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旅游 构建九坝诗意山水新家园 ——九坝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解说词

乡村旅游 构建九坝诗意山水新家园 ——九坝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新农村建设解说词

乡村旅游 构建九坝诗意山水新家园
——九坝镇发展新型乡村旅游 建设新农村建设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所去的地方,是位于我们遵义革命老区所辖桐
梓县的叫做九坝一个乡镇,九坝,其名来源于原九坝乡由赵
安、砍桶、格庄、鳌鱼、龙塘、等九个坝子组成。下面,我
为大家简要介绍九坝镇的基本情况。
九坝镇始建于1992年7月14日,由原元田区的栗子乡、
九坝乡、高桥区的蒲家乡合并而成。九坝镇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海拔1570米,最低海拔600余米。国土区域总面积14
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898亩。现辖天池、高岗、槐子、
白盐井、山堡、联合、水河7个村、65个村民组,共9302
户,35457人。政府所在地距桐梓县城17公里,距重庆市1
95公里,据贵阳188公里,距县城25公里。距重庆主城区
约2个半小时车程,距遵义约1小时40分车程。新渝黔高
速铁路通车后,九坝镇至重庆时间将缩短为70分钟。镇内
公路四通八达,桐习公路(210国道)、桐花公路贯穿全境。
全镇7个村有6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1个村通水泥路,8
0%以上的村民组实现了水泥硬化,联户路硬化率达20%。
九坝镇资源丰富、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人文历史悠久。
钟山峡自然风景区峡谷幽深,篆水坪水库湖山如画,“桐梓
人”发祥地——岩灰洞遗址,填补了人类考古史20万年空
白,杨龙喜农民起义撼动了大清龙庭。在这里我们还可探秘
明代古寺天池宫神秘文化,游览娄山关战役指挥所(毛主席
故居)遗址,目睹千年红豆杉的神奇古老,感受二台子万亩
原始方竹林海汹涌波涛。最让人难忘的是九坝有得天独厚的
凉爽气候资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夏
季平均气温23℃,素有“避暑养生天堂”和“人类宜居山乡”
之美誉。
近年来,九坝镇以“三生有幸”即以重抓生态、生产、
生活、群众幸福指数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山地城镇化发展
战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九坝资源优势,大
力发展集绿色、红色、古色、褐色、金色旅游资源于一体的
新型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打造诗意山水九坝新家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目前,九坝镇乡村旅馆从2006年的5家发展到了现在的266
家,床位从98张发展到现在的15870张。接待长住游客人
次突破1.5万人大关,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020万元,实现
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主要做法】坚持六个突出,抓好六个环节。即:突出
产业布局抓规划;突出优惠政策抓扶持;突出多元投资抓硬
件;突出产业支撑抓特色;突出行业管理抓规范;突出产业
联动抓促销。
突出产业布局抓规划。九坝镇拆资40万元编制了《九
坝镇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服务区建设控制性详细
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定位:以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
为依托,主打生态牌、气候牌、区位牌,将乡村旅游与景区
建设、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精心打造
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区,倾力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
旅游示范镇。
突出优惠政策抓扶持。在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发
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鼓励引导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
措施。对验收合格后的乡村旅馆,按星级每户给予
3000-15000元不等的补助,帮助群众协调贷款、贴息补助等
予以扶持,2012年金融部门共支持2000多万的贷款。建立
了优先乡村旅游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项目用地审批“绿色
通道”。对群众建设乡村旅馆的建设用地,采用宅基地重组、
荒地变建等模式,确保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用地的需要。
突出多元投资抓硬件。发展乡村旅游,创新投入机制是
关键。通过积极的探索,九坝镇已基本形成了“群众自建、
干部领办、招商大建”的投资模式,积极引进资本进军乡村,
助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截止目前,九坝镇已先后争取投入
资金2900多万元,实施了栗子集镇等饮水工程,修建了35KV
槐子变电站工程,改善了各旅游点交通条件,移动通讯和互
联网宽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突出产业支撑抓特色。针对重庆夏天气候炎热,市民无
法忍受,必将把离重庆不远的桐梓作为避暑度假的好去处的
这一特点,九坝镇制定了“黔渝避暑胜地”的发展定位,凸
显乡村本色、大力发展新农村、新农业观光体验游,使游客
在休闲避暑的同时,重拾野趣、返璞归真。与此同时,九坝
镇成立了国资公司,加大对土地流转、农产品开发的引领力
度,促使乡村旅游向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突出行业管理抓规范。九坝镇成立了全省首个游客党支
部,采取了“乡村旅游办+乡村旅游协会+游客党支部”的模
式,实行乡村旅馆“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车辆接送、
统一安排入住、统一生活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团体入
保、统一纠纷调解),并聘请专业人员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
从业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礼仪三位一体培训达1550余人
次,推进了乡村旅馆及游客的管理规范化进程,提升了服务
档次。
突出产业联动抓促销。九坝镇上天池已成功申报为遵义
市AAA级风景区,并将钟山峡景区开发作为九坝承载乡村旅
游产业的支撑点。引进外商投资,深入挖掘遵义桐梓的红色
文化、夜郎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把九坝生态休闲度
假区建设成为集避暑休闲、农业观光、极限探险、山地游乐、
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特色景区,打造桐梓旅游的新名片,为黔
渝两地提供一个高品位的休闲避暑胜地。目前,九坝镇已成
功举办了纳凉节两届、上天池示范点还被评为“全国休闲农
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承办了桐梓县第六届乡村旅游节分
赛场活动,向周边省市主要客源地全面展示了桐梓县乡村旅
游的无限魅力。
【主要成效】九坝镇依托生态资源和重点景区发展,大
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桐梓县乡
村旅游的一种重要形态,其发展已初具规模效应,取得了一
定成效。
一是促进了结构调整。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其他行
业的发展,农产品就地市场化、商品化,带动了当地的种植
业、养殖业的发展,群众直接经济收入与3年前相比翻了两
番。
二是带动了农民增收。依托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
壮大乡村旅游经济,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加数千元。
三是转移了劳动力。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
到农家乐经营、种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业以及
相应设施的装修建筑,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目前九
坝260多家休闲农业经营点的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500余人。
四是提升了整体文明。重庆游客的到来,把城市的许
多新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对农民素质和乡村民俗具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学文化、学技术也成了自觉行动,不文明的
行为逐渐革除,思想观念得到解放和更新。
五是推动了山地乡镇迈向城镇化。旅游业的发展使原
来偏僻平静的集镇增加了人流,迫切要求加快乡村基础设施
的建设和改造。在实施山地城镇化、打造西南避暑养生名镇
的过程中,九坝镇的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按照旅游建设规
划,九坝镇先后投入了6000余万元,对集镇、村庄面貌进
行了彻底改造,对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全
面完善,成为具有山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新亮点。
如今、勤劳的九坝人民正以更快的步伐、昂扬的斗志,
无限的生机朝着“桐梓宜居家园,黔北生态公园,西南养生
乐园”的战略目标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