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l5期
第44卷总第353期 广 东 化 工
www.gdchem.coin l95
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古丽努尔・苏力坦汗
(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药剂科,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且后果严重。随着对抑郁症的深入研究,抗抑郁药的研发得到了较快发展,通
过对临床上常使用的五大类抗抑郁药的分析和总结,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做了阐述,为抗抑郁药的进一一步研究和患
者正确使用抗抑郁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不良反应
[L{j图 ̄1R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I865(2017)15—0195一O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G11linuer-Sulitanhan (Xi ̄iang Yili Prefectur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ing 835000,China)
Abstract:Depression is a common mental disease,its pathogenesis is complex,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serious.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depression. antidepressants have been developing rapidly.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five kinds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which are often used in clinical,the mechanism of these drugs,the characteristics,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and provide reference f0r further study,and help patients to use
antidepressants drugs correctly. Keywords:depression:antidepressant drugs;adverse drug reactions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有睡眠障碍、焦虑及身体不适等症 状为主要特征的情感类精神病,一般表现为对平常生活丧失信心,
精神萎靡不振,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自杀行为。目前,抑郁症在世 界十大疾病中排名第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
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已成为当代 社会难于治疗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在逐年递增,全世界 约有3.5亿人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其发病原因复杂且至今尚不清
楚.从最早的单胺假说,到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 再到细胞分子机制等部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联。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包括有西药治疗、心理学治疗、睡眠治疗、 光疗、中草药治疗、电休克治疗等,以前主要以心理学治疗为主, 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学和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究,近些年来逐渐
明确了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方法。本文重点对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抗抑郁药物的种类和治疗机制进行了综述。
1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1.1单胺假说 单胺假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单胺神经递质浓度水平
或功能下降是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 (NE)、五羟色胺(5一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参与了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有关学者认为,抑郁症的 发病原因是神经突触间隙内单胺递质功能不足所致,因此,增加 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1.2受体假说 研究发现抗抑郁效应与受体表达及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系
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并提出了受体假说,随着神经生物化学理 论的发展,更多种类的受体被发现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联,这些受体包括谷氨酸受体、神经激肽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 1.3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患者,则家庭其他成员患该病的几率就 比较高,这也许是遗传因素诱导了抑郁症的易感性上升,其中双
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当然,并不是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 会得抑郁症,也并非患有抑郁症的人均有家族病史,这说明遗传
性并不是抑郁症的唯一病因。
1.4非单胺类神经递质发病机制 某些非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抑郁症发病机制,随着研究工作的 深入,被科研人员发现,如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轴(HPA)亢奋假说 认为应激可激活HPA,HPA轴亢奋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免
疫功能异常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另有 研究指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的出现有关联,并在体 内和体外试验得到了病理学的验证。人类海马终生具备产生神经
元的能力,神经再生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热点,推断抑郁症 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神经可塑性受损,即神经元的存活与死亡才是 抑郁症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据此出现了海马神经元再生障碍假说。 1.5性格因素 凡具有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
心等性格特征的人易患上抑郁症,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 件的诱因增强,并干扰个体对事件的处理能力,这些性格特征一
般多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伤害对后期的性 格特征有很大影响。
2常用抗抑郁药物及临床应用
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由抗抑郁药物经过提升或调节中枢 单胺递质及受体功能而得到改善的,依据化学分于式及作用原理 不同,抗抑郁药主要有五大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
制 ̄J(MAOI)、选择性5.羟色胺(5一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非典 型抗抑郁药和其他抗抑郁药。
2.1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药物有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塞平、普罗替林、氯 米帕明、丙咪嗪等,它们的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神经元对释放于
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一HT)的再摄取.提高 突触间隙单胺氧化酶含量,进而治愈抑郁症,但会出现口干、便 秘、尿潴留、视力模糊、眼内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主要来自抗胆
碱作用,如果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疾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高龄、 有心脏病和其他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应该慎用三环类药物。
2l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J) 2_2.1不可逆性MAOI 传统的不可逆性MAOI包括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和异卡波肼,
均非选择性阻断单胺氧化酶A和B,抗抑郁效果与三环类药物相 似。由于这些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物相互作用,并且为了防止高血
压危险将严格限制患者摄入酪胺,因此一般不作为首选抗抑郁药 物。
2.2I2可逆性MAOI n马氯贝胺为选择性和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可以使脑 内NE、多巴胺和5 HT水平得到提高,与不可逆性MAOI相比, 吗氯贝胺具有不受食物酪胺影响、抑酶作用快,停药后酶活性恢 复快等特点.故可用来治疗各型抑郁症,服用三环类药物无效的
患者可以试用。
2_3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SR1有六种: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 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这类药物选择性抑制
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对去甲肾上腺素(NE)影响很小,对多 巴胺(DA)的回收几乎不产生影响。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有轻度的
抗胆碱能作用,较其他抗抑郁药,耐受性较好,避免了体位性低 血压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但价格较高,而 西酞普兰对受体亲和力最低,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收稿日期】2017.05—04
【作者简介]古丽努尔・苏力坦汗(1975一),女,哈萨克族,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主管药师。 (下转第149页)
2017年第15期
第44卷总第353期 广东化工
www.gdchem.com 149
备『J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6):128一I31.
[3o1张忠厚.阎春绵.膨胀石墨红磷复合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郑 I,I轻工 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l9(3):13.15. [3l】韩志尔.张达戚.董酾敏.等.磷酸铵与多聚磷酸铵插层可膨胀石墨
的制备fJ1.无机化学学报,2007,27(2):286.290. [32]赵正、 可膨胀石墨及其制品的应用及发展趋势Ⅲ.中国非金属矿工 业导刊,2003,(1):7-9.
『33]李国新.梁国正.杨秦莉.等.可膨胀石墨改性APP/PER/MEL防火 涂料的热降解研究 .涂料工业,2006,36(11):1 1-14.
f341李春风.罗新民.候滨.膨胀石墨的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 摩擦学性能fJ1.润滑与密封,2007,32(7):ll 1.I13.
[35]陈志刚.张勇.杨娟.等.膨胀石墨的制备、结构和应用fJ1.江苏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3):248—252.
[36]李增新.王彤.孟韵.等.膨胀石墨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环 境工程学报,2007,l(2):69—72. 【37]付猛.王荣飞.膨胀石墨的表面修饰及其对甲醛吸附性能研究Ⅲ.功
能材料,2009,40(81:l 322—1 325. 【38]关华.潘功配.姜力.膨胀石墨对3 mm、8 mm波衰减性能研究Ⅲ.红 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23(1 1:72—76.
『39]舒德春.卢财鑫.蓝秀清.膨胀石墨在碱性Zn/MnO2电池中的应用
Ⅲ.电池,2003,33(6):36l-362. 『40]郭春雨.王成扬.陈静远.膨胀石墨复合活性炭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 ….电源技术,2006,30(11):929—932. f4l1赵炜.孔泳.阚锦晴.等.膨胀石墨电极的制备及用于色氨酸电化学 检测的研究『J1.分析化学,2009,37(1):62—66. f421王文颖.王丽琴.张瑞军.等.膨胀石墨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
催化降解原油的性能【J】.化工环保,2007,27(4):367.370. 『43]杨媛嫒.薛微.张云霞.等.T 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
亚甲基兰的光催化降解fJ].化工新型材料,2007,35(10):l一3. 【44]赵建国.郭全贵.刘朗.等.膨胀石墨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JJ.现 代化工,2009,29(SI):243.245. [45]GeimAK.Graphene:status and prospects.Science,2009,324(19): l530-l534.
『46]Paci T.Belystschko T’Schatz G C.Computational studies ofthe strutture, behavior upon heating , and mechanical propemies of graphiteoxide(J】.JoumalofPhysicalChemisnyC.2007,l1 l(49):l 8099.1 8 lI 1. [47】马文石.周俊文.程顺喜.石墨烯的制备与袁征明.高效化学】:程学
报,2Ol0,24f4):719—723. 『48]杨勇辉.孙红娟.彭同江.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叨.无
机化学学报,2010,26(11):2083.2090.
[49]Shen Xiaoping,Jiang Lei,Ji Zhenyuan,et a1.Stable aqueous dispersionsof graphene prepared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 a reductant[J].Journal ofColloid andlnterface Science.201 l,345(2):493 497. [50]Zhu Chengzhou,Gun Shaojtm,Fang Youxing,et a1.Reducing Sugar: New Functional Molecules for the Green Synthesis of
GrapheneNanosheets[J1.ACS nano,20l0,4(4):2429—2437. f5l1Stankovich S,Piner RD,Nguyen S T,et a1.Synthesis and exfoliationof isocyanate—treated graphene oxide nanoplatelets.Carbon,2006,44fl51:
3342 3347. 『52]Titelman G I. Gelman V Bron S, et a 1. Characteristics and mierostmctureothqueous colloidal dispersions ofgraphite oxiaeO1.Carbon, 2005,43(3):64t.649.
r53]Stankovich S,Dikin D,Dommett G HB,et a1.Graphcne.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J1.Nature,2006,442:282.286. [541许 春.高欣宝.张俊坤.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综述[J1.化二r:新型
材料,2O1 5,43(6):33.37.. f55]黄火根.张鹏国.陈向林.等.膨胀石疆的形貌、成分与结构变化研
究fJ1.材料导报B:研究篇,2015,29(8):72.79.
(本文文献格式:王凯伟,王晶晶,李真.石墨深加工技术概况及 应用[J].广东化工,201 7,44(15):146-149)
(上按第l95页)
2.4非典型抗抑郁药 主要有5一HT和NE再摄取抑制 ̄tJ(SNRI),SNRI的作用机制
为既抑制5-HT的再摄取,又抑制NE的再摄取,具有双重作用。 这类药物有:文拉法辛、米那普仑、度洛西汀,这些药除了对NE 和5一HT的再摄取有抑制作用外,对肾上腺素、胆碱能及组胺受
体几乎无亲和力,因此,SNRI具有选择性作用。 2.5其他抗抑郁药
2.5.1嗥奈普汀 该药的抗抑郁机制与TCA不同,它能增加突触间隙内5一HT
的摄取,并能提高5一HT神经元传递的效应。 2.5.2黛力新 黛力新是新的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混合剂,氟哌噻吨作用
于突触前膜DA自身调节受体,促进DA的合成和释放,使突触 间隙DA含量增加:美利曲辛抑制突触前膜对NE和5一HT的再摄 取,使突触间隙NE和5一HT含量增加。
2.5-3罗利普兰 它能增加NE的合成和释放,又能抑制cAMP分解,对5.HT、
NE或DA没有抑制回收作用,对AcH(乙酰胆碱)或MAP也没有 影响,临床试验表明罗利普兰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2.5.4腺苷蛋氨酸
它是一种内源性甲基供体,可增加脑内儿茶酚胺、吲哚胺及 组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比较适用于高龄抑郁症患者及不能耐受 其他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的患者。
3结束语
2Ol7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国家卫计委将今年的主
题定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抑郁症是社会、心理和 生理原因相互作用影响导致的,抑郁症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高复 发且又潜在慢性化倾向的疾病。 随着抑郁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对医疗工作者,如何在临床 上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抗抑郁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抗抑 郁药物的发展仍然会遵循单胺类的策略,但对谷氨酸神经递质系
统的研究,为提高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 对抑郁症神经化学机制和相关通路的进一步研究,相信仍会有新 的递质、受体和通路成为治疗靶点。另外对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
应也应引起重视 抑郁症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除了药物治疗外,建议人们多
做运动、保持均衡饮食、充分睡眠、学会欣赏、接触新事物、远 离噪音和强光、与家人和朋友互助、努力争取空闲时光。
参考文献
f1】徐永君,盛慧.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Ol2,
47(3):323・326. [2】王银。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1.安徽药业,2010,14(2):234—236,
『31孟秀君,曲蕾,马燕.等.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志,
20I1,20(184):1766-I774. f4]-f ̄j,金辉,卢克盛.抗抑郁药物瑞波西汀的临床应用【J1.中圈药 ,201 1,
20(6):79—80. 【5】高志影,刘得水,费洪新,等.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J.黑龙江科学,
2016,7(2):25—29. [6]杨敏,康洪钧,戴晓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四川生理科
学杂志,20l5,37(3):146—149. 『71彭卫珍,孔令春,陈华.抑郁症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1.
23(7).
(本文文献格式:古丽努尔・苏力坦汗.抗抑郁症药物的研究与临
床应用[J].广东化工,201 7,44(1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