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药标准化栽培技术

山药标准化栽培技术

1 / 4

山药标准化栽培技术

一、土壤的选择和整地

1、土壤的选择:

选择好田块是丰产优质的基础。一是要注意土壤的PH值,适宜的PH为6—7之间,过酸和过碱都不适宜种植;二是要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向阳、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壤土;三是必须实行轮作,有条件的一般至少3年轮作一次,否则易发生茎腐病和根结线虫病;四是土壤中不能混杂有直径3厘米以上的石块,否则块茎分杈严重,根形不美,会降低商品价值。

2、整地:

山药生长喜湿,又忌涝,根据南方多雨气候以及块茎向下生长的特点,山药需起垄栽植。种植山药要求提前做好整地工作,宜在上年冬至前后(12月底)进行翻土晒白,使土壤经过霜雪分化而疏松。在春分前(3月中旬)抓紧在晴天做好整地工作。

整地时按

0.8—

1.0米的行距挖种植沟,沟宽20-25厘米,深60厘米左右。挖起的松土可仍堆放在沟中。沟两边的土块要进行打碎,并与充分腐熟的厮肥拌均,把种植沟堆成高垄,使种植沟的松土层达80厘米以上。

二、山药种植技术

1、用种准备:

种植山药,多以块茎进行繁殖为主。要选择粗1细均匀,无分杈,无破损,无病虫害的块茎作种,一般每亩500—600斤。切好的种茎使用800倍使百克药液消毒,凉干后催芽。

2、种植时期:

2 / 4

一般是春种,一般在春分3月至谷雨5月期间种植。为了达到提早出苗、早上市、提高产量的目的,可采用地膜覆盖的保温方法进行栽培。

3、种植方法:

采用“打孔”栽培技术种植。单行法种植山药一般行距

0.8—

1.2米,株距

0.25米(包括作种块茎长度),亩植2500—3300株。选择晴天用锄头在山药垄(畦)中央开浅沟,用打孔机钻孔打洞,在浅沟上按

0.25米左右宽的株距进行打孔,孔深1米—

1.2米,孔直径6—8厘米,打孔后及时填充生物质填充物。

把山药块茎切成7厘米左右长的种段(粗的可短些,细的可长些),按同序平放种段。注意把种段的头部放置洞边,以便以后块茎生长时能沿洞壁向下伸长,而使块茎形状长、直、不弯不分杈。下种后盖一层薄细土把种薯盖住,上面再用腐熟牛栏肥复盖一层即可。切忌用未腐熟猪、牛栏肥复盖,以免块茎产生硬皮或黑皮。

三、科学地进行支架、理蔓和整枝

山药茎蔓不但长,而且纤细脆弱,所以必须插立支柱让其缠绕生长。支柱可利用小茎竹或小杂木棍,直径2—3厘米,长

2.5米以上,插入土20—30厘米。每4株插一根,每亩1800根左右,质量好的架材可连用2—3年。在下种后幼苗出土时就要插好,以2

便苗出土后,就能缠绕其生长,幼苗出土后,如有未上支柱的要及时引导上架,防止满地爬或茎蔓缠绕成团。

每块种段植入土中,只准许1个芽萌发形成1个植株,若出现2个以上植株时,应将弱的及时抹除。否则,1块种蔓维持2—3个植株生长会影响茎蔓和

3 / 4

块块茎的生长,同时还会出现1块种蔓产生多条小块茎的现象,影响品质和产量。

四、及时xx除草

山药出苗后,生长很快,中耕除草要在早期进行。要求浅耕,只将土壤表面锄松即可。在山药生长过程中,一般杂草的生长也很旺盛,为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应及时清除,注意不要损伤山药根系。对靠近植株旁边的杂草要用手拔,对行间、沟边的草,可于晴天进行耕锄,待杂草晒干后连锄下的土培到畦垄上。

五、水分管理

山药叶片正反两面均又很厚的角质层,抗蒸腾作用较强,所以比较耐旱。春季雨水多,无需专门浇水,但要及时开好排水沟,特别是地下水位高的田块。七、八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正是地下块茎迅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特别是当气温高于38℃,土壤又干燥时,会造成茎叶萎蔫,严重影响地下块茎的生长,所以要进行灌水防旱。灌水以保持垄畦土壤表层有一定湿度为宜,在旱情出现时,有条件的平槽田应隔l0天左右灌一次跑马水,以保3

持土壤湿度,降低田间温度,保证山药正常生长。灌水应在傍晚进行,水量要最大,最好能在2—3小时内灌满后立即排掉(畦顶水灌不到的地方可人工浇湿),最迟第二天早晨应将水排干,不能让田间过长时间浸泡水,否则会影响地下块茎的生长。

六、合理施肥

要使山药获得高产,首先要培养健壮的茎蔓,生长前期就要使地上茎蔓迅速生长,使其生长健壮,增大光合面积,促进块茎的生长。因此,要进行合理施肥。

l、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用量2000公斤。可用腐熟猪、牛栏肥或沼渣,在整地的时候与表土拌均,堆于畦(垄)顶20—30厘米处。生产上大面积栽培时

4 / 4

往往有机肥不足,也可在下种时,在种块茎上盖一层细土后,再把腐熟牛栏肥复盖于种植沟上。

2、追肥:

山药幼苗出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主要靠种块茎储藏的养分供给。此后,则要依靠吸收根从土壤种吸取养分。

追肥时氮素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茎叶徒长,叶片大而薄,互相遮阴,块茎生长量减少,抗病性减弱,因此氮肥施量要适中。种植后30天第一次追肥,亩用50公斤3个17NPK含量的史单利复合肥作追肥,采取点施,施于苗与苗之间,施后小培土一次,盖住肥料;种后90天追第2次追肥,亩用75公斤3个17NPK含量4

的史单利复合肥,撒施,注意不能让肥料接触植株,施后中培土一次。以后视苗情情况补施肥料。由于氯离子对山药块茎的形成不利,而且对块茎的品质有不良的影响,所以不宜用氯化钾或其他含氯化肥对山药进行追肥。

七、根外追肥与植物调节剂的应用

根外追肥对山药的品质有一定影响,在山药生长期每隔一周喷1次

0.1%硫酸锌浓液,或代酸锌、硒肥连续喷施5—7次,可使块茎的含锌量提高l倍以上,能大大增强其药性;在10—11月叶面喷施

0.1%磷酸二氢钾2—3次,能增强山药抗逆性和抗病性;在11—12月喷施1次

0.1%硼砂、可增强块茎持韧性。注意进行山药根外追肥,浓度不要超过

0.1%,否则会灼伤叶片,喷施时间以无风的晴天下午为宜。10月下旬及12月上旬各喷1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块根块茎膨大素,可促进块茎膨大。

八、精细采收

山药10月份开始上市,山药成熟后茎叶开始发黄并逐步枯死,块茎成熟,可进行采收。山药采收后应将田中枯死茎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虫源。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