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期 现代园艺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郭超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 淄博 255130) 摘要:渗透到园林关学中的禅宗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庄玄哲学有很深的渊源。文人士大夫对禅宗观念思维方 式与灵机妙趣欣赏备至。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禅宗,与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有着深刻的关联。 关键词:园林美学;禅宗;佛教
无从追究中国园林的起源,也不在这里谈及园林美学的 道理,只是就园林美学的发展道路上,从佛教源头引申出禅 宗一支,在园林美学上所起到的作用做一点小小的释义。 1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异质文化的一支佛教,在中国的渗透是中国文化史 上的一件大事。佛教传人中国是有官方记录的,官方从一开 始是以积极态度引导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当时汉民族文化所 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促 成了中国文化新元素禅宗的诞生。自唐代以来禅宗最盛,一 直到后来,禅宗成了中国南传佛教的代称。 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皇家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据说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有背景的,从早期在民间的传播,到皇家的 大力支持,期间发展没有什么障碍(期间皇家的灭佛事件,在此 不作探究)。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发展非常迅速。代表中国文化 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是首先的受益者,当然也是最好的传播者。 2 禅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禅宗正是在印度佛学 的基础上融会了庄、玄精神的实质嬗变而成的。以庄、玄为主 导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禅宗脱颖而出的基础。(禅宗独树一帜 的代表人物是传说中一字不识的普通行者慧能,他所代表的 思想在其门人记录的《坛经》中有详细的表述。)从著名的拈 花微笑故事中即可把握到禅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气息。禅家 在此充分表达了他的传佛心印、不重经教、以心传心、顿超直 了的性质。佛祖拈花而不发一言的行为,迦叶尊者心照不宣, 心领意会,以微笑呼应而不形诸文字作答。这本身一改佛教 传统的讲经说法的模式,这里所突出的是一种直觉顿悟、自 明心性、刹那成就永恒、此中即是净界的境界。这与中国式的 智慧儒,庄,玄哲学及人生态度灵犀相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 到魏晋玄学,一反两汉儒学解经说教、考证字句的繁琐作风 而独标自然无为、言不尽意。禅学之于佛教,也有相似的意 义。他使人从经文教义中解脱出来,超越语言之上,以制约顿 悟为根本。所以有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作为禅发的核心。庄玄 的以虚无为道、倡直觉体验的思想是禅宗思想形成的基础。 所以说“禅宗是披着袈裟的玄学”是有一定道理的。拈花微笑 的道理与得意忘言、直契道本的庄玄精神殊途同归。 禅宗的兴盛虽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兴趣,然而真正能与禅 师们往来参对、体会禅悦的,主要还是文人士大夫。因为对于 身处封建秩序中心的士大夫来说,这种随缘自在、任运而修 的禅理特别符合他们的精神需求和趣味。即使他们排斥佛教 的出世思想,也不妨碍他们在生活情趣上吸收禅趣的影响。 这使他们身在宫阙也不妨同时心存江湖。一方面是功名利禄 的追求及随之而来的束缚与烦恼,另一方面,又不妨碍他们 随缘任运地逍遥其心性,出入廊庙之余尚可寄情山水、洒然 无拘、自在清净,真可谓潇洒自如。尘俗事务的羁绊完全可以 消解于自己心灵的自由畅想中。以禅家的精神对待生活中的 一切,则无论通达、穷困,都能保持性灵的平衡。这样,禅宗把 中国文化中的人世兼济、逍遥超脱的精神协调成一体了。无 论人世“兼济”还是超然“独善”,都不妨碍有自在无碍的心 境。何乐而不为? 3 禅宗文化与中国园林的交互渗透 从园林艺术发展历史中,审美特征的演变,我们可以看 到禅的精神影响是如何通过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变化渗 透到园林艺术创造中的。 渗透到园林艺术中的禅宗不像文艺那样来得自然,反过 来讲,禅宗正是通过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渗透到中国园林文 化的各个方面中去的。禅宗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既深且 远,与儒道并立。同时,对中国民族文化反思时是回避不了禅 宗的。对于园林美学而言,是中国文化具象化了的,相对于 诗、画等纯艺术,园林艺术中的实用成分使它独具文化特色。
一方面它的物质形态增加了我们探询期间的文化心理因素 的难度,另一方面园林艺术的实用成分,也就是园林与人的 日常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却也使它与人的文化心理的联 系,更为生动可感,更为自然切近,成为实用文化心理自然流 露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园林艺术又比那些纯艺术门类 更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特定的文化心理、精神信息。保留至今 的古典园林,成为让观赏的现代人身临其境地体味前人心灵 的畅游地。抽象的东西在这里完全生活化、具象化了。对于禅 宗这样的人生艺术来说,园林是极好的体现场所。因此体现 在园林中的文化也更值得我们回味。 4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禅宗,包含着对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山水花木等大自 然景象经常让禅师们拿来用以暗示禅境,禅悟也的确常常在 自然景象中触发。这还只是表层,更深层的是以禅的眼光看 待自然,则自然之境与禅境无异,所谓“青青翠竹,总在法身, 郁郁黄花,自在般若”。自然山水,园林环境,确实能使人感受 到不受外界束缚的天然性情,难怪禅悟与山水、园林有很密 切的关系了。禅道与自然之间,禅境与山水、园境之间灵犀相 通,如此,园林设计中在审美观念或情趣上(下转第165页)
一163— 2013年第2期 现代园艺 和引种效果研究,为其推广应用打下基础发挥植物园、公园、 度假村、风景名胜游览区在杜鹃花属植物的引种、驯化、示范 栽培工作中的作用。 4.4研究杜鹃花属植物的繁殖方法,探索杜鹃花属植物的栽 培管理技术 对经济价值较高、繁殖困难的种类,可进行组织培养等 新技术的研究。利用扦插、嫁接等手段进行快速育苗,降低育 苗成本,扩大苗源。 4.5合理配置杜鹃花属植物的园林应用 合理配置杜鹃花属植物的园林应用,在配置时要根据美 学的原则。要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高度统一科学性与 艺术性2方面,通过艺术构图原则体现出植物个体与群体的 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景观美同。 4.6开展杜鹃花属植物新品种的选育 开展杜鹃花属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出花型大、 花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观赏价值及抗逆 能力,以满足城乡各类园林的绿化需要。在观赏和园林绿化 方面,杜鹃花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5 西藏野生花卉在园林园艺应用中的建议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丰富,但大量可供观赏的种类处于野生 状态,造成了园林中绿化材料种类偏少。藏植物资源多样性不 高,而养护管理费用又相对昂贵。西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 制,为丰富本地景观而从内地高价引进的许多植物种类很难进 行很好的管理,花卉类尤其是草本种类成活率偏低。随着西藏 园林的建设和发展,若将西藏的野生花卉尽可能地应用到本地 园林中,将会使整个园林景观大放异彩,并节省大量绿化经费。
野生花卉花色鲜艳、生长季长、适应性强的特点将使它们在景 观艺术中更具有观赏价值嘲。 6 结语 杜鹃花属植物作为创新资源在城市绿化中得到广泛的 应用,它在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中有着重要地位。科研 工作者研究出丰富的杜鹃花资源。园林设计者更应把科研成 果灵活运用到园林景观上,使杜鹃花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 济优势,使杜鹃花更好地为风景园林、城市绿化建设服务。尤 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创造性地运用它,创造出更多的独 具地方特色的景观,体现出科研价值的存在,为杜鹃花在园 林绿化中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1郑维列.西藏色季拉山报春花种质资源及其生境类型U1.园艺学报, 1992(3) 2苏雪痕.英国引种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史实及应用概况田.园艺学 报,1987(2) 3黄茂如杜鹃花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朱晓艳,陈月华井冈山杜鹃花资源初探及应用前景Ⅱ].江西园艺,2005 (4) 4马丽莎.四川杜鹃花属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与应用ⅡJ.林业调查规划, 2004(29) 5张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营造[MJ.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6苏雪痕.植物造景I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7李晓花,鲁顺保,刘向平,梁同军庐山植物园杜鹃花植物资源及其在 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前景卟江西林业科技,2006(4) (责任编辑荷初)
(上接第163页)渗人禅的意境,也就顺理成章。 皇家集权统治下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苦恼于朝阙的烦扰 与羁绊,既不能离开朝堂,忘了祖宗宗法制度中光宗耀祖一 说;又耽于个人心性灵魂的解脱,还要个人不脱离寂寞与清 苦。如何既不受仕途牵累,又不需遁隐山林,实现进退自如、 出处一致的理想人身境界呢?禅宗哲学,为士大夫解决这一 困境提供了极好的捷径。禅的核心精神就是不要人受具体世 相的束缚,不要人向“外”寻觅,而要向“内”体悟自己的生命 本性;只要心中无执,在内心超越一切分别、取舍,达到一如 之境,则行住坐卧皆人道。在一所简单的宅园中,拳石、斗水, 盆花,即可沉迷期间,怡然自乐。即逍遥尘俗之外,又免去山 隐之苦,人世出尘两不相碍。诗情画意、借景成趣的写意风格 之定型,与禅宗意趣的濡染有不容忽视的关系。 禅学影响下的文人士大夫的立足心性解脱、追求旷达适 宜的生活态度,以及自然清净、含蓄淡远的审美情趣,促成了 文人士大夫私家宅园的兴盛,带来了园林艺术特点的极大变 化。在园林中,以私家园林的成就谓最高,原因也正在于此。 当然,中国园林长期不被重视也与此有关,作为一种宗教信 仰,总是有人崇拜,有人不屑一顾。禅宗说白了,也是一种宗 教信仰。既然是信仰当然不能强迫人人都懂,人人都会了。但 是,禅宗毕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影响了中国若干代
人,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现在谈及的是园林带给人 的美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欣赏中国园林时会有人说,中国的园林看不 懂,这种禅学理念在园林中的无时不在,无地不在,也是原因 之一吧。
参考文献 1张家骥.园 台全释UⅥ】.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2万叶,叶永元等.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方立天,华方田.中国佛教简史I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ee[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6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U】_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1994(8) 7吴为山,王月清主编.中国佛教文化艺术【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8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1_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9刘庭风.文人行动与文人园林U1.广东园林,2OOO(3) 1O钟国庆.王维山水诗中风景园林美学特征的探讨ⅡJ_广东园林,2000(3) 11王植.谈中国传统教派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卟沈阳大学学报,2004 (10) (责任编辑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