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
【概述】 由于机体免疫力、结核菌的毒性和入侵途径的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有各种
不同类型。
皮肤结核是结核菌感染皮肤而引起的,且大部分是人型结核菌引起少部分由牛型结核菌
引起,此病常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种皮肤上的表现,其中肺结核占多数。它发病的诱发因素
是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状况差,结核菌通过血流和淋巴回流感染皮肤而发生。 【发病机制】
(一)病原菌 引起本病的结核菌大多为人型(70%~80%以上),少数为牛型(5%~25%)。
(二)感染途径
1.自我感染 极大多数皮肤结核病系由此途径感染,其中包括:①经血液循环传播,如
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和硬红斑。②经淋巴液传播,如继发性瘰疬性皮肤结核。实际上淋巴和
血液循环两系统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故一般均经淋巴血液循环传播。③由邻近的局部病灶
直接传播到皮肤,如寻常狼疮。④自我接种,通过自然腔道将病菌带至腔口附近皮肤,如肠
结核患者的病菌可被带至肛周皮肤而引起结核性溃疡。
2.外来感染 少数病例由于皮肤本身有轻微损伤,如抓破、擦破或裂隙,结核菌可直接
由患者或经为病菌污染的物质侵入皮肤而产生原发性感染。大多数患者已早受结核菌感染,
此外感染实际上系再感染,如疣状皮肤结核。
3.机体的抵抗力 皮肤结核病的产生与机体的一般抵抗力有关。营养不良、疲乏、不卫
生等可使抵抗力降低而增加发病。患其他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百日咳、流感等后,机体抵
抗力每有减弱,亦易感染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种类很多,临床表现变化很大,对
其分类各家尚无统一意见。我们根据其免疫学改变、临床表现、组织病理象、感染途径等分
类如下:
1.局限型 主要由局部扩散,病损处易查见病菌,呈典型结核的病理改变,病程很长。
属于此型者有:①结核性初疮;②疣状皮肤结核;③寻常狼疮;④瘰疬性皮肤结核;⑤腔口
结核性溃疡等。
2.血源型 主要经血行播散,病损内不易查见病菌,病理检查除有结核的变化外,常并
有血管改变。皮损分布对称,发病较急。属于此型者有:①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②瘰疬
性苔藓样皮肤结核;③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④硬红斑。
尚有一些疾病,如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酒渣鼻样结核疹和苔藓样结核疹,过去根据
病理组织象有结核样结构,曾认为系皮肤结核,但现在根据病灶处从未找到病菌,抗结核治
疗无效,结核菌素结果不定等已否定是结核性。 【常见的皮肤结核】 (一)寻常狼疮 占
所有皮肤结核病的50%~75%。多见于青年及儿童,好侵及面部、臀部及四肢,亦可累及粘
膜。基本损害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的结节,质地柔软,呈褐红色,用玻片按压时呈棕黄色。用
探针以轻微压力很易刺入,有少许出血及痛感。损害可向周围扩展,逐渐融合成片,边缘非
常明显,病程冗长,多年不愈,或逐渐吸收而遗下菲薄、光滑的萎缩性疤痕。在疤痕边缘上
尚可有新的结节产生。结节亦可破溃形成溃疡,愈后留有萎缩性疤痕。疤痕收缩可导致毁形,
如鼻软骨可被破坏穿孔(图11-10),或因疤痕收缩使眼睑外翻,鼻孔及口腔缩小,产生畸形,
自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后,此种毁形性狼疮已极罕见。发生于小腿者,久病后可伴有象皮
肿。根据损害大小、高低、数量、分布、发生部位、溃破与否等,寻常狼疮又有各种形态,
临床上也有多种名称,如扁平狼疮、糠疹样狼疮、剥脱性狼疮、银屑病样狼疮、红斑狼疮样
寻常狼疮、结节性狼疮、肿胀性狼疮、疣状狼疮、溃疡性狼疮等。
粘膜损害:狼疮不仅侵及皮肤,也可累及上呼吸道及口腔粘膜。基本损害亦为结节,但
极易破溃形成溃疡。溃疡一般无明显疼痛,表浅,易出血,基底有小颗粒。鼻腔狼疮患者常
诉"长期感冒",鼻中多痂,易出血,久后粘膜因浸润而肥厚,鼻腔受阻,导致呼吸困难,患
者多用口呼吸。口腔粘膜病变最常见于牙龈,其次为硬软腭,再次为悬壅垂。
病程缓慢,如不治疗,可多年不愈。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可发生癌变。结素试验阳性。
(二)瘰疬性皮肤结核 占所有皮肤结核的10%~15%。多发生于儿童,常由淋巴结核、
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好发于颈部,其次为腋下、腹股沟及上胸等处。初起为皮下结
节,边界清楚,质硬,可自由活动,无显著压痛,其上皮肤正常。数月后结节增多、增大,
与皮肤粘连,呈深红色,并逐渐软化产生干酪样坏死。继而穿破形成溃疡及瘘管,有干酪样
物质和稀薄脓液排出。溃疡为带形、狭长形或椭圆形,少数呈圆形。基底不平,带苍白色,
有松弛的肉芽组织,柔软或微带坚实,其上的痂常甚薄而具韧性,呈红色或褐色,其边缘为
潜行性,常不变色,有时则为瘘管内脓液所膨胀而呈红色或紫红色。损害不断发生,有的已
愈,有的初发,往往同时可见结节、脓肿、溃疡、瘘管及疤痕等带状分布的多形性损害。疤
痕亦呈带状,不规则形,束状或桥状,高低不平。病程缓慢,可多年不愈。结素试验阳性。
(三)疣状皮肤结核 占所有皮肤结核的4%~5%。极大部分为成人,男性尤为多见。
系直接接触病菌所致。常见于暴露部位,以手背及手指背部最为多见,其次为足、臀、小腿
等处。损害大多为单个,少数可为2~3个。初起为黄豆大小紫红色丘疹,质硬,玻片压诊无
苹果酱现象。丘疹逐渐向周围扩大,变成斑块,中央角质层增厚,粗糙不平,以后呈疣状增
生,有较深的沟纹相互分开,加压时常有脓液从缝中流出。在疣状增生的外围为浸润带,呈
暗紫色,上覆以痂和鳞屑,再外围为平滑红晕区。病程极端慢性,常多年不愈。愈合时损害
中央先开始,疣状增生逐渐变平,鳞屑和痂皮脱落,有光滑柔软而表浅的疤痕。结素试验弱
阳性。
(四)腔口结核性溃疡 有活动性内脏结核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由自然腔道
蔓延至皮肤粘膜(如口腔和肛门)。本病现已极罕见。初起为针头大黄色或淡红色颗粒性结节,
逐渐增大,溃破形成溃疡,溃疡可达1cm直径或更大,但很少超过2cm,呈圆形、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基底有苍白色肉芽组织,常不平滑,其上有黄色小点。边缘潜行性,质软,周围
绕以红晕。溃疡较浅,但病菌甚多,有显著疼痛。病程慢性,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病
患者内脏结核大多严重,故常伴发热及中毒症状,预后不佳。结素试验阴性。
(五)硬红斑 为血原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伴有周围循环不良,如肢
端发绀等。皮损惯发于小腿屈面,对称分布。初起为樱桃大或更大的皮下结节,质硬,此时
表面皮肤无颜色改变。以后逐渐扩大,可达2~3cm直径,与皮肤粘连,呈暗红色或青紫色。
结节位置较深,不高出皮面。从2~3个至10余个。有局部酸痛、烧灼等自觉症状,并可有
轻度压痛。结节偶可破溃,形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基底覆有黄绿色分泌物,数月
后愈合,留有凹陷性疤痕,周围有色素沉着。无溃疡者一般数周至数月后消退,消退后皮肤
略有萎缩。病程慢性,易复发。结素试验强阳性。
(六)结节性结核性静脉炎 好发于青年四肢远端,男子稍多见。沿表浅皮肤静脉有豌豆
到小指头大小皮内或皮下结节,结节之间尚有索状硬结可触及。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淡红色,
无溃破倾向。常有压痛、自觉痛,发疹前有时可有发热、倦怠、不适等全身症状。病程比较
急性,有时稍慢性。预后较良好,然也有顽固的,常复发。结素试验阳性。可伴发其他型皮
肤结核。
(七)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 多见于青年。皮损好发于四肢伸面,尤以关节部位为多,也
可见于臀部及躯干,一般为对称性,有群集倾向。初起为疏散分布的,针头至绿豆大的坚实
结节,呈青红色或紫色。结节中央可发生坏死,很快干涸结痂。痂去后可见溃疡,愈后留下
萎缩性疤痕。有些结节也可不经坏死阶段而自行消失,不留痕迹。单个损害约1~11/2月消
退。损害常成群分批发出,春秋季多见。一般无自觉症状。结素试验强阳性。
本病可有下列变型:
1.阴茎结核疹 发生于龟头,皮损为丘疹或结节,以后坏死,溃破形成溃疡,愈后留有
萎缩性疤痕,有的未破溃而自行消失。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好发于青年。无自觉症状。
2.结核性痤疮 发生于小腿外侧及臀部的痤疮样毛囊性丘疹脓疱损害,可发生坏死、结
痂、疤痕等。病程慢性。
(八)瘰疬性苔藓样皮肤结核 罕见,常发生在有淋巴结、骨或关节结核的儿童。损害为
皮肤色、黄褐色或紫红色的针头大小粟粒形丘疹,扁平或尖顶,有时呈多角形如扁平苔藓,
呈毛囊性分布,有群集倾向,惯发于躯干。病程3~6周或稍久,以后自行消失。结素试验一
般为强阳性。 【病理说明】 本病的病理改变与其他部位结核病者完全一样,在诊断上
有一定价值。早期病变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可找到
病菌。典型的组织病变在损害较成熟时才能见到,表皮肥厚或萎缩均为继发性,各型皮肤结
核病的病变稍有不同,局限型一般为结核性肉芽肿改变,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
中心可有干酪样坏死,外周绕以淋巴细胞浸润,组织中可查见病菌。在疣状皮肤结核中,表
皮的继发性变化明显,如有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样改变。在血源性皮肤结核,特别是硬红斑和
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中,还有明显的血管变化,如闭塞性动、静脉内膜炎和血栓形成;血管
壁可有炎性细胞浸润,组织中不易查到病菌。 【诊断说明】 根据皮损特点、病理组织
象、结素试验等,诊断一般不难。 【治疗说明】 (一)一般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增加
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治疗伴发疾病或间发感染。
(二)抗结核药物治疗 本病主要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与其他脏器结核不同者异烟肼类药
物治疗皮肤结核未见有临床耐药性,所以不伴有其他脏器结核的本病患者可用异烟肼类药物
单一治疗,伴有其他脏器结核者则采用联合疗法。局限型效果一般较好,寻常狼疮一般在2
周内即有好转,溃疡型特别是侵及粘膜者好转更快,1周内即见缩小。血源型则疗效较差,
且易复发。复发与病期及治疗总量有关,病期短、治疗总量大者不易复发。
大部分皮肤结核用异烟肼100mg每日3次,每日3次治疗有效,一般在2~6月皮损消失,
少数病人需6个月以上,为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在皮损消退后宜继续治疗2月。对硬红斑
和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则在以后春秋季宜再给预防治疗2个月,以防止复发。
异烟肼可与链霉素、利福平、对氨水杨酸等合用,链霉素每日1g,总量60~100g,以往
认为对氨水杨酸对瘰疬性皮肤结核有作用,成人日服8~12g,分4次服用,疗程60~90天。
维生素D2对寻常狼疮有效,剂量由每日5万u开始,在1周内逐渐增至10万u,以后
每日10万u,可连服4~6月或更久。有活动性内脏结核、肝肾疾患、高血压、溃疡病者禁
用。另可选用乙胺丁醇15mg/kg·日,口服;吡嗪酰胺25 mg/kg·日,口服。这些药物毒副
反应较多,宜慎用。 预防常识 该病主要通过结核杆菌侵犯皮肤或其他脏器的结核病源
所继发的皮肤损害,皮肤有轻微外伤,直接接触结核杆菌和含有结核杆菌的痰、尿、粪等用
具等而发病。另外,约有1/3的病人是有其他脏器结核,以肺结核为最多。所以皮肤结核非
局部疾患,应视为全身性的结核感染。对皮肤发生的红色斑块等病变,应及早到专科医院诊
治,以达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目的。 肛门部皮肤结核 肛门周围皮肤结核
(tuberculosis of perianal skin)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肛周皮肤病,中医学的“痰毒”属
本病范畴。本病男多于女,男女之比约为4∶1。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情志不畅,郁而化火,灼津为痰。结聚成核,乃成斯疾,炎灼肾阴、肝肾
阴虚,此病作矣。
现代医学认为,肛周皮肤结核是由结核菌感染所致。其感染途径有:①直接侵犯:邻近
脏器如子宫、睾丸、前列腺、尿道、阴道等处结核直接蔓延;或接触含有结核杆菌粪、痰、
尿等物,均可直接侵犯肛周皮肤。②血行感染:其他部位的结核杆菌,如肺、淋巴、骨结核
等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肛门皮肤组织。③淋巴转移: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灶,特别是淋巴
结核,可通过淋巴系统将病菌播种到肛周皮肤。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都发病,发病与否以
及病变轻重取决于病菌的数目、毒力大小和机体抵抗力。当有一定毒力的结核杆菌,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