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库车大北构造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解释技术

库车大北构造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解释技术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11.05—06.002 库车大北构造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处理解释技术木 梁向豪 李书君z吴超 刘永雷 段文胜 方 勇 (1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市841000;2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河北省涿州市072751) 摘 要: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有力工具,但与叠前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 是制约其应用的技术瓶颈。库车大北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地表结构和地下构造的双重复杂 使得该区地震成像难度很大。介绍了处理解释结合,多重约束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通过表层调查、层析反演、 井资料约束、非地震资料等多信息的融合应用,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采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较好地解 决了该区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关键词:多重约束速度建模;各向异性分析;叠前深度偏移;库车地区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库车前陆盆地是塔里木天然气勘探最有利的地 区,尤其是其中的克拉苏构造带石油地质条件十分 优越。但该区表层结构复杂,盐下断裂、逆掩推覆剧 烈,构造极为复杂,造成地震层位标定、追踪难,构 造建模争议大,圈闭落实程度不高。该区已钻的多口 井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深,表明对该区地质结构的认 识还存在较大偏差。2005年以来,该区进行了多轮 次的叠前深度偏移攻关,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主要 目标层位品质仍较低,同相轴难以连续追踪,影响了 构造及储层的准确落实,仍需要进行叠前深度偏移 处理解释攻关[1】。 1问题的提出 叠前深度偏移的核心是速度一深度模型的建立。 在库车大北构造带内高速砾岩、膏岩等特殊岩性体的 存在,使该区速度变化剧烈且缺乏规律性,而且这些特 殊岩性体在地震剖面上没有明显特征,识别困难【2’引。 模型建立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表屡第四系砾岩的分布和厚度不清楚 钻井揭示,研究区东部近地表存在一套第四系西 域组巨厚高速砾岩,其层速度为4000m/s左右,厚度 达到1000m以上(图1),高速砾岩速度纵横向变化快, 速度规律把握难,造成表层模型建立不准确,进而影响 了下伏地层成像。 1.2中。深层的吉近一新近系砾石的分布和厚度不 清楚 研究区中北部部分区域存在一套巨厚的古近一新 近系库车组高速砾岩,层速度在4000m/s左右,厚度 达4000多米,但在地震剖面上,高速砾岩没有明显特 征,其分布范围和厚度难以准确刻画。以往该区井震误 差大,主要原因就是对这套高速砾岩的分布范围和速 度变化规律没有明确认识。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物探技术攻关项目“库车大北构造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解释”(2010—01—01)。 第一作者简介:梁向豪,男,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物探专业,主要从事物探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l一06—13I修改日期:201l一08—10 ,//中国石油勘探2011年第5-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