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教研究 238 2015年23期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赵小娥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摘要:基于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在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研究探讨了建筑工程经济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教学过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课程;地位;问题;改革思路;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F40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3-0238-02
1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地位 1.1 建筑工程经济在学科中的地位 建筑工程经济(有的高校命名工程经济或工程投资与经济或建筑经济等)是建筑工程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工程建设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谋求工程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各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手段,为现实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建筑工程经济是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国外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1.2 建筑工程经济在各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价值 据调查,建筑工程经济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一般建设类高职院校在工程造价专业都开设此课程。同时也是工程管理、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建筑设备等专业的通识课程。也是建筑行业的从业和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更是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土建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等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因此,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学生学好本课程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从业及考试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中基础数据的获得与整理、基本报表的编制、财务指标的计算、不确定性分析等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该课程基本知识的能力,并初步具备对实际投资项目进行投资估算、财务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课程需达到以下教育目标: 2.1 知识目标 了解投资估算的内容及方法,掌握资金的来源及筹措的成本、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分析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价值工程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2.2 能力目标 (1)基本具备投资估算的能力;(2)基本具备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指标、进行财务评价的能力;(3)能对设计、施工方案、设备更新方案进行经济分析、评价的能力。 2.3 德育目标 (1)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意识及态度;(2)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分析与决策能力。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及高级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形式,比如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演讲式、辩论式、情景模拟式等,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快乐与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3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存在的缺陷 (1)市场调研不充分,对岗位技能对学生的要求不甚明确,导致课程的模块划分不合理或者是对学生的教学难易层次把握不准;(2)考核机制从表面上看似合理,但是操作难度大,很难实施;(3)教学资源建设跟进滞后,未建立对应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4)研究的课程欠广泛,建筑领域的模块化教学课程改革少,特别是建筑工程经济课程,通过知网期刊数据总库搜索,无此高职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相关论文的记录,更加不用说关于此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及资源建设的问题。 4 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改革思路 (1)进行企业调查:调查建筑企业的初级工作岗位(造价员、施工员、设备及水电安装员等)及提升岗位(注册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注册一级、二级建造师,注册设备及水电安装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职业能力并考虑不同专业对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差异构建模块课程,将所有模块分为通识模块和选择性模块。 (2)进行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包括课程开设前的学习基础、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开设课程中及开设课程后的教学效果的调查,建立合理的教学方案、评价考核体系。 4.1 根据以下原则或要求建立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在教材开发方面: (1)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模块划分的前提下以任务引领、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力图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能。 (2)兼顾土建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类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按照项目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建设工程项目(建筑产品)为对象,围绕项目建设中投资分析的程序展开。较好地解决目前建设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教材短缺或不适用的问题,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适用于土建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类工程技术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尽可能将职业资格内容课程化。本书紧扣当前土建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类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以适应学生获得相应从业和执业资格证书的学习要求。 (4)进一步完善教材的结构体系,使之更具有高职教育特色、更符合高职学生认知与学习规律,减少理论内容的阐述,注重应用方面的案例与习题。 (5)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出现,如国家财税制度的改变、相应评价参数的调整等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 (6)在内容组织上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注重教材案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理实一体化。 课程标准的确定、电子课件的制作、教案的编写(包括电子的、手写的)、习题集的编写、试题库的建设、教学视频的制作等方面严格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坚持通用性与专用型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难易结合而编写或制作。 4.2 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动态维护与管理 将课程建设成果及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国家财税制度的改变、相应评价参数的调整不断地补充到课程教学资源库中,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5 浅谈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 5.1 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1)此课程在各专业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开设,已经完成了基础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学生绝大多数是学文科的,数学基础较薄弱,普遍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5年23期 239 对学好该课程没有信心。首先需通过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案例讲解此课程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树立信心。 (2)学生对于该专业及该课程了解不深,给学生介绍教学资源库:如相关的专业参考网站及参考书籍、课件、习题库、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3)8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时会参加湖南省的造价员、施工员、安全员等上岗证的考试,有的参加湖南省的造价员、施工员、安全员等上岗证的考试,更有的学生目标定位于全国注册的工程造价师、一级建造师、招投标师、投资咨询工程师的考试,所以需把考证的知识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针对性。 5.2 在教学模块选择的基础上划分课程基本任务 (1)感性认识任务:注意观察银行存款金额的动态变化,并写成课程日记;(2)调查投资项目资金的构成;(3)到投资咨询公司去了解投资分析的过程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及内容;(4)关注时事,当前重大事件的发生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并形成小论文;(5)利用资金综合成本率对实际投资项目的资金筹措结构进行优化选择;(6)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施工方案、设计方案选优;(7)利用工程经济原理对设备更新方案进行选优;(8)对实际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分析与财务评价。 以以上任务为导向,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增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并且不失时机的结合当前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5.2 合理评定学生的成绩 将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成绩评定分为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其中自评与互评环节要求客观、公正,各占10%,任课老师评价占80%。考核标准见下图:
以上是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研究,希望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参考文献 [1]汤庆霞.浅谈《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3). [2]江波.适应建筑行业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2(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14KTYB05
(上接第 237 页) 在文化差异的比较之上,通过展示给学生中法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深入的体会到法语课堂中的法国文化内涵和文化制约。 2.2 建构课堂情境模式 首先,教学中应该建构一定的课堂情景模式,比如“打电话、问路、聚餐”等具体情景。只有在设计好的情景下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句型、结构。并且在课堂上充分的表演情景对话。其次,在课后也可以办一些法语诗歌、音乐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加深对两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最后,鼓励学生灵活的运用法语区应付不同的情景,掌握特定环境下的法语词汇的使用技巧,在模拟情境下吸收文化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国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利用多媒体硬件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法语电影等,借助形象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力,在电影中准备的把握对话的内涵,不仅可以通过法语电影,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反复的放录音磁带,让学生尽力模仿语音语调语气,或者是在课堂上播放法语节目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硬件设备使学生可以充分的融入法语语境之中。
3 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分离来研究的科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的土壤也是文化。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加入文化导入课是法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化差异,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教案和多媒体资源实现最优的文化导入。通过多种形式的中法文化对比,使学生可以再比较重掌握语言和文化双重学习目标,在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前提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获得语言的正确适应方法和地道全面的文化观。 参考文献 [1]胡洪庆译,《与法国人相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设,2002. [2]金励斌,浅谈二外法语语音教学[J],法语学习,1996 (4). [3]郭玉梅,浅论法语教学中的法国文化音素[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4)10-12. [4]马勇,康丽英,二外法语教学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