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教师的建议_关于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教师的建议_关于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教师的建议_关于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很多后续课程都与之有
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课时太少;教师的教和
学生的学很大程度上是以考试为目的;教学模式与大众教育相冲突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使《高等代数》的教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在课程教学上做一些必要的改革,
具体建议如下: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
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教
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1-02
一、《高等代数》的地位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等代数》是我国很多师范院
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计算专业的基础课,其地位不言而喻。作为师范类的数学与
应用数学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的数学逻辑、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提升,
以便将来站在高处为中学教学服务;该课作为信息计算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后续的信息计
算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算法实现的前期必要条件;该课程中的线性代数部分又
是理工科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因此该课程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本门课程的教
学,使学生了解代数理论的基本体系,理解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运用向量空间理论分析、解决线性变换中的综合问题的能力。该课
程的建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能为从事中学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
导。 二、《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坦率地说,中国的高校教育目前还没
有到特别完美的地步,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高等代数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当然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我们这里仅仅分析一些最常见的问题。具体说
来,当前的高等代数教学存在如下的缺点和不足: 1.课时太少,教师“上课=赶课”。
笔者通过调查相关院校发现,课时少是高等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通病。教师在安排教学
内容时,一方面要遵守大纲,大纲上的东西必须要讲到;另一方面要受教学进度表的束缚,
否则内容讲不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上课完全是填鸭式的一言堂,必要的提问和习题课全
没了,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除了讲课就是板书,教师一分钟不敢耽误。而学生呢,
50%以上拼命记笔记;30%压根儿就不听了,因为听不懂;仅有不到10%的学生基础好些,
平时有预习复习的习惯,能跟上教师的进度。显然,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丧失对高等代
数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2.以“考试为中心”的教与学。众所周知,数
学粗略地可以分为代数,几何和分析三大类。而高等代数是代数学的最最基础的课程之一,
是一切代数分支的基础。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
学好它学生将会受益终生。正常情形下,教师应该把这门课的思想方法交给学生,特别是
某些重要定理的背景,推理过程以及应用,这才是真正的数学,这样教才有可能逐步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启发下,认真学习和钻研
隐藏在课本内部的东西,真正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为将来自己的后续发展和学习奠定坚
实的基础。可是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由于课时等客观因素,很多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
不由自主地选择了“轻理论,重计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考试!当前的各类考试也是走“轻
理论,重计算”这条道路。而学生在学习时,自然而然就走上了“轻理论,重计算”的道路。
原本考试只是为了来检测教与学的效果,绝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当今考试显然主宰了
整个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十分病态的现象! 3.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相冲突。大家知
道,30年前的大学生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自豪!因为那是高等教育走的是“精英”教育的
模式,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能上大学。当时的大学生有扎实的基础;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很多现在90后不具有的素质。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可以“一
口切”,因为大家的程度差不多。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在业已进入“大众教
育”,80%以上的高中生都能上大学,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即使在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差
异非常大:有的基础好些,有的基础差些;有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的却完全依赖教
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教学模式却没有作相应的改变,仍然采取精英教育时的“一口
切”:用同样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很多学生“吃不了”,
觉得高等代数太难了,自己根本就学不好。而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教师没有去认真分析出
现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没有适当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却是埋怨现在的学生
基础太差了,没有办法教了,最终慢慢走上“只要让学生考试过关就行了”的一切以考试为
最终教学目的的错误道路。 三、一些建议 从上面一节可以看到,在当前的高等
代数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只会恶性循环,越来越
糟。这里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要想方设法保
障高等代数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大家知道,和高等代数一样,很多大学课程里的专
业基础课大一就开始学习。而大学的学习和中学不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
不同,学生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怎么过渡?那首先就要看看中学生是怎么学习数学的:
中学教师差不多会用一课时的时间来讲授一个知识点,而后是同步练习,单元测验等,通
过各种途径来让学生慢慢掌握。所以在高等代数课程的开始,上课绝不能太快,并且要讲
一定的习题。这一切的一切显然都需要时间,需要足够的课时。怎么才能保证足够的课时
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1)政策上的支持。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
政策时,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最好不得少于每周6课时的教学课时,目前很多高校都得
不到这个标准,我们学校目前是每周5课时;(2)很多大一新生进校都要进行军训,这当
然是无可厚非的,成功的军训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如有的学校把军训安排在大一的暑
假,新生开学后很快就可以和老生一样开始上课,这对保证教学课时很有帮助。(3)现在
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计划里,有五花八门的通识课,占据了太多的课时。其实大家都很清
楚通识课对大学生的培养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这样做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2.改革高等
代数的考核制度。要想彻底改变教学以考试为目的的这种不良现象,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当
前的考核制度:考试。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高等代数的考核就是期末那一份试卷,平时听
懂多少,甚至来不来上课都无关紧要。最为恶劣的是很多学校都有这个规定,就是班里学
生期末考试时不合格的人数不能超过学生总数的20%,否则任课教师就有责任。很多老师
会在考试前给学生提供什么模拟试卷,其实真正的期末试卷与这份模拟试卷很相似,有的
就是数据不一样,题型均一致。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即使平时没有认真学,期末时一突击,
也能过关。显然这种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不合理,急需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做个尝试:(1)考核改变原来的“期末一卷定”制度,期末考试是要考的,最多占总分的30%。
(2)平时成绩占20%。很多人说这个并不新鲜,很多学校都有平时成绩。可需要说明的
是,我这里的平时成绩并不是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的平时成绩,当下很多学校规定,只要不
缺课,作业做了平时分基本上就有了。我这里的平时分指的是平时课堂提问,大家基数都
是20分,每提问一次,答对的不扣分,答错的扣0.5分或1分。最后平时分低于12分的,
直接认定不合格。(3)期末论文和答辩50%。学生自己写个与高等代数某个知识点相关的
小论文,也可以是综述,这个小论文20分。最后由老师来答辩,但答辩内容不仅仅是写
的小论文,包括本学期所有讲授的内容,从概念到定理等,答辩老师随机的提问,每人5
个问题,每个问题6分。(4)仍然延续现在的考教分离制度,这样从某个角度上也对任课
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认真对待每节课,每个知识点。 3.采取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由前面的分析知道,现在是“全民教育”,是“大众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我们适当改变当前的培养方案,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学生在入学前,应通
过考试,面试来个摸底,根据摸底给学生分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适当的教
学大纲,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期末考核时,用不同的标准来考核。这里大家不要误会,
不管怎么差的学生,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最基本的高等代数的相关知识是必须要求的。这种
分层次,分模块式的培养,将会基本上解决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总之,欲改变当前
高等代数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单靠一个人两个人是不行的,相关部门得重视,首先要有政
策上的支持。其实,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基础类学科,不仅仅是数学。大学生是我们
整个社会的希望,是这个国家将来的主人,只要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值
得的!基金项目:浙江师大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代数课程群《高等代数》项目资助。 参
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代数(第三版)[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唐剑,孙自行.高师高等代数教改的探究与实践[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 作者简介:吕家凤(1980-),
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非交换代数,高校数学教育等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