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传统安全之我-论文

非传统安全之我-论文

1 非传统安全之我见

曾翠清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非传统安全”的兴趣不断增强,本文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入手,分析其内涵和特点,认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协,提出“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 内涵和特点 国际安全合作

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

非传统安全问题自古就有,或者说人类诞生后首先遭遇的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即如何战胜大自然以确保人类的生存。到后来人类才在不断地征讨过程中相互残杀。从那时起,人类就主要关注如何防范本民族、本部落被外族吞灭,即主要是关注古典式的传统军事安全,而对那些非军事性质的灾难往往视而不见。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的两份报告《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于转折点》,是人类第一次“自觉”地意识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存在,也是第一次“以坦率的形式提出了不是一个国家或人民,而是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民面临的选择,从而迫使读者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到实际性问题的范围” ;并认为“现在世界的首要问题从本事上将不是党派政治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生存死亡的根本大计”,“除非以全球观点和顾及长远的观点从事世界范围的合作,否则,想根本矫正世界状况和人类前景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所有人的命运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命运最终都取决于如何解决整个世界总问题” 。不过,当时这两份报告主要是预警了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非军事性灾难,而且,报告列举的不少问题还不完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

然而,进入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非军事性灾难已成为国际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可分为三大领域的问题,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问题,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和人与社会之间的问题。在社会与社会之间,除了防止战争与和平的传统安全问题,还有克服落后并保障经济发展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社 2 会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问题则基本上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前者又包括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如环境污染(大气层的保护、水域的保护和土壤的保护)、保护生物物种多样化问题(动物群种的保护、植物群种的保护)和保护基因库问题,社会对自然界的开发问题,如自然资源保护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自然界的新的全球性客体的保护性开发问题,如宇宙空间的开发问题和世界性大洋的开发问题;后者如人口问题、教育问题、健康保护问题、当代条件下人的适应问题、不同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问题、保障社会稳定以及与各种反社会现象的斗争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显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和特点

就安全观念而言,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都属于综合安全范畴,是综合安全概念的两 个基本方面。相对于传统安全来说,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和影响更为多样和复杂。传统安 全主要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政治安全问题,如国防问题、领土纠纷、主权问题、国家 之间的军事态势等。这些问题事关民族、国家与政权的生死存亡,因而向来被认为是安 全中的核心问题。非传统安全则是指传统安全问题之外的其他安全问题。这些问题过去 一般被界定为所谓低政治安全问题,如经济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毒 品走私、跨国犯罪、艾滋病传播等。

除上述差别外,非传统安全威胁还有一些区别于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目前,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有以下显著几个特征:

1、跨国性: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从产生到解决都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这些安全性问题往往不是某个国家单独具有的问题,而是关系着全世界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比如环境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形成环境安全威胁的因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土范围内环境破坏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安全性问题,其二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威胁因素。正是因为生态威胁的国际性特点,有些人便提出国际环境干涉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不能以主权来保护境内的环境破坏,还有的人提出联合国应加强环境维和功能,提出“应当代表国际社会集结军事力量,防止环境变节行为,或者是执行国际环境法,也就是实行环境集体安全。”

2、主体的不确定性:由于造成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非传统安全威胁又往往不是来自于一个具体的确定的主权国家,它常常是由非国家 3 主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主体所为。这就是使得主权国家在消除非传统安全隐患时往往不能明确其威胁的来源,国家行为往往更多的是带着某种不确定的手段进行。如袭击美国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前无踪后无影,为消除恐怖威胁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转化性: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处理不好,使问题激化,反而会使非传统安全演化为依靠传统安全——军事手段来解决的安全问题,甚至变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进而阻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如,以色列对水资源的争夺是中东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2002年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美伊战争便是因恐怖主义而引发的新的战争形式;近年来,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因环境污染致使我国酸雨飘落到他们国家而引起对我国的环境政策的不满,虽不至于上升为传统的安全威胁,但这一非传统的安全问题的背后却潜藏着传统的安全隐患。

4、动态性: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往往因个别问题在社会上占不同地位而形成不同主导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如,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作出战略安全调整,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目前美国对外政策的侧重点之一,反恐成为当前各国团结协作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些新的病原体的出现,防治传染性疾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某时某国的主要的安全隐患,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非典”战争便是例证。

5、主权与协作并存性: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对象,因此,主权国家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拥有自主权,但非传统安全在解决时又不完全是某个主权国家单方面的事,它往往又和国际社会相互联系,只有共同协作才能最终得到解决。如,流行于我国的“非典”型肺炎,这种传染性疾病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全球性的抗击“非典”战争。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跨国性、突发性和传播迅速性等特点,因此,它的破坏性极大,从多方面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首先,非传统安全问题直接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在传统的安全范式中,安全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国家不受外来军事威胁。这种以军事为中心的国家安全范式 4 反映了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假设,即民族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最重要的角色,始终居于国际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权力和斗争中国力(武装力量)是获取、维持并扩大国家利益的最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安全框架内,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虽然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是传统安全关注的主要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只是传统安全的主体,实际上,国家作为一个安全综合体可能会受到军事、政治、外交等传统冲突的威胁,同样也有可能受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危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发展乃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虽然小规模和地区性的军事冲突仍然时有发生,但危害国家安全和阻碍国际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将不是军事的冲突而主要是来自各种各样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诸要素的安全将构成威胁。国家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国家安全具体来说是通过这些要素的安全表现出来的。国家要素的构成是复杂的,它至少包括领土状况、边界特征、人口规模、资源多寡、经济技术的发展、民族同质性、社会结构程度、政治稳定性和国民士气等。因此,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指组成国家诸要素的安全。当然,所有的国家要素在军事打击下都存在安全威胁,但是,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小或者不存在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国家就处于安全状态呢?现实的国际形势恰恰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因为对于大多国家和民族来说,尽管不存在军事威胁,但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艾兹病和SARS等,同样使这些国家感到威胁就如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典型的是美国,冷战结束后,它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国家的军事威胁,但恐怖袭击却伴随着美国冷战后的十年,正是一种因安全受到恐怖威胁的恐惧,使美国政府在“9?11” 恐怖事件之后出台了诸如“先发制人”的战略和“预防性战争”的理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可以用传统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手段来维护,但是,信息时代的国际互联网络突破了传统的领土、领空、领海的地理边界,为民族国家构筑了一个无形的“信息边疆”,而脆弱的“信息边疆”不仅给一些国家利用“信息位势差”输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以达到推行信息霸权和谋求霸权利益的目的 ,而且,也方便了恐怖分子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网络恐怖袭击 。至于作为构成国家的活的要素 5 ——人口——的安全更是在任何时候都受到威胁,尽管战争作为影响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已经成为历史,但各种威胁从各个层面危及着人的安全 。

再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引发传统的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从而威胁国家安全。严格地说,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没有绝对的界限,两者相互渗透许多军事安全问题往往是通过使用非军事手段来解决的,而不少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会演变为或引发军事冲突。例如,巴以之间的争端由来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争夺水资源。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问题,但在严重缺水的中东地区,水资源却有战略性意义,于是,这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不仅从国际问题上升为国际关系问题,而且也引发了传统安全冲突。由于以色列长期以来主张将“控制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受任何政治、军事的压力,自由地达到水的源头”作为国家安全政策之一,而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戈兰高地、黎巴嫩南部的占领来实现其对该地区水资源的控制,这长期以来成为巴以、叙以、黎以之间冲突的一部分 。同样,印度与孟加拉国也因印度为了改造干旱地区拟将流经境内的国际河道进行人为改道而遭到孟加拉国政治抗议。又如,恐怖主义本来是一个非传统安全问题,但是,“911”事件后,在“基地”组织问题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与美国较劲,最后,双方兵戎相见,塔利班政权被彻底摧毁。实际上,国与国之间因资源、疾病防治、民族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而导致的政治、外交乃至军事冲突并危机一国的安全,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举不胜举。

此外,非传统安全问题对转换中的世界秩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非传统安全的兴起,国际关系领域形成了一种与过去的“权力政治观”相异的“问题政治观”(issue politics),并且围绕着发展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形成新的国家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冲突仍然存在,但在“问题政治领域”里,为了解决“问题”,国际冲突已让位于国际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使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凸显,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国家间的关系将以合作为主。特别是“911”事件爆发以后,国际社会已深感恐怖主义乃国际社会的公害,而当今网络化了的恐怖主义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单靠某个国家已无法摧毁这股邪恶势力,所以,世界各大国以“9?11”事件为契机走上了全面合作的轨道 。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的兴起促使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利益而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从而使国际新秩序在建设中多了一些变数 。例如,在冷战结束后,在遭受恐怖主义的屡屡袭击之下, 6 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就突出强调美国安全面临的“新威胁”,包括一国不稳定的外溢、恐怖主义、非法毒品交易、国际有组织犯罪、难民、环境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为此,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都出台了从战略高度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战略文件,其中包《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国土安全国家战略》和《反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等。布什政府还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预防性战争”的理论。这些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为美国新保守主义进行国际干预和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加剧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紧张关系和刺激军备扩张 。

四、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合作的发展方向

非传统安全问题给各国和国际社会提出的挑战使国际安全合作面临许多新问题。直至不久前,国际安全合作一直以应对和解决传统安全威胁为主。这种安全合作在应对非传 统安全问题时,其安全理念、合作形式与具体措施都有许多不适应,至少需要在四个主 要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

1、国际社会需要树立新的安全观念,更加注重共同安全。迄今为止,许多国际安全合作一直处在一些旧安全观的影响甚至支配下。在国际安全的新形势下,旧安全观在应 对威胁与挑战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旧安全观一般只注重国与国之间的传统安全问题,因此往往以国家为单位来划分敌友界限,合作成员国相互间常以结盟等方式搞集体防卫或集团安全,注重以威慑、遏制等手段来制约潜在对手。这种安全观习惯于从 “零和”游戏出发来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问题,经常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来实现部分国家自身的安全,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这种安全观与合作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安全领域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难以适应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超国家、超地区特征要求重新认识国际安全合作。由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的许多威胁都不是仅针对个别国家的,而是大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因而非传统安 全威胁使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增多了而不是减少了,为在国家之间培育共同安 全意识提供了客观基础。因此,国际安全合作要加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一个重要前 提是应在安全观念上淡化排他性的安全合作,强化共同安全,通过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 协作,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