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危机管理论文

企业危机管理论文

学院代号: 12

企业危机管理

报告名称: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年级专业: 粮食工程1002
学生姓名: ***
学 号: ************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2011 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
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 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
济源公司是集团下属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连锁
店和加盟店。双汇集团回应说“他们对于肉制品质量有非常严格
的把关和审查过程,“每批生猪屠宰前都要进行检验,也包括对
瘦肉精的检测”。
3月16日 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
自查。
3月17日 双汇集团再就“瘦肉精”事件发布声明,称将召
回济源双汇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
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
3月20日 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
府在全市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封存猪肉
1878公斤,抽样46个,其中6个被检出“瘦肉精”。
3月23日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
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3月25日 双汇集团再次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试图
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
3月31日 双汇召开 “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
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
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
“瘦肉精”曾一度险些毁掉双汇,经过企业做出一系列有效的
举措,双汇如今已逐渐步入正轨。痛定思痛,看看这次危机给我
们的启示。
随着欧典地板、三鹿奶粉等名牌企业在市场的检验中应声
倒下,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现象严重地扰乱了
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双汇“诚信立企、德行天
下”的企业信条如今就倍显尴尬。针对这些名牌企业诚信缺失现
象,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造成:其一,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国内国外企业存
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
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其
二,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
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
达成好的基础。“相信双汇现象不是个案。奶粉也好,粮食也好,
食品领域频频曝光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最大的担心。”所以
说这些企业一旦被发现有问题,对企业来说必定是致命一击。
双汇集团能在问题出现,立即采取措施检测“瘦肉精”,并
向公众致歉以及召开记者会无疑是明智之举。
纵观双汇瘦肉精事件,不难发现双汇乃至当地畜牧兽医部门
的种种渎职行为,在饲料添加、生猪检测、产品追溯等各个方面
都存在漏洞。瘦肉精严重危及食品安全,理应得到彻查。不过,
倘若回溯双汇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则会发现这一事件更深层次的
产业内生性原因。
众所周知,双汇是国内肉类食品加工企业的龙头。有资料显
示,目前整个高温肉产业规模大概为100多万吨,双汇的产能就
达90万吨以上,占了80%以上。双汇近些年的扩张态势更是有目
共睹,从1998年开始,其先后在全国建设了2000家冷鲜肉专卖连
锁店,并通过直营、合资、加盟等方式,在北京、河南、四川、山
东、湖北、湖南、河北和安徽开设了500多家连锁店。与此同时,
双汇加大投资、扩大产能,从该公司去年披露的中报可见一斑:
宜昌双汇日产70吨低温肉制品项目,自2009年至2010年6月底,
累计投入9932万元;2010年2月,该公司计划投入1.7亿元建
设120吨低温肉制品项目,该项目已于去年7月投产,仅后者就能
将目前双汇集团产能提升10%以上。而这些年来,双汇类似的投
资项目从未间断。
与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迅猛扩张的产能严重不协调的
是,其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相当有限。近两年,双汇虽然也涉足生
猪养殖业,在省内叶县、济源建立生猪养殖项目,但自产生猪远远
不能满足其产能飞速扩张的需求。有记者了解到,双汇目前生猪
自养比例在1/3以下,即外购生猪超过2/3,而此次“瘦肉精风
波”正是源自外购生猪环节。
大家公认:以目前生猪养殖的分散格局,要在养殖环节对普
通散养户做到严格监管,难度很大。加之在检测环节漏洞百出,
检测项目不全,甚至花钱过关的现象并不鲜见,食品安全就更加
难以控制。不可否认,双汇在生猪收购和瘦肉精检测环节存在重
大疏漏,但从控制生产成本的角度考量,目前也只能对外购生猪
采取抽检方式,世界上没有哪家企业能承担对所有产品全面检测
的成本。可问题在于,来自千家万户的生猪,使用瘦肉精现象仍较
为普遍,不全面检测,就难免有漏网之鱼。这或许恰是双汇瘦肉精
事件的根源所在。
在生猪养殖领域,要想严格控制食品安全,必须掌控整条产
业链。我国在种苗、饲料、兽药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化水平都比较
低,都难以做到严格监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食品安全信任危
机。很显然,由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风险大,长期
来看对促进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不明显。而在饲料行业,又已经有
新希望等超大规模的饲料企业,双汇也难有大作为。上述因素直
接导致其对产业链上游把控的动力不足,下游网络和中游产能发
展迅猛,而上游环节支撑不够,头重脚轻导致根基不稳,企业在高
速行进中难免有翻车之虞。
当然这样的问题不只存在于双汇一家企业。商务部此前已宣
布在未来两三年中将现有的2.2万家生猪企业减少一半以上。目
前龙头企业屠宰集中度尚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或
许也不止存在于肉制品行业,它甚至是企业加速扩张整合过程中
存在的通病,反映了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无论司法介入还是
行政处分都可以起到行业预警的作用,但彻底消除危机无疑需要
整条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