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
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意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
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
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呢?我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 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
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 ” 。是的,
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心驰神往,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
地去探索。
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
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
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比如,
在教《小伙伴》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来分别演示
喜、怒、哀、哭、愁,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这时,我以启
发学生作画思维入手,很快在黑板上画一个带哈哈大笑的卡通人脑袋,学生兴趣
盎然,我趁机问:谁想上来学老师的样,也试着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当
我话音刚落,十几双手 “ 唰 ” 地举起,都想跃跃欲试,我很高兴地请他们到
黑板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不一会儿,表情各异的卡通头像聚集在黑板上,太有趣
了,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表情,我特地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准备了五
杯分别带有酸、甜、苦、辣、咸的水,请五位学生上来品尝,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分别说出他们属于哪一种表情,为什么?学生讨论地很热烈,这时我让学生直接
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两位同学的表情。学生们兴趣勃发,很快投
入作画,这不,画面中的神态各异,表情有趣的儿童头像,跃然在纸上,使课堂
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欢乐认识兴趣的场所。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
师还应努力创设 “ 和谐的情境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
亟待解决的心情。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
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
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
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
作业。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
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