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算与预算法.ppt

预算与预算法.ppt


2019-9-18
谢谢欣赏
8
新预算法明确提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的立法宗旨,建立规范和制衡政府收支行 为的法治型预算制度,这表明新预算法更 强调约束政府预算行为的手段,由此实现 了预算法从管理法向控权法的转变。
同时新预算法把原来规定中的“加强国家 宏观调控”等内容去掉,进一步明确新预 算法的功能在于控制、约束政府的预算权, 监督政府如何“花钱”,“让权力在阳光 下运行”,实现国家分配公共资源的制度 化、规范化、程序化。
23
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国家实行财 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 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 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 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2019-9-18
2019-9-18
谢谢欣赏
9
二是实行“全口径预算”,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 入预算范围。
在原预算法框架下,政府的收支只有一部分在法 律的笼子里,存在大量游离于监管外的各级政府 的“第二财政”,这部分“小金库”成为了法外 之地和滋生腐败的温床。
新预算法明确规定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 应当纳入预算”,并具体指出“预算包括一般公 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项内容。这将把长期以 来游离于监管外的收入纳入监管范围,有利于建 立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杜绝 “小金库”腐 败的可能性,维护法律的权威。
2019-9-18
谢谢欣赏
19
第七条:“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包括本 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和税收 返还、转移支付预算。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 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 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地方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 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 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第十三条:“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 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 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019-9-18
谢谢欣赏
22
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四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 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 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 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 会公开,并对本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 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2019-9-18
谢谢欣赏
15
(二)全国预算与地方预算
第三条第二款、第三款:“全国预算由中 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 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 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 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小布什: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 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 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 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 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 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 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2019-9-18
谢谢欣赏
3
现代预算的作用,就是给国家的预算体制 上装上一个“刹车装置”,用来防止司法 部门和官员独断专权,黑箱作业,贪赃枉 法,以权谋私,侵犯公众权益。只有把人 民的钱袋子牢牢看住了,才能看住政府, 政府才被关进笼子里。
“宪法之下,万法之上” “经济宪法”
预算法的作用:控制公权力滥用
2019-9-18
谢谢欣赏
6
二、预算法的修仃与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于1994年3月22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 过 1994年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一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 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 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 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政府采购的 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
“本条前三款规定的公开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的 除外。”
2019-9-18
谢谢欣赏
一、预算与预算法
(一)预算是什么? 传统教科书定义: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 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 的来源和数量 、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 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简言之:预算是法定的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 政府预算 公共预算
2019-9-18
2019-9-18
谢谢欣赏
4
4、预算是立法机构对政府的授权,也是政府 对立法机构的责任状
政府须不折不扣地执行预算
前提:分权
重点: 预算约束
缺乏预算约束的政府是危险的。这样的政 府,对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可以随时随地 构成潜在的和现实的威胁…
2019-9-18
谢谢欣赏
5
(二)预算法是什么?
预算法是财政法的核心 民主的财政是法治国家的基石
谢谢欣赏
17
(四)预算的范围
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预算包括一般 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 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 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 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 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预算法 〉的决定》修正, 自2015年1 月1日起施行
2019-9-18
谢谢欣赏
7
三、新预算法的六大亮点
一是立法宗旨的突破,从“健全国家对预 算的管理”到“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凸 现预算法从管理法向控权法转变。
原预算法的立法目标为“强化预算的分配 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 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色,这种强化政府 管理权力的管理型预算已经与当今时代的 新形势严重脱节。
2019-9-18
谢谢欣赏
10
三是规定“预算全公开”,推进预算民主。
预算法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 制度”,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外,经批准的预 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 表,以及对于政府的举债情况的说明,应该在规 定期限内由政府财政部门向全社会公开说明,对 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也应向社 会公开。预算公开是现代预算制度的本质特征, 公开是监督的基础,通过预算公开制度保障人民 群众对于财政预算的知悉权,强化公众对预算活 动的监督,通过“晒预算”实现预算民主,建设 阳光型政府。
2019-9-18
谢谢欣赏
26
“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常务委员 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时,应当邀 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对依照本条规定提出的意见,本级政府财 政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
依照本条规定提出的意见以及本级政府财 政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报告,应当印发本 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 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 般公共预算。”
2019-9-18
谢谢欣赏
21
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一条:“社会保险基 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 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 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 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2019-9-18
谢谢欣赏
2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依照本级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协助本 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有关 专门委员会承担审查预算草案、预算调整 方案、决算草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等方面的 具体工作。”
2019-9-18
谢谢欣赏
16
(三)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 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预算由预算收 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这将把长期以来游离于监管外的收入纳入 监管范围,有利于建立健全全口径预算管 理体系,杜绝 “小金库”腐败的可能性, 维护法律的权威。
2019-9-18
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
付”。 2019-9-18
谢谢欣赏
13
六是允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条件下,有限“开
闸”地方举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 注,是否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一直是预算法修 改的难点和焦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整体 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财政支出刚 性较强,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进一步加大。
2019-9-18
谢谢欣赏
18
(五)预算的内容
第六条:“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 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 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 下同)的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 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 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 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 支付。”
谢谢欣赏
24
Hale Waihona Puke (六)预算管理职权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中央预算草案 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中央预 算调整初步方案和中央决算草案进行初步 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 专门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 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 步审查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