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120例
【关键词】针灸;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5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48-01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av)又称咳嗽性哮喘、过敏性咳嗽或非典型哮喘,是一种慢性的且不伴有喘鸣和呼吸困难的干性咳嗽。
慢性咳嗽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cav。
cav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无明显的肺部阳性体征,易被误诊。
cav的概念是在1981年被正式提出的,由于近年来该病的诊断方法和标准不断地完善,加上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因此cav的误诊率大大下降。
目前认为cav的发病机制与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主要症状咳嗽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刺激了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多持续在8周以上,咳嗽常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也可因为吸入冷空气或运动诱发。
咳嗽时不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
患者既往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史。
查体发现两肺无哮鸣音或湿性罗音。
此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我用针灸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2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120例。
年龄最小5岁,最大78岁。
1.2治疗方法
1.2.1针灸取穴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膈俞(双侧)。
1.2.2中药处方麻黄、紫苏、苏子、杏仁、甘草各等份,再加白芥子(药量为上述单味药量的5%),将上述药混合加工为粉末状,再以姜汁、食醋10:1等份调和诸药成膏状。
1.2.3针刺治疗时,先碘伏消毒上述穴位皮肤表面,再用75%的酒精脱碘,取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1毫米)针刺上述六穴,提插捻转得气后,辅以tdp神灯照射,留针二十分钟。
取针后,在上述穴位处贴敷中药膏,用胶布固定,成人留置二十四小时;5岁至12岁儿童留置两到四小时即可。
贴敷期间如有轻微痒痛属正常反应,如痒痛明显可提前去掉药膏。
个别患者治疗后穴位皮肤会出现水泡,如果水泡较小嘱患者局部保持清洁,三至五天均可自行吸收。
如果水泡较大,给予外科换药,每日给予tdp神灯照射后一周左右即可。
1.2.4治疗时间每年两次,夏季三伏天,头伏、中伏及末伏的第
一、三、五天共九天;冬季三九天,头九、二九及三九的第一、三、五天共九天,冬夏均做九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嘱病人需连续三年接受治疗为一个疗程,疗效较好。
1.3治疗效果
1.3.1临床控制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无复发者。
1.3.2显效病情相对稳定,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轻,一般情况(包括饮食、睡眠、体力等)有明显改善者。
1.3.3有效病情欠稳定,但发作次数及程度减轻,一般情况好转者。
1.3.4无效发作次数、程度及一般情况无改善或加重者。
有效48例,显效68例,临床控制10例,总有效率100%,其中最短疗程2疗程,最长3个疗程。
2讨论
本病在中医属于“咳嗽”、“咳喘”范畴,内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停聚肺部,痰湿或痰热伏于肺内而成宿根。
由于外邪入侵、饮食失调及情志不畅而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而致咳嗽咽痒。
多因肺脾肾虚损,痰化瘀阻为本虚标实之症。
而定喘为经外奇穴,是治疗咳喘的特效穴;肺俞、膈俞为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而膀胱经为太阳经主一身之标,为六经之藩篱,寒邪侵犯人体首先侵犯太阳经,诸穴均在背部阳气较盛之处,具有调补肺气振奋阳气的作用。
通过针刺激发穴位经气,再敷以宣肺止咳化痰中药。
由于夏季三伏天阳气旺盛,人体阳气达到四季高峰,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冬季三九天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针刺激发肺气用中药调补肺气,可达到滋养肺气扶助阳气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