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圆柱电芯模组结构和工艺介绍
1 圆柱电芯模组结构和工艺介绍
1. 圆柱电芯模组结构简介
在圆柱电芯模组设计中,模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根据
客户和车型的需求来确定,最终导致模组的制造工艺也不一
样。模组一般由电芯、上下支架、汇流排(有的也称连接片)、
采样线束、绝缘板等主要部件组成,图 8-2 是较为典型的一
种圆柱电芯模组结构,下面以图 8-3 所示的模组常用工艺流
程来进行介绍。
图8-2 圆柱电芯模组结构示意图
2. 圆柱电芯模组装配工艺流程介绍
(1)电芯分选
模组工艺设计时,需要考虑模组电性能的一致性,确
保 Pack 整体性能达到或满足整车的要求。为了保证模组电性
能的一致性,需要对电芯来料进行严格的要求。电芯厂家一
般在电芯出货前,也会按电芯的电压、内阻和容量规格进行
分组,但是电芯厂家与 Pack 厂家的最终需求是不同的,考虑
到制造工艺、成本、电芯性能等因素,Pack 厂家一般会按自
己的标准重新对电芯进行分选。电芯分选需要考虑分选标准
的问题,标准制定得合理,会减少剩余闲置的电芯,提升生
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电芯
的外观进行检查,比如检查电芯有无绝缘膜破损、绝缘膜起
翘、电芯漏液、正负极端面污渍等不良品。关于电芯分选详
细内容参见 8.3.1节。
图8-3 典型圆柱电芯模组工艺流程图
(2)电芯入下支架
电芯入下支架是指把电芯插入下支架的电芯定位孔中。难点
在于电芯与下支架孔之间的配合公差,假如孔太大,方便电
芯插入,但是电芯固定不好,影响焊接效果;假如孔太小,
电芯插入下支架定位孔比较困难,严重的可能导致电芯插不
进去,影响生产效率。为了便于电芯插入,又能固定好电芯,
可以把下支架孔前端开成喇叭口(图 8-4)。装配时需要防
止电芯极性装反,若是手动装配,需要对电芯极性进行快速
检查,以免不良品流入后工序。
图8-4 下支架开喇叭口示意图
(3)电芯极性判断
电芯极性判断是指检查电芯的极性是否符合文件要求,属于
安全检查。假如没有极性检查,而电芯极性又装反了,在装
入第二面的汇流排时模组就会产生短路,导致产品毁坏,严
重的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注意,在每班开班前,都需要检测
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否则需要停机维修。
(4)盖上支架
盖上支架是指把上支架盖到电芯上,并把电芯固定在支架
内。一般情况下,盖上支架比电芯入下支架困难,一是与圆
柱电芯的生产工艺有关,工艺里面有个滚槽的工序,假如控
制不好,会导致电芯尺寸的一致性差,影响盖上支架,严重
的会盖不上去;二是电芯与下支架固定不好,导致电芯有一
定的歪斜,导致上支架不好盖或者盖不上。
(5)模组间距检测
模组间距检测是指检测电芯极柱端面与支架表面的间距检
测,目的是检查电芯极柱端面与支架的配合程度,用于判断
电芯是否固定到位,为是否满足焊接条件进行提前预判。
(6)清洗
等离子清洗是一种干法清洗, 主要是依靠等离子中活性离子
的 “活化作用”达到去除物体表面污渍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
有效地去除电芯极柱端面的污物、粉尘等,为电阻焊接提前
做准备,以减少焊接的不良品。
(7)汇流排安装
汇流排安装是指把汇流排安装固定到模组上,以便电阻点
焊。设计时需要考虑汇流排与电芯的位置精度,特别是定位
基准的问题,目的是使汇流排位置处于电芯极柱面的中心,
便于焊接。在进行上下支架设计时,要考虑对汇流排的隔离;
假如不好做隔离设计,在工序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加防短路工
装的使用,可以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短路。
(8)电阻焊接
电阻焊接是指通过电阻焊的方式把汇流排与电芯极柱面熔
接在一起。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电阻点焊,在进行电阻点焊工
艺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 4点:
1)汇流排的材质、结构和厚度;
2)电极(也称焊针)的材质、形状、前端直径和修磨频次;
3)工艺参数优化,如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时间、加
压力等;
4)焊接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
在实际生产中,失效因素非常多,需要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
况来分析处理,详细内容参见8.3.2 节。
(9)焊接检查
在电阻焊接过程中,设备一般对焊接的参数都有监控,假如
监测到参数异常,设备都会自动报警。由于影响焊接质量的
因素很多,只通过参数监测来判断焊接失效,目前结果还不
是特别理想。在实际的生产控制中,一般还会通过人工检查
外观和人工挑拨汇流排的方式,再次检查和确认焊接效果。
(10)打胶
胶水在模组应用上,一般有两种用途:一种用途是固定电芯,
主要强调胶水的黏接力、抗剪强度、耐老化、寿命等性能指
标;另一种用途是把电芯和模组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递出
去,主要强调胶水的导热系数、耐老化、电气绝缘性、阻燃
性等性能指标。由于胶水的用途不同,胶水的性能和配方也
不同,实现打胶工艺的方法和设备就不同。在胶水选择和打
胶工艺方面,需要考虑以下 3 点:
1)胶水的安全环保性能:尽量选择无毒无异味的胶水,不
但可以保护操作者,也可以保护使用者,还能更好地保护环
境,也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
2)胶水的表干时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希望胶水的
表干时间越短越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假如胶水表干时间
过短,由于待料、设备异常等因素,会导致胶水的大量浪费;
也可能由于操作员处理不及时,因胶水固化时间短而导致设
备堵塞,严重时导致停拉线。按经验,尽量把表干时间控制
到15~30 min比较合理。
3)胶水的用量: 胶水用量主要由产品和工艺来确定, 目的
是满足产品的要求。目前常用打胶工艺有点胶、涂胶、喷胶
和灌胶,每种工艺所需要的设备也是不同的。在打胶时需要
注意胶量的控制,避免产生溢胶而影响其他工序。关于打胶
的介绍,参见 8.3.5 节。
(11)盖绝缘板
盖绝缘板是指把模组的汇流排进行绝缘保护起来。在工艺设
计时,需要注意绝缘板不能高出支架的上边缘,同时绝缘板
与支架边框之间的间隙最好小于1 mm。
(12)模组 EOL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