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5 页) 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作者: 赵树义 指导老师:张军 内容摘要: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五分之一。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担负着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的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因此,客观评价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污染、水环境、治理
一、长江流域概况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自治区,在上海的崇明岛注入我国东海。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 长江水系发育,支流数以千计,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9条,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长江干流从江源至湖北省的宜昌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宜昌至江西省的湖口为中游,长约938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长约835千米,流域面积13万平方千米。 第 2 页 (共 5 页)
长江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担负着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水环境问题
1、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水污染严重。 (1)长江流域水污染的具体表现: ①长江流域水污日益严重,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特别突出。 据1996年度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及三个湖泊出口共82个代表河段,总河长1017千米的全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枯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28.4%,Ⅲ类水占54.4%,Ⅳ和Ⅴ类水占17.2%;丰水期Ⅱ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39.6%,Ⅲ类水占47.2%,Ⅳ和Ⅴ类水占13.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耗氧、氨氮和挥发酚等。与1991年流域水质比较,枯水期Ⅲ类水体由20.7%增至54.4%,Ⅳ和Ⅴ类水体由11.0%增加到17.2%,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②长江下游的河网地区水污染防治措施滞后。 骨干河道污染河长占73%,江苏境内受污染河道为85%,上海达90%,而江南运河已被全程污染,并通过200余条平交河流向两侧扩散。多数城市的水源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嘉兴、常熟等城市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已上升为与洪涝灾害同样严重的突出问题。 ③三峡工程对水的污染。 三峡工程在取得巨大的防洪、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对上下游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位抬高,水流趋缓,复氧和稀释扩散能力下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现在排污条件下的岸边污染范围扩大。据1996年统计,三峡库区年均接纳废污水量超过10亿吨,其中重庆年排废污水量8.50亿吨;涪陵有排污口22个,年排废污水量1.35亿吨。大量未径处理的废污水排入库区水域后,使沿江城镇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岸边污染带。三峡水库是长江的一部分,其不仅受到来自上游的污染,同时,三峡水库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 (2)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①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水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多种致病细菌、病毒及寄生通过污染的水体传播,使一些地区产生一些传染病,甚至造成局部流行。水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目前城市地区选择一个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第 3 页 (共 5 页)
源地日益困难,普遍呈现缺水危机。据初步统计,长江干流共有取水口近500个,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若都改为从江心取水,那么需要比原投资增加数十亿元。 ②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少,一些珍贵品种面临灭绝。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③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水污染影响了水的功能用途,使水的景观,娱乐功能减弱。许多天然浴场消失,一些风景区也因水污染大为逊色。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还影响到水的渔业和农业用途。 (3)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①无节制地排放污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污水量不断增加。据水利部最新调查资料表明,长江流域污水年排放量达256亿吨,已超过80年代污水量的一倍以上,这些污水80%以上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的,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流域内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它们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耗能高、污染重,给乡镇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小造纸、小制革等十五小对水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 ③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 由于用水量加大和流域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供水日显紧张,再加上水体污染,成为当前污染型缺水地区,水网地区等无水可用的一种严峻的现实问题。 ④流域地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 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年已编制完成,并纳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编制配套的区域规划,有些城市在编江段规划时又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制订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个能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规,因而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导致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转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势头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2、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具体表现: 根据80年代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平方千米,年土壤侵蚀量达15.68亿吨。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及重庆至鄂西的三峡库区,上游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5.3亿吨,其中金沙江的来沙占45.3%,嘉陵江的来沙占27.4%. (2)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危害 第 4 页 (共 5 页)
①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山高坡陡、土层薄、雨量大而且集中,土层抗蚀年短,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可很快造成土层变薄,地力减退,甚至发生石化和砂砾化,丧失农业利用价值。 ②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泥沙淤积,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灾害加剧。 ③水土流失淤寨河道,湖泊及水库等水利设施,对长江中下游航运,水利工程效益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防汛保安带来危害和不利影响。
三、治理对策 1、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也是导致水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问题对水环境的影响十分重大。因为人口的膨胀对经济形成巨大的压力,对食品需求量的增加会迫使人们乱掠夺自然资源。长江流域七省二市面积占全国的15.4%,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40%,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要控制和改善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必须坚定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保持人口、水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
2、制订长江水资源保护条例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制在实现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根据长江水污染的特征和流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以有效地揭制住长江水污染势头,保证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提高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的资源。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较丰富而忽略了对水资源的爱惜和保护。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长江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齐心协力,加快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
4、加强流域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以长江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实现中央、流域、分区三级管理。完善落实双重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现有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且赋予它们必要的管理与监督职权,在流域内行使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流域监测管理,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对省界断面、水资源保护纠纷和其它水污染事故,以及城市入江排污口实施统一监测和管理。
5、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随着水资源目益短缺,开发费用日益昂贵,为缓解水资源矛盾,有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长江流域经过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