因为动机产生于 需要,如果学习者没有渴 望成功的需要,那么他也 不具备语言习得成功的 条件。动机与学习成就 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因 此,也可以说,学习动机在 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学习 过程中的满足感与成功
• Gardner和Lambert把外语学 习动机归纳为融入型动机 (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 工具型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两大类。
• 融入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为了实现与目标语言使 用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学习此种语言的愿望。学 习者不但要学习语言,而且还准备接受目标语言使 用者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反映出学习者对目标 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俗的浓厚兴趣。 • 工具型动机是指为了某些实际目的或需要而掌握 语言的愿望,如阅读外文资料、欣赏外文音乐及影 片、顺利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 研究生入学考试、在未来寻找到理想的工作等,它 反映出学习外语的实际价值和有利之处。工具型 动机具有无持久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 自我抉择表现理论
• Deci 和Ryan 提出了自我表现理论来探 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机问题,依据动 机的产生根源,将动机分为无动机,内 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 其中, 内在动机指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和满足这种内在的因素, 是动机中自我 决定程度最高的一种。内在动机又可细 分为三种: 内在动机知识、内在动机成 就和内在动机刺激。。外在动机受外部 因素的制约,如为了通过考试,拿高学历、 高文凭和各种等级证书。它与短期的成 功相联系。
• (三) 社会文化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对动机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社会 对于第二语言的需求、对该语言的舆论导向以及 为语言所创造的学习条件,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习 动机。Gardner 和Lambert 在北美洲和菲律宾对学 习动机调查研究结果的不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加拿大,接受测试的学生是在双语制的环境下学 习法语的,法语对他们来说是第二语言而不是外语, 学习者有过多的机会接触法语,学习者的动机更为 强烈,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因此,融入型学习者比工 具型学习者的法语学得更好。在菲律宾,英语是作 为外语而非第二语言来学习,学习者只能在课堂上 学习英语,缺少接触交际语言的机会。生活在单语 和单一文化环境中,学习者难以融入目的语文化社 团之中,所以,工具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
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 Skehan 认为,学习动机是仅次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最强有力 的学习效果预测因素。Gardner 则认为它是影响第二语言 习得四个主要个体差异因素之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前期研 究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但对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差异研 究不够。J akobovit s 依据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在美国大中 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几 个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这些 数据不一定很精确,但足以说明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 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学生若缺乏学习动机,失去学 习兴趣,教师和教材再好,也难以奏效。中国心理学家朱纯 指出:“动机是促使达到目的的有力因素,学习动机是一种 直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机常常源自某种 需求。”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