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3]尹云锋.礼貌原则下中英委婉语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4]魏慧哲.中英死亡委婉语跨文化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刘瑞琴,韩淑芹.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
[6]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委婉语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在西方国家,委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George Blunt首次把单词Euphemism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在中国,委婉语最早出现在汉语典籍《诗经》里。
对委婉语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1、修辞学,对委婉语的早期研究是把委婉语看成一种修辞手段。在国外,其代表作品为1985年D.J.Enright出版的委婉语研究论集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在中国,1932年首次正式出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2、语义学,主要是对委婉语的意义以及词源的研究。在此方面,西方学者的研究颇多,美国学者Menken在1936出版的The American Language一书中深入讨论了委婉语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为委婉语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我国学者刘纯豹在1993年出版的《英语委婉语词典》,系统研究了委婉语分类、构成方式和委婉意义等,填补了我国在委婉语词书方面的空白。3、语用学,主要是来阐述委婉语的形成及作用机制。1991年Keith Allen和Kate Burridge出版的Euphemism and Dysphemism一书运用语用学的面子理论研究委婉语的产生,是我国委婉语研究者参考最频繁的著作之一。1989年我国束定芳在《委婉语新探》中指出自我保护原则是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更为基本的交际原则,进一步拓展了委婉语的研究范围。4、社会心理学,委婉语的研究与其社会背景密切相连。1985年,D.J.Enright收集了不同文化领域关于委婉语研究的成果,指出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应该以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为基础来进行研究。同时我国著名学者束定芳在他的《委婉语新探》中指出委婉语具有心理作用和社会作用。5、认知语言学,该角度的产生使人们能从新的角度来阐述语言。诸多国外学者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koff,L.Talmy,J.Taylor等。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多次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委婉语的研究当中,从而揭示委婉语的认识机制。
二、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考文献
[1]Wang Jun. A Cross-culturally Contrastive Study of Euphemism in English and Chinese[D].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2]Zhao Tiantian. A Cross-Cultural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plomatic Euphemisms[D].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18.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巨大贡献。他们从多层面探讨委婉语的定义、生成机构、分类、意义构建以及作用机制。对人们更好的认识委婉语和运用委婉语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创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委婉语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就,近年来委婉语的研究热度也逐渐上升,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这五个角度来研究委婉语的使用动机、使用因素、产生心理、语用功能、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及相关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就某一方面的委婉语进行片面的研究。而本课题以语用学中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基础,采用大量实例对生理现象、个人隐私、社会现象方面的九类委婉语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和应用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差异和共性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语言交际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恰当的使用委婉语,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伍凯晖.国内英汉委婉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7):83-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