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睑

眼睑

五官病理学

眼睑 63 眼睑病病理

眼睑的解剖学

 上起眉弓,下至睑颊沟,颞侧起自骨性外侧眶缘,鼻侧为鼻梁根部。

 眼睑中部横行裂隙为睑裂,上方为上睑,下方为下睑。国人睑裂平均长度27.88mm,男性稍长;平均高度7.54mm,男性稍高

 上下睑在鼻测和颞侧交会处分别称内外眦,上下睑的游离缘称睑缘:宽约2mm,前缘比较钝圆,后缘比较锐利,便于眼睑闭合。

 睑缘前后缘之间称睑缘部,其间有灰白线条,称灰线或缘间线,是眼睑皮肤于结膜的粘膜移行处,常作为眼睑手术标志。

 由灰线将眼睑劈开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轮匝肌,后层包括睑板与结膜。眼睑手术中十分重要

 睑缘线后方可见排列整齐的睑板腺开口,上下睑前唇由2-3排粗短的睫毛。上睑约100-150根,下睑约50-70根,上睑睫毛稍长

 上睑缘距内眦约6.5mm处,下睑缘距内眦约6mm处各由一小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泪小点,为上下泪小管的开口

 上下睑内面睑缘上方约0.5-1.0mm处有一线状浅沟,称睑板下沟,常是结膜异物存留处,也是眼睑手术的重要标志。

眼睑的组织学

 眼睑自前至后分为五层:最外层为皮肤,依次为皮下疏松纤维组织,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s肌),睑板和最内层的睑结膜

 正常眼睑

 眼睑皮肤:表层6-7层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很少角化。基底层为单柱状基底细胞位于基底膜上,基底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的黑色素细胞。基底细胞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的棘细胞,棘细胞之间有细胞间桥。表浅部为颗粒细胞层。

 眼睑皮肤附件:包括毛囊,汗腺和皮脂腺。毛发主要是位于睑缘的睫毛,毛根周围有毛根内鞘和毛根外鞘细胞构成。汗腺有莫氏腺(Moll gland),属大汗腺,其内层为立方状上皮。此上皮细胞的腔面(顶端)可见顶浆分泌。另有位于较深部的外分泌腺,又称小汗腺。皮脂腺有位于睑板的麦氏腺,也称睑板腺。另有位于睑缘与毛囊相连的蔡氏腺(Zeis)

眼睑疾病(disease of the eyelid)

◆炎症

◆囊肿

◆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

◆肿瘤(良性和恶性)

◆异物

眼睑炎症

 睑腺炎

 睑板腺囊肿

 睑缘炎 五官病理学

眼睑 64 一、睑腺炎(hordeolum)

△ 定义及病因

●定义——指眼睑毛囊腺体急性化脓性炎,又称为麦粒肿,俗称“挑针”。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则称为内麦粒肿。

●病因: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病变与临床表现

二、睑板腺囊肿(chalazion)

 定义与病因

★定义:睑板腺囊肿又称为霰粒肿,是指睑板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病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脂质物刺激周围组织,产生慢性炎症。

 病变与临床表现

▲ 眼睑皮下无痛性圆形肿块

▲ 肉芽肿(脂质,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L、P、M)

▲ 起病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 若合并感染表现同内麦粒肿

▲ 复发性或老年患者应与睑板腺癌鉴别。

三、睑缘炎(blepharitis)

 定义与分类

★睑缘炎——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一种亚急性、慢性炎症。

↗ ◆鳞屑性睑缘炎

★分类 ↔ ◆溃疡性睑缘炎

↘ ◆眦部睑缘炎

 病变与临床表现

三种睑缘炎的临床特点

鳞屑性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 眦部睑缘炎

(squamous ~) (ulcerative ~) (angular ~)

①皮脂溢出,卵圆皮屑 ① 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 ①Morax-

病 芽孢菌分解脂质 金葡菌感染 Axenfeld

因 ② 屈光不正、失眠、 ② 鳞屑性睑缘炎感染 双杆菌感染

营养不良、局部刺激等 ②核黄素缺乏

临 痒或烧灼感; 痛、痒;睫毛根部 奇痒或异物感;

床 睑缘充血、潮红, 小脓疱、溃烂、结痂; 内外眦充血肿胀

特 鳞屑附着;脱睫 脱睫不能再生(秃睫); 糜烂,常伴慢性

点 可再生;睑缘肥 睫毛乱生、倒睫及睑 结膜炎、沙眼等

厚,睑外翻及流泪 外翻;结、角膜炎症

五官病理学

眼睑 65 传染性软疣

 又称接触性软疣,由痘病毒感染引起

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青年人,眼睑皮肤为常见部位,尤以近睑缘部多见。可单个,但多发性较常见。病变为半球形,直径约1-3mm,正常皮色或微红色隆起,中心常见脐形凹陷,压之可有白色牙膏状或黄色奶酪样物质自中心排出。睑缘病变释放病毒颗粒进入结膜囊可伴病毒性滤泡性结膜炎

 镜下:病变位于表皮,棘细胞向内增生,形成多个小叶,像梨形囊兜,呈对称性和放射状构型。病毒首先感染表皮深层细胞,胞浆内含痘状病毒,嗜酸性圆形软疣小体,随细胞逐渐向表面移动,致占据整个细胞,当其被排至角质层时逐渐变为嗜碱性。

 棘细胞向内增生,形成多个梨形囊兜,其中充满嗜酸性及嗜碱性软疣小体

眼睑囊肿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汗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

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

 倒睫与乱睫 ☆

 睑内翻 ☆

 睑外翻 ☆

 上睑下垂 ☆

一、眼睑的正常位置

● 眼睑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

● 上下睑睫毛伸向前方,不接触角膜

● 上下睑紧密闭合

● 上睑提至角膜上缘与瞳孔上缘之间

● 上下泪点紧靠泪阜底部(即泪湖)

二、倒睫与乱睫(trichiasis &aberrant lashes)

 定义与病因

★倒睫:指睫毛向后生长

★乱睫:指睫毛不规则生长

★病因:多由睑缘部瘢痕收缩所致,睑内翻常伴有倒睫,沙眼最常见。乱睫也可由先天畸形引起。

 病变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刺痛、流泪和异物感

◆倒睫多少不一,有时仅1~2根,有时一部或全部睫毛向后摩擦角膜

◆可导致结膜充血、角膜浅层混浊、血管新生、角膜上皮角化、角膜溃疡 五官病理学

眼睑 66 三、睑内翻(entropion)

 定义、分类与病因

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表面卷曲的位置异常,通常伴有倒睫

 病变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先天性睑内翻

【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等

【临床表现】婴幼儿,下睑内眦部。双眼;刺激症状多不明显。睑内翻,倒睫,角膜上皮脱落,FL(+),久之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混浊,视力下降。

【诊断】根据年龄、病史及临床表现

2.痉挛性睑内翻

【病因】眼轮匝肌过度收缩(眶隔和下睑皮肤松弛,炎症、包眼等);眼睑后支撑力弱(眶脂肪减少)

【临床表现】老年人,下睑多。单眼或双眼;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睑内翻,倒睫,角膜上皮脱落,FL(+),严重者角膜溃疡。久之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混浊,视力下降

【诊断】根据年龄、病史及临床表现

3.瘢痕性睑内翻

【病因】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沙眼多见

【临床表现】青少年及中年人,下睑多。单眼或双眼;刺激症状较重;体症同痉挛性睑内翻。

【诊断】根据年龄、病史及临床表现

四、睑外翻(ectropion)

 定义、分类与病因

睑外翻:是指睑缘外翻离开眼球,睑结膜外露,常合并眼睑闭合不全。

 病变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瘢痕性睑外翻

【病因】炎症、烧伤、外伤、手术后瘢痕等

【临床特点】任何年龄,上、下睑均可发生。轻者泪溢,眼干;重者常有眼睑闭合不全,暴露性结、角膜炎或溃疡。

【诊断】病史及临床表现

2.老年性睑外翻

【病因】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皮肤及内外眦韧带松弛

【临床特点】老年人,仅见下睑。如同时有慢性结膜炎、沙眼、睑缘炎或泪道阻塞等,可加重睑外翻。

【诊断】病史及临床表现

3.麻痹性睑外翻

【病因】面神经麻痹 五官病理学

眼睑 67 【临床特点】任何年龄,仅见下睑。同时伴有面神经麻痹的症状

【诊断】病史及临床表现

五、上睑下垂(ptosis)

 上睑下垂的定义

◎上睑下垂: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ü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上睑提起2mm为部分下垂,不能提起为全部下垂。

◎正常眼平视时,睑裂宽8mm,上睑缘遮盖角膜2mm。

 分类与病因及临床表现

1.先天性上睑下垂

【病因】◎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 发育不良所致。

【临床表现】

◎出生即有,逐渐加重。单眼多(75%),双眼少(25%),可不对称。上睑不能上举,皱眉,仰头。常伴有内眦赘皮、上直肌功能不全、眼球震颤等先天异常。严重者有弱视。

◎分为轻度(1-2mm):上睑遮盖瞳孔上缘;中度(3mm):上睑遮盖瞳孔下缘;重度(4mm以上):上睑遮盖角膜大部分

2.后天性上睑下垂

【病因】◎动眼神经麻痹;提上睑肌损伤;重症肌无力;上睑炎性肿物或肿瘤

【临床表现】

◎年龄较大;多有相关病史及症 状,如运动神经麻痹,常伴眼球运动障碍;重症肌无力,常晨轻夜重,注射新斯的明后明显好转。

◎ 分为轻、中、重度

眼睑闭合不全

 面神经麻痹

 睑外翻

 突眼(甲状腺性,肿瘤,先天性青光眼)

 昏迷或深度麻醉的病人

【病变与临床表现】

 结膜暴露,干燥,充血,肥厚,角化

 角膜暴露,干燥,上皮脱落,溃疡,穿孔

眼睑肿瘤

【眼睑肿瘤和瘤样病变分类】

 一.表皮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 二.皮肤附件肿瘤

 三.毛皮脂分化肿瘤

 四.眼睑皮肤黑色素细胞性肿瘤

 五.眼睑血管源性肿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