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昌硕绘画赏析

吴昌硕绘画赏析

吴昌硕简介及作品赏析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老苍、
老缶、苦铁、大聋等。他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同时,他与虚谷、蒲华、任伯
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晚年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
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
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
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
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
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
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喜用浓丽对比
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
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
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
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
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吴昌硕,他的篆刻成就确实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他的
篆刻先从“浙派”入手,后攻汉印,同时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的影响。搞篆刻的人
都知道,要刻好字首先要写好字,所谓七分写三分刻,而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成就尤甚。他喜
临石鼓,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他的篆书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有金石气息。有这样的书法
功底,篆刻自然不同凡响,细细品味吴昌硕的印章,会感觉到有种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
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
在篆刻方面,吴昌硕上取鼎彝、秦汉,下挹明清,创造性地以厚重的钝刀,用切、冲两
种刀法结合治印,这样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小小一方印章所诠
释的美学意义是巨大的。二十世纪初叶,杭州西泠印社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西泠
印社从此风光无限,现在仍是中国艺术家的雅集。
他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
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曾有“苦铁道人梅
知己”的诗句,借梅花抒发愤世疾俗的心情。又喜作兰花,为突出兰花洁净孤高的性
格,作画时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显得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
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
友”,以寄托感情。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
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
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晚年较多画牡丹,花开烂漫,以鲜艳的
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
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
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
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于近世
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
前一页为在网上搜索的吴昌硕简介,下一页为我自己

写的吴昌硕的《牡丹水仙图》的鉴赏。

.
牡丹水仙图 吴昌硕
立轴 纸本 没色
纵137.5厘米横67.7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是吴昌硕的《牡丹水仙图》,
此画为左下至右上构图,另右下角有块小石和水仙补住空白;左上为诗句补空白。
这幅画主体总共为三个部分构成,最顶上是红牡丹,最下面是水仙,中间是石头。首
先,说说红牡丹,吴昌硕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且每幅画作上都提有诗词,所以说,吴
昌硕也是一位文人画家;但自古文人画家如王维,徐渭,郑板桥,都独钟四君子梅、
兰、竹、松,却不屑于为常人所喜爱和崇拜的花中之王,也是富贵花的牡丹。可是,
同样作为文人画家的吴昌硕作品中为什么很多次的出现艳丽的花中之王呢?
其中一个原因,不得不从他所处的环境来说,吴昌硕晚年大多以卖画为生,而世
俗之人往往喜欢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为了卖画,他不得不画一些为俗人所好的牡丹,
所以说,吴昌硕画牡丹并不是他的本意和喜好。那么,吴昌硕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呢?
原因其二,他自己在画中题有一首诗:“红时槛外春风拂,香处毫端水佩横。富
贵神仙全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全诗如是解:槛外的春风,吹着艳丽的牡丹,水
仙的香味把我这个画水仙的笔都染得有香味了;第三句“富贵神仙全不羡”这句很重
要,“富贵”指牡丹,“神仙”指的呢?当然是水仙;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牡丹和水
仙我全都不羡慕,最后一句“自高唯有石先生”意思很明显,就是讲石头才是作者所
好之物,所推崇之物。在他的笔名仓石、苍石当中也可以体现。
所以说,此画上下两部分是给世俗之人,也就是卖画的人看的,而作为文人画家
的作者看的却是中间那面积很小的,却意义很大的石头。
此画以淡墨写石,略点枯笔。水仙勾花填色,色彩浓厚、盖压墨线。而牡丹则以大写意
手法点写而成。二者被山石分开。水仙斜坡生长取斜势,而牡丹取直势,直、斜之姿,让画
面富有变化,情趣盎然。而右下角的水仙小石,起到填补空白、均衡画面的作用。画面看似
随意,却处处不离法度。而其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
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
而此画以泼墨法写出牡丹花叶,着墨线勾经写脉,笔法却简洁传神。然牡丹之红、
水仙之粉绿、树干之黄,以及山石之淡墨枯笔构成了整幅画画面的浓淡变化和虚实变
化。牡丹用浓丽对比大的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而水仙用恬淡的粉绿,温和而又典雅;
石头只用黑墨来画,深厚稳重,而淡浓而适宜,让山石活泼而不沉重。所有部分组合在一起
使画气势奔放、纵逸飞扬,掺入书法用笔,行笔迅疾、苍劲有力,势不可止,表现了吴昌硕
大写意花卉的神韵气质。构图疏密有致,雄浑恣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空间美感。用笔苍老
遒劲,设色古艳清新,实系精妙之作也。
吴昌硕的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荷花、水仙、紫藤等,金碧辉煌,鲜艳夺
目的牡丹也时常出现在大师的作品中。他画的紫藤、葡萄、葫芦等犹如狂草,笔笔可见深厚
的书法功底。他的画作中,石头、题跋、印章、花卉顾盼生辉,有机和谐,用墨用笔浓淡干
湿,轻重缓急,挥洒自如。用色也十分大胆,鲜艳的重色如西洋红也经常出现在画作中。他
的画生意盎然,浑厚古拙但同时不乏书卷气,在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等大写意绘画
传统基础上,形成了个人鲜明的风格。
正如此画,吴昌硕的画里往往有水仙,有石头也有牡丹。水仙与梅兰竹菊一样高雅为
文人所推崇,而石头坚硬的个性吴昌硕十分喜欢。金碧辉煌,鲜红娇嫩的牡丹吴昌硕并不喜
欢,但为了迎合市场,为了迎合世俗大师也将其融入了画中,因此整幅画常常上面是牡丹,
中间是石头,下面是水仙。雅与俗终于在吴昌硕的作品中和谐相处了,吴昌硕之后的文人画
终于走上了一条雅俗共赏的道路,吴昌硕也成了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