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算违法辞退!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算违法辞退!

法律知识要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无论是原来的劳动法,还是在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均赋予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是在实务中,用人单位对于如何认定劳动者是否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以及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等,往往容易犯错误,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变成了违法辞退。

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的文义来看,笔者认为,如果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至少需要下面这几个条件,否则容易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判决劳动者能不能胜任工作,由于每个用人单位经营范围不同,或工作内容不同,没有办法统一这种标准,需要用人单位自行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标准通知或公示,使劳动者知晓。并且,实务中也存在由于用人单位技术革新造成的,劳动者难以胜任技术革新后的岗位,用人单位需要保留这方面的证据。

二、用人单位需先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调岗,这是必须的前提条件。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之后,用人单位需先对劳动者进行培训或调岗。用人单位有义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或是把劳动者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用人单位履行了这两项义务的其中一项之后,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此,用人单位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需要保留相关的证据。

三、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且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或者额外的多支付一个月经济补偿立即解除。

在实务,单位任性的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且没有履行解除前的相关程序,不经过培训或调整岗位,更不用说经济补偿的问题。这种解除程序,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并非是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而是违法辞退,依法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更好的阅读和理解上述法律知识要点,笔者分享一篇相关的实务案例,并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和汇编,案例中观点仅供学习交流所用!

案情简介

原告汽车公司诉称:原告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并且原告已向被告支付解除合同补偿金6500元。被告不能胜任模具部钳工的工作,经过调整后也没有其他工作可以胜任,故原告依法于2014年6月27日以短信方式通知被告将于2014年7月27日解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于2104年8月1日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至被告,并已于2014年8月5日向被告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辞退补偿金6500元。

劳动仲裁委在没有查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的情况下,认定原告违法解除与被告劳动合同没有事实依据。同时被告亦已经收取了解除劳动合同的辞退补偿金6500元的事实,即被告同意与原告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综上,仲裁委裁决原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3000元是错误的,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退一步说,即使需要支付被告赔偿金也理应扣除原告已支付的解除合同辞退补偿金6500元。

综上,原告现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原告汽车公司无需支付被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13000元。

被告银某顺答辩称:原告汽车公司诉称,其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被告不能承认模具部钳工的工作、不符合公司要求,经过调整后也没有其他工作可以胜任,方解除合同,既违背客观事实,亦无任何证据证明。

原告于2014年8月1日,向被告发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合同,通知书上列明的解除理由是:“经在职期间的考察,公司综合评定你现有的技术能力无法达到我们公司的要求,也没有其他工种的工作可以胜任。

然而,不论是劳动仲裁阶段还是诉讼阶段,原告均无任何证据证明被告不符合原告公司要求、不胜任模具部的工作。而被告自2013年8月30日入职原告处工作之日始,即连续加班至2014年2月底,加班时长合计619个小时的事实,足以证明被告的技术能力完全符合原告的公司要求、胜任模具部的工作,否则也不会加班如此之久。

此外,原告也从未对被告的工作进行过任何调整、安排,而是于2014年3月份开始,让被告始终处于待命状态,却不安排任何工作任务,亦未向被告足额支付工资。

因此,原告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以被告技术能力达不到公司要求、不胜任模具部的工作为由解除被告劳动关系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关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之情形的规定,显属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向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因此,应当判决驳回诉原告汽车公司的诉讼请求,维持仲裁裁决。

判决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2014年8月1日由原告发出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原告解除与被告劳动合同的原因是被告现有的技术能力无法达到原告的要求,也没有其他工种的工作可以胜任,没有工作岗位可以安排给被告,但是原告汽车公司没有提供证据证实其主张,因此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责任,原告单方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应依法支付赔偿金,扣除原告已经支付6500元外,双方确认赔偿金差额为6500元,

原告应当依法予以支付。

判决结果

综上,法院判: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内,原告汽车公司支付被告银某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差额6500元。

案例评析

该案中,汽车公司以被告银某顺,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原告汽车公司没有证据能证明,被告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也没有证据证明经过了培训或调岗,2013年8月到2014年2月,被告银某顺在岗工作已有大半年,再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也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即使原告汽车公司,已经支付了经济补偿的情况下,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向被告银某顺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经济补偿的2倍)。所以,法院判决原告汽车公司,再向被告支付,赔偿金的差额部分65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