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年莩1 (息苇143嘲) 学州 媛大学学报(哲学社釜钳掌峨) Journal of Guiztl()tl MiIIZI】Ⅲl et。siIy(f)}lil( ̄soplly and Social Seien(。 )
内蒙古蒙一汉双语教育现》 分新
黎 明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内蒙古锡林郭勒026000) Ni).1 、e1).2()l4
摘 要:内蒙古自治区已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极具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在我国十八大“办
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引领和时代要求下,认真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育成功经验显得尤为
必要和迫切;分析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更进一步促
进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双语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蒙一汉双语教育;成就;挑战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44(2014)01—0200—04
内蒙古自治区双语教育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极具特色的双语教育体
系。而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民族教育”毋庸置疑成为
当下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办好双语教育的重要目标
和原则。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认真总结内蒙
古自治区双语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及时发现当下
双语教育出现的问题,对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双语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激励和指引
作用。
一、内蒙古自治区蒙一汉双语教育成就总结
(一)双语教育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已形成了两类双语教学模
式:第一类是“以蒙古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加授汉
语言文字”的模式;第二类是“以汉语言文字授课
为主,加授蒙古语言文字”的模式。这两类模式
简称为双语教学的一、二类模式。内蒙古自治区 对双语教学活动的要求是:要健全完善双语教学
一类模式,逐步从小学二年级起施行部分地方课
程使用双语教学。_l 内蒙古在积极稳妥地、因地
制宜地开展着这两类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而
且,内蒙古自治区的双语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并不
是对学生灌输单一的语言学习,而是将语言与文
化相结合,赋予双语教育活动以文化繁荣和发展
的内涵与高度,学生还得以在学习语言之外,培养
了较高的文化自豪感。
(二)双语教育衔接
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 学的双语教育体系。{2012~2013年学年全区教
育事业统计简报》数据明确标明少数民族学校
(含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中:幼儿同学前班
2012年168所(相比2011年增加31所,占增加总
数的7.99%);小学335所(比2011年减少9所,
占减少总数的5.29%);普通初中119所(比201 1
年减少7所,占减少总数的15.56%);职业高中
收稿日期:2013—11—12 作者简介:黎明,女,蒙古族,内蒙古锡林郭勋人,锡林郭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200
责州民族大学学报 2014年第1瑚 (总第143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平j学版) Jotlrlla]of Guiztuill Mi,IZ11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dal Science)
和普通高中总数相比2011年分别减少2所和7
所,然而少数民族学校(含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
学校)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4所和3所。通过数
据看出,由于相应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布局调整,小
学和普通初中数均有所减少,然而减少比例并不
大,各中小学的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均在积极稳
妥地开展,没有影响到双语教育的衔接。在普通
高中和职业高中总数减少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类
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含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
校)仍保持增长,说明内蒙古自治区对双语教育
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方案(2011~2020年)》为一类模式和二类
模式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其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有
效衔接途径。该方案提到,高等学校要继续承办
双语教学工作,继续承办蒙古语言授课为主的专
业,同时也有部分学生使用汉语授课。拓宽双语
教学一类模式的高中毕业生升人区内高校,一部
分学生继续选择蒙古语言文字授课为主的专业,
部分课程选用汉语教学,达到蒙汉语兼通并适应 N‘).1 F’eb.20l4
选择汉语授课专业,继续学习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提高蒙古语言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双语教学二
类模式的高中毕业生升人区内高校,继续选修大
学蒙古语文课程,提高蒙古语文应用能力和社会
适应能力。同时,方案还专门给予双语教育学生
一定的招生和录取优惠政策,“在区内高校招生
工作中,继续实行双语教学一类模式考生单列招
生计划、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政策;研
究制定双语教学高考学生考试科目及记分办
法。”
(三)配套双语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没有教师在课堂
中对学生进行双语双文化的引导,双语教学活动
就无从产生,双语教育也将成为空谈。内蒙古自
治区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发展体 系。_2 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双语专任教师学历合
格率达到平均发展水平。从表1我们看到,除少
数民族小学和普通高中阶段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学
历合格率稍低于全区专任教师平均水平外,大多
数中小学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高于全
岗位工作需要;一部分学生可通过预科教育形式 区整体平均水平。 表1 蒙语授课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指标 学校类别 年份 备注 专任教师 蒙语授课专任教师 2012 99.86(90.03) 99.79(88.28) 小 学 括号内容为“专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 20l1 9O.03(88.13) 85.74(85.74) 20l2 99.31(75.91) 99.77f70.80) 普通初中 括号内容为“本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 2011 99.11(73.04) 99.15(64.75) 2012 96.18(6.03) 95.32(一) 普通高中 括号内容为“研究生毕业教师比例” 2O11 95.30(4.64) 94.36(一) 2012 84.56(2.29) 90.81(一) 职业高中 括号内容为“研究生毕业教师比例” 2011 82.70(1.72) 94.36(一) 2012 98.21(78.49) 99.39(79.12) 幼儿园、学前班 其中括号内容为“专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比例” 2011 98.60(78.92) 98.81(71.63)
注:表1系笔者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公布的《2012~2013年学年全区教育事业统计简报》整理。 同时,蒙文双语教材的建设也渐成体系。自 (一)政策支持:双语教育的法律保障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了少数民族群
展,蒙古文教材已经形成了八大系列完备的教材 众拥有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自由。在双语教
体系,近年来教材与教辅成龙配套。且新课标教 材建设方面,国务院于2004年5月印发了《关于
材目前也形成跨省区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
幼儿教材四大版块。而且在2005年,成立了内蒙 求积极创造条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汉语文,并
古蒙汉文教材研究会。 对双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大力支
二、内蒙古双语教育所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持。”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分析 划纲要(2010~2020年)》“民族教育”一章第二
教育教学 2O
l 2()l4年莩1 ( 幕l43城) 帝 j 尊太学学强(酱学扛套科学坂) jOUI'IIa1 of(;uizholl MijIZI1 I1tliversity(Ptfilosophy and S‘)t ja1 Scie ̄me)
十七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国家对
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
出版给予支持”。 在我国《宪法》最高法律的保障下,在《纲要》
的大力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努力挖掘适合自身
发展的双语教育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极具特色、融
人民族文化传承的双语教育之路。《内蒙古自治
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
见》强调,要全面加强“双语”教学工作。2009年
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先后制定农村学前双语幼儿
同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和《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
见》等教学管理文件,明确了双语教育管理、课堂
教学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双语教育教学行
为;开展双语教育专家赴基层指导教学和远程同
步直播示范课活动,科学引导双语教育工作。
(二)成熟的语言和文字符号系统:双语教育 实施的载体
蒙古语具有较为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给双
语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是
蒙古族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传递信息的工
具,是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聚居
区的通用语言, 使得使用蒙古语和文字的人口
众多,那么专业的双语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就可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而较完善的文字符
号系统使得双语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物质载
体。而且蒙古文字使用范围广,我国政府又高度
重视双语教材的开发,在全国设立了蒙古文教材
审查委员会和全国大中专院校蒙古文教材审定委
员会,为蒙古文教材的科学编制和审定提供了制
度保障,这样就为蒙一汉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和
开展提供了便利。
而我国一些无文字的较少民族就缺少这样的
优势所在,双语教育的开展就容易出现困难。以
阿昌族这个有语言无文字的较少民族为例,阿昌
族主要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国
总人数不超过4万人,人口规模和文字系统的限
制使得双语教育难以有效开展。
(三)不同人群对双语教育的共识:双语教育
的践行
内蒙古自治区除制定双语教育相关优惠政策
202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N‘).1 Ff }】 20l4
之外,同时坚持科学办教育的理念。从20世纪
50年代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就开展双语教育。经
过多年双语教学的实践,区政府和教育部门乃至
一线教师都对双语教学活动的相关意见和原则达
成共识:首先,双语教育是指在学好本民族语言和
文字的基础上,再学习第二种语言。只有学好了
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才能较快、较好地掌握第二
语言。在内蒙古自治区,一线教师一致认为(包
括当地汉族教师在内):在儿童受教育过程中,蒙
语作为蒙古族儿童的母语,对他们学习第二语言
甚至第三语言都起到了思维支撑的。其次,双语
教育不只是让儿童接受双种语言的教育,而是在
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族际通用语,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三、内蒙古自治区蒙一汉双语教育仍面临的
挑战
(一)双语师资队伍发展的均衡程度有待加
强 我们不难从表1中发现,内蒙古自治区的师
资队伍建设从纵向年份来看,专任教师整体学历
合格率都在提升。然而,从蒙语授课和整体师资
的学历合格率在各类学校相比较发现,蒙语授课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012年90.81%,2011年
94.36%)在职业高中远高于专任教师平均合格率
(2012年84.56%,2011年82.70%),而在普通初
中和幼儿园、学前阶段小学阶段,蒙语授课的专任
教师合格率与整体师资平均学历合格率相比,高
出的比率并不大,优势并不明显。而在小学和普
通高中阶段,蒙语授课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仍低
于整体师资学历平均水平。
可见,双语师资队伍在各级学校发展仍存在
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加强小学和普通初中与高中
阶段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高中非蒙语
授课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下一步开展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促进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
(二)适用的、高质量的双语教育配套资源有
待丰富
适用的、高质量的双语配套教辅资源相对缺
乏,有待完善,尤其是民文/汉语教材和考试材料。
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双语教师提到政治、生物、历
史、计算机的汉语教材是由汉文译成的蒙文,专业
名词较难理解,表达不够清晰、准确,
学生理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