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育概论论文

美育概论论文

美育之我见
论文摘要;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
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
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
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美育 美学 社会美
一, 什么是大学美育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
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
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
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
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
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
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
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
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
和多样性。
1 美育的趣味性
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
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
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
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
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
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
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
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
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
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
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
动的表现。
2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
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
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
《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
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
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狂来说剑、怨去吹箫,从
激越到哀怨,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忽然同时交织在这两首诗里。之所
以如此,是因为诗人一方面希冀救济天下,一方面痛感国人不敏。所
谓“颓波难挽挽颓心”(《己亥杂诗·十四》),诗人这种知其不可为
而为之的崇高道德理念和理想追求,蕴藏于诗情之中,自然而又强烈
地冲击读者,令人于情感感染间不知不觉地领略到一种情操之美。

3美育的多样性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
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
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
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
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
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
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
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
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
信念……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
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
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
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
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
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
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
态。
二、近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缺乏深度与宽度
纵观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美育的研究,虽然众多学者发表的研究成
果颇丰,但是关于大学美育的本质、特点、功能、课程设置和实施途
径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却存在着大同小异、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缺乏既
符合大学生审美发展特点又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颖独特的
理论,影响了大学美育科学化的进程,制约了大学美育功能的充分发
挥。因此,大学美育研究必须注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要对已
有成果做进一步深化研究,而且还要不断拓展其新的研究领域,如大
学美育的结构问题、大学美育的过程与规律问题、大学美育与大学其
他各育的关系问题、大学美育的模式与方法问题、大学美育的师资培
养问题、大学美育的科学评价问题等,从而使大学美育理论逐步得到
完善和发展。
2.研究方法缺乏整合与创新
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又必然会影响研究结
果。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论发展的主要标尺。任何理
论观点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研究方法上的细微差别。反思近
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研究,即从某一视角、某
一侧面进行研究,而宏观和整体性研究则相对缺乏;理论研究、经验
总结研究较多,但实证研究则比较欠缺。研究方法的相对陈旧和单一,
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美育
研究方法的整合与创新,以大学美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带动重大实践问
题的研究,以单纯进行大学美育研究走向大学美育的整体性研究,从
而推动大学美育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
3.大学生审美形成过程研究的缺失
大学美育是由教师和学生两种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的因素组成
的,它既包括教师传授美的过程,也包括学生接受美和形成美的过程,
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以往有关大学美育的研究明显过于重视教师对美的教授和灌输,过于
重视教师在美育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大学生对美的接受
和生成,忽视了大学生在美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大学美育的
低效甚至无效。对大学生审美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由于更接近大学美
育的本质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而更有助于大学美育功能的发挥和
任务的实现,这也将会成为今后大学美育研究的突破口和热点课题。
三、今后大学美育研究的对策展望

1.重视大学美育的整体性研究
大学美育研究的整体性,首先是指必须把美育放在大学教育整体
层面上进行研究,亦即美育是大学教育整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和大学德育、智育、体育等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怎样
以美育为纽带实现大学各类教育的紧密结合,促成善、真、健、美的
辩证统一?它对大学人才培养任务的达成究竟有何价值,对大学生健
全人格的塑造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只有清楚地知晓这些问题,才能真
正把握大学美育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是指必须从大学美育课程体系的
整体构建、大学审美环境的整体营造、大学审美文化(包括教师审美
文化、课程审美文化、学生审美文化等)的整体建设、大学美育手段
方法的整体运用、大学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等诸方面进行研究。最后
是指应从学科综合与交叉的角度进行多学科整合性研究,这不仅能开
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而且能克服单一化研究视角带来
的盲点和误区,从而有助于大学美育研究的深入进行,并在此基础上
催生新的大学美育理论。
2.加强大学美育的元研究
元研究是指对研究的研究,也就是对研究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进
行的反思性研究。元研究的兴起,带来了科学研究的逐步科学化。大
学美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也应加强其自身的元研究。大学美育研究
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地与这种元研究的缺失有
关。进行大学美育的元研究,应以大学美育研究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形成大学美育理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其研究内容包括大学
美育研究逻辑起点的确定,大学美育理论逻辑结构的建构,大学美育
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梳理,大学美育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反思等。
大学美育的元研究能使我们形成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有利于大学美育
研究科学有效地推进。
3.注重大学美育的历史研究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大学美育也不例外。历史研究
就是从各种现象、事件和过程的具体性上考察对象发展的自然进程,
在揭示对象历史的基础上再现对象的发展。从12世纪欧洲中世纪大
学的建立兴盛到今天,大学已经走过了近千年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在
大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们对大学美育这一领域进行了多视角、
全方位思索和探究,形成了丰富且有价值的美育思想和理论。研究大
学美育,就要对历史上已有的这些美育思想和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
寻找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天大学美育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使
我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加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