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培训汇报材料

班主任培训汇报材料

班主任培训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有幸参加为期半个月的2012年湖北大学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领航行动”团队研修班的学习,专家的讲座、我们学员间的交流,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领会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

本次学习历时15天,聆听了教育领导·专家。教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的专题报告,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范、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会了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积累了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的内心却充盈着沉甸甸的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把我所学的内容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校教育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脑和生理发育不成熟,形成了他们固有的心理特点,作为教育者,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气馁了。 4、自控能力不足。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了,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咬咬手指、咬咬铅笔等等。这种情况低年级尤为突出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个案教育。可以是智优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体对象,进行心理咨询。 特别是问题较多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弄清楚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对他进行心理引导。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叫唐祖博。上学期有一天他妈妈吵了他几句,他离家出走,直到深夜一点才在西河乐园一个偏僻的草坪上找到。那一夜我也没睡觉一直和他妈妈联系。当电话打来说找到他时,我当时真是又激动又生气。心想来了一定好好教训他一顿!但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我没这样做。我是先了解了他出走的原因,在对他进行心理引导。最后孩子非常诚恳的承认了错误。后来唐的变化真的很大。因此我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斥责,批评,要对他进行心理引导。

2、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1)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综合实践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春游秋游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教师应教会小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①学会放松。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可以分散注意,调节心情。②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班主任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收益。③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3)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善于求助,寻找支持的意识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

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反抗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忧虑;

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贪得无厌;

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自觉有罪;

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哀自怨;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赏识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惜自己;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慷慨;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坚持正义;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热爱人生。

所以不管是作为一个班主任还是作为一个父母,我们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班级文化结构:一、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教室设施、教室的布置、班级标志。二、行为文化(班级文化的动态体现):行为方式、班级活动。三、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的保障):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四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 (班训、班歌)、班级形象(班风、班貌)。

下面和大家共同欣赏一下武汉市优秀班主任祝嘉的班级文化建设图片。我们也可以学学她是怎么建设班级文化的。(图)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首先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只有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去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班级和优秀的学生。否则,这个班主任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救火队长,整天忙于繁杂的班级事务,进而迷失了班级的方向。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从心变开始,修炼亲和力:

1、想被别人理解之前,首先要做一个容易让人理解的人。

2、微笑常在,乐观自信。

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4、让自己的语言充满温情。 5、永远不要期望感激;但随时要向别人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三、用情用智享受教育

(一)、对“班主任”的理解:100岁的境界、80岁的胸怀、60岁的智慧、40岁的意志、20岁的激情、10岁的童心。

(二)、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爱生如子、宽容大度、充满自信、风趣幽默、给予帮助、愿意分享、知人善任、独具个人魅力。(图片)

四、班主任要用情用智关爱学生

如果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爱心,面对学生的时候就是激情燃烧完了的岁月,那教育活动就成了 “一群闹更年期的和一群闹青春期的对话。”

如果光有一番热情,只知道自己怀着无限爱心去从事教育事业,常常会遭受挫折,发出“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感慨。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学会关爱学生;

1、学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教育回归生活

2、学会创设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构

3、学会关爱生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4、学会互动技巧,互惠共生,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5、学会改变自己,不断调整心态,懂得宽容与忍耐

6、学会励志,掌握有效励志方式,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

7、掌握关爱技巧,用行动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8、学会以善致善,尽量减少“反教育现象”

9、学会制度创新,变人治为法治

10、尊重主体,策划和组织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分享桂贤娣老师的“因生给爱”十法:

△体弱生爱在关心 △贫困生爱在得体

△过失生爱在信任 △屡错生爱在耐心

△向师生爱在珍惜 △背师生爱在主动

△个性生爱在尊重 △普通生爱在鼓励

△潜质生爱在赏识 △后进生爱在鞭策

五、师生沟通的技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作用和力量的论述:“在经历了若干年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原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作为一个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对孩子的成长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掌握合情理、有实效的沟通技巧:1、帮助恢复信心。2、有益的对谈。3、安慰而不用解释。4、和蔼的纠正。5、专注在感受。6、智慧化解尴尬。7、适当的目标。

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沟通方式,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

1、抱怨(开始少数学生会有自责,抱怨多了以后学生无动于衷,直至反感)

2、窥探隐私(造成学生难堪和怨恨)

3、苛刻盘问(学生封闭心灵)

4、藐视(伤害学生自尊,学生疏远、反感)

5、辱骂(引起学生愤怒。学生透过教师的反应了解自己。学习教师的榜样。老师像外科医生,绝对不可以随意下刀,因为刀口可能永远存在)

6、讽刺嘲笑(对学生有害,就像毒药会置人于死地,破坏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会加重当事人被攻击的缺点,恶毒的批评不但不会激发学生改进,反而会毁掉他们的学习动机

7、遥控、设“线人”(离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反感、痛恨,影响“线人”的人格发展) 8、恐吓(引起学生惧怕,心理上疏远)

9、设圈套(对学生伤害最重,不再相信任何人、无安全感、害怕、行为退缩)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不良方式,那么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有哪些呢?)

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帮助,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适当的沟通是一门需要学习,而不会“自然生成”的艺术。

1、首要原则: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

2、寻求合作(要与学生平等合作,不要高高在上。)

(1)明智的教师不会把学生看成理所当然的朋友。因为学生是会爱、会恨情感矛盾的混合体。学生通常会依赖老师,而这种依赖却可能增长敌意。

(2)谨慎地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

(3)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甲乙教师比较。

3、接纳与了解

(1)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特殊的语言。

(2)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