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研究

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研究

★注: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11年度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名称:黑龙江省钢琴音乐创作家个案研究——汪立三,立项编号 DS201 1—072。 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研究 画高立丽张海军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汪立三先生的音乐创作历程感受汪立三先生音乐创作艺术特色,在梳理 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过程中同时窥探出汪盘三先生在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探索心路 历程。希望通过对汪立三先生的研究对我们未来的钢琴音乐创作和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汪立三钢琴音乐民族化 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 溢的钢琴音乐创作家,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钢琴音 乐精品,汪立三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现在我们先体会一下汪先 生的音乐创作历程,感受一下汪先生的钢琴艺术特色,看一下通 过对汪先生作品的研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一、汪立三音乐创作历程 根据汪立三音乐作品的时期特点,将汪立三钢琴音乐创作 历程划分为文革前与文革后两个部分: 1.20世纪50年代,汪立三先生在响应贺绿汀先生“提倡学 民歌,鼓励自由创作”的号召,根据民歌曲调编创的钢琴曲创作 了被匈牙利著名音乐家萨波奇称为“天才的作品”《兰花花》。乐 曲的四个变奏,在音乐情绪、旋律走向与曲式结构、织体编配上 变化多端,被作曲家巧妙地驾驭在完整连贯的音乐思维逻辑里, 充分展示其运用民族音调、色彩性调式、和声创作的钢琴音乐创 作风格。 2.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汪立三先生以民族文化为基 点,以中外交融为主导方式创作了一批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如 《东山魁夷画意》、《梦天》、《他山集》等。《东山魁夷画意》为中日 结合杰作,组曲共有四个带标题的乐章,所用的标题直接采自日 本画家东山魁夷的画作原名分别是:《冬花》、《森林秋装》、《湖》、 《涛声》。汪立三先生在每首乐曲的开头自题了诗句,以此来表达 自己内心的感触,其诗句意味深长富于哲理性,创造出一种音乐 与画面的交融的意境,并且开拓性的将现代的作曲技法运用于 钢琴音乐创作中。在1980年,汪立三先生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 七言诗《梦天》的浪漫意境,运用西方钢琴音乐中的十二音体系 技法将《梦天》谱成了同名的钢琴曲。作曲家试图用十二音序列 的无调式音乐来传达中国古典诗词的民族气质,对民族文化传 统“遗貌取神”,创造出了一种梦幻却又不虚无缥缈的新意境,是 中西结合的精品典范。对于中外结合汪先生有如下认识:“作为 一个中国作曲家,我感到借鉴外国的东西不是为了寄人篱下当 某派的附庸,而是为了多点本事,最终还是贵在以自家面目自立 于世!”汪先生正是秉承这种“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文化包容 思想丰富了自己的钢琴音乐创作,同时也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 文化成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历程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二、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1.传统文化象征 汪立三的钢琴音乐创作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点,以中 国艺术精神为音乐内核,以钢琴音乐民族化为创作原点,创作出 了一系列传统韵味十足的钢琴音乐作品,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 《兰花花》、《小奏鸣曲》,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叙事曲——游 击队歌》、《梦天》、《秦王饮酒》、《二人转的回忆》、《他山集》等一 系列优秀钢琴音乐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深切的感受到汪立三先 生对传统音乐乃至传统文化的挚爱,汪立三先生在创作中对钢琴 音乐作品充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人们 说过:”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 只有具备了民族的特质才富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持续的生命力 的,因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中国人心中开放出的花朵,他 是中国人音乐艺术奇葩,它的余香将留存于中国人心中,启迪中 国钢琴音乐人的未来音乐创作。这也将成为未来影响中国钢琴 音乐发展。汪先生正是立足民族文化,用传统中国音乐文化的艺 术标准为准则进行创作,例如他的钢琴独奏曲《兰花花》是一首 根据陕北同名民歌为主题编创的变奏曲,汪立三先生的作品《兰 花花》中在保留了传统音乐元素,娓娓的讲述一段凄美的音乐故 事。钢琴作品中讲述了一个叫兰花花的年轻女子勇于冲破封建 枷锁追求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乐曲最大限度的保留了 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曲调原汁原味,这种钢琴音乐手法在当时中 国钢琴音乐创作历程中属于先河之作。从《兰花花》、《梦天》、《秦 

王饮酒》等音乐作品从创作题材上立足于中国的民间音乐与传 统文化艺术精神,但汪立三先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文化表层上, 而是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创造出内涵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在 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深刻思考,同时赋予音乐作品强烈、深厚的 个人情感,在深层次上运用音乐记录和展示中国人的人性与中 国文化的人文性,把传统文化精神与符号通过钢琴音乐形式充 分的展现出来了。 2.中外结合之路 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家接受了钢琴这种纯正的西 方艺术形式以后,经过中国本土化的改造,进而成为具有中国文 化内涵、表现中国文化意蕴的音乐种类。例如在汪先生的钢琴 名曲《东山魁夷画意》中《涛声》的第一主题,源于中国的传统佛 教音乐曲调《香花清》,以此表现鉴真法师庄严、神圣、高贵的形 象。在阴郁晦暗、波涛汹涌的涛声背景的描绘中,乐曲声部采用 了me—fa—la—si—do为特征的具有鲜明日本民族特色的音调,将中 国传统佛教音乐与日本民族音调巧妙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对 传统音乐语汇的升华和提炼,做到了中外音乐的完美融合。 又如汪先生创作的的钢琴音乐作品《梦天》。他是从中国古 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唐代诗人李贺的七言诗《梦天》中的浪漫 意境激发了汪立三先生的创作欲望,他将古诗《梦天》谱成了同 名的钢琴曲,他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的“十二音序列”来对 这首古诗进行创作,在音乐的意境上力图保留诗意的浪漫,恰巧 因为西方的十二音序列消除了调式,这正好与诗中传达出的洒 脱、浪漫的意境珠联璧合。《梦天》的音乐素材是中国的传统古 诗,运用的音乐语言及创作方式是西方的,汪立三先生通过这种 方式将西方形式与东方内涵融会贯通,汪先生的这种创作无疑 是成功的,他的这首钢琴音乐作品收到了中外音乐专家的认可。 在这首钢琴音乐展现出了东方艺术元素的魅力,通过这首钢琴 音乐作品让世界人民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了解中国音乐文化、感 受中国文化精神。 再如,汪立三先生的《他山集》这组钢琴赋格套曲,共包括了 五首序曲与赋格。乐曲名为“他山集”,从钢琴曲名称上就暗示了 创作者以西洋音乐的写作技法传达对民族音乐韵味的追求,这就 是常说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汪先生对每首序曲与赋格 的音乐形象,同时予以简要的文字标题或说明,其中的“书法”与 “古琴”、错综复杂的图案、古老苦难的大地、稚拙的民间玩具、远 山遥隔的边寨等等。都是将民族文化意向纳入西方传统赋格音 乐,这种做法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异域音乐背景中得 以升华。 三、汪立三先生的钢琴音乐作品启示 1钥琴音乐民族化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主导方向。 从汪立三先生的钢琴音乐创作作品中可以窥见民族化是民 族艺术最重要的标签,同时也是艺术的灵魂,钢琴音乐创作的民 族化造就了一个个民族气息浓郁的钢琴音乐作品。从汪先生早 '47・ 期作品《兰花花》到后来的《东山魁夷画意》、《梦天》等钢琴音乐 作品,汪立三先生的钢琴音乐创作无论音乐素材的选择,还是创 作动机都体现汪先生钢琴音乐创作意向上的民族化追求。这些 民族特点鲜明的钢琴音乐作品无不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他们是 音乐民族化历程产生的奇葩,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性。民 族化进程中中国钢琴音乐整个发展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汪立 三先生在音乐创作的各个时期始终关注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深 厚中国文化底蕴、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精粹,这正是中国钢琴 音乐文化演进的真正动力之所在。 2.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在对西方音乐吸收、继承、发展、演进 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从汪立三先生的创作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钢琴音乐作 品是保留了西方钢琴艺术外在形态和音乐语言并与中国音乐文 化和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产物。这些钢琴音乐作品体现中国钢琴 音乐家们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判断。由于钢琴音乐的形式源头是 西方的,因而中国钢琴音乐家创作是借鉴国外的钢琴音乐表现 手法与本国的民族的艺术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 相结合,在这种差异与碰撞中造就了中国钢琴音乐既有明显的 西方烙印又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百年历经萌 芽、发展、初步繁荣直到今天的与世界钢琴音乐逐步融合,中国 钢琴音乐不断积累沉淀、发展创新、厚积薄发,逐步散发自己独 特的音乐韵味。未来中国钢琴音乐将会如何呢?汪立三先生指 出:“今天,在世界艺术正走上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音乐也不例 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中国现代作曲家应以民族性与 现代性的结合而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大放异彩。”中国钢琴音乐 在经过对西方钢琴音乐的吸收、融合和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 挖掘融合中逐步建立起了文化自信,相信未来的中国钢琴音乐 会有更多的艺术精品涌现。 结语: 从汪立三先生的个案研究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汪先生创 作的心路历程,我们能看到他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历程上辛 勤复出和卓著成果,他的钢琴创作历程给了我们日后创作更多 的启示,他钢琴音乐创作勤勉的精神品质将指引更多的钢琴音 乐创作者,中国的钢琴文化将在汪立三这样一群钢琴音乐创作 者的推动下不断推陈出新,为世界钢琴文化呈现一道中国钢琴 音乐盛宴。 参考文献: 【1】汪毓和.汪,-'rE——为中国钢琴音乐开拓新境界[J】.人民音乐,1996 (3). [2】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1986(1 0】.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