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樟的养护

香樟的养护

香樟的种植养护与病虫害防治樟树是属于樟科的常绿性乔木。

高可达50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称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

冬芽卵圆形。

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

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

球形的小果实成熟后为黑紫色,直径约零点五公分;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该树种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广泛作为庭荫树、行道树、防护林及风景林。

配植池畔、水边、山坡等。

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或作为背景树。

就连宋庆龄故居也有两棵呢!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

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及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话如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

如何种好香樟树,养护需要做些什么,它又有哪些病虫害呢?1、夏植香樟如何提高成活率?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7至8月高温干旱季节种植树木已十分常见。

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当遇到不利环境时,它会自然地表现出抗逆特征以度过逆境。

一般表现为,植物代谢活动强时,抗逆性弱,相反,抗逆性则强。

而植物代谢活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取决于其体内所含水分的多少,即水分含量高,代谢活动强。

夏季种植的香樟,几乎都进行了不同等程度的修剪。

在留取的枝干中,大香樟的枝干斑驳纵裂,木质化程度高,含水量低,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热抗旱能力。

小香樟则不同,青枝绿皮,含水量高,代谢活动强,抗旱抗热能力差。

供需失衡新植苗木因叶片几乎完全修剪,所以体内水分主要通过植株枝杆表面散发。

大香樟枝条高度木质化,在高温干旱季节,能有效防止日灼,保持水分。

小香樟枝嫩皮薄,为避免日灼,降低表面温度,植株要不断地进行水分蒸发,以保证正常的代谢活动。

新植的香樟,泥球大小几乎都是胸径的8至10倍。

即所植苗木只有离树干很小范围内的根系被保留在泥球中,而更多的根须则被切断,有效的吸收根很少。

但种植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苗木只能依靠泥球中的根系吸收水分,维持代谢活动。

由于新植香樟根系严重受损,吸水量只能勉强维持树体正常代谢活动的需要。

小香樟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因无良好的保护组织,快速蒸发,过度失水,以致失去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平衡。

补救措施不易见效高温干旱季节,新植香樟叶片极易发黑枯萎,及时松土、挖辐射状沟,或浇灌活力素、生根剂等可挽救苗木。

但通过反复实践,当出现枯萎现象时,对大香樟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可使其恢复过来。

而小香樟则不同,出现枯叶现象后,不管采取何种措施,其叶片、细小枝条以及整株苗木会在5至7天的时间内发黑、发干,最终死亡。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避免在高温干旱季节种植苗木,特别是像小香樟等性质的苗木。

第二,加强遮阴、降温措施,如对主干及其粗枝用草绳包扎、用塑料膜封裹并喷水等。

第三,对苗木地上部分进行重剪,以减少蒸发面积,降低水分散失。

第四,起挖时,保证泥球圆整,并尽量多截取有效根系。

第五,加强植后养护管理措施,适时松土浇水,促进水分吸收。

第六,必要时施用生物制剂,如活力素、生根剂等,促进根系迅速生长。

2、新植香樟叶片黄化如何补救?香樟移植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补救。

一是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移植时施用适量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

苗木移植时应在根部带土球、挖大穴。

上足基肥栽植,土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能良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缺铁性黄叶的发生;二是在生长期用硫酸亚铁溶液对叶面进行喷雾,一般每50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在晴天风小时对未老化的叶片喷雾,注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此法见效快。

也可对香樟根部浇灌硫酸亚铁溶液,一般每5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挖穴灌施于樟树的根系密接处,见效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灌施硫酸亚铁时,最好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

因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对铁有络合作用,能增加铁的溶解度。

另外,钙、镁、锰、铜等元素对铁有拮抗作用,能降低铁的有效性,故在施用硫酸亚铁时最好不同时施用含这些元素的肥料。

3、香樟的培育管理要点?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轻、中壤土。

在翻耕时应施有机肥作基肥,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2月上旬至3月上旬春播,也可以在冬季随采随播。

采用条播,条距30厘米,每亩播种量25公斤。

经温藏的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摧芽处理,用温水间歇浸种摧芽,切忌高温浸种,以防烫伤种子。

播后约20-30天发芽,而且发芽整齐。

种子萌芽以后,应及时揭除覆盖物。

当苗高5厘米时应进行间苗、定苗。

选粗壮的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

定苗后施一次肥,以后在6、7、8月份各施肥一次。

施肥以氮肥为主,先淡后浓。

10月份苗木已进入生长期,应停止施氮肥。

樟苗可当年出圃,也可以培育大苗出圃。

1年生苗高50厘米,根径0.7厘米。

产苗量每亩2万株左右。

培育大苗的应经过移植,促使侧根生长,出圃时就带沿泥球,并适当剪去枝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在樟巢螟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用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控制香樟樟巢螟的虫口数量,不仅能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

(1)樟巢螟简介形态特征:成虫翅展约28mm,头胸体部呈灰褐色,翅内横线斑纹状,外横线曲折波浪状,内外横线间有淡色圆形斑纹。

卵乳白至浅红色,椭圆,略扁平,长约0.8mm。

幼虫黑灰至棕黑色,亚背线宽而深,老熟幼虫体长约23mm。

蛹棕色,腹末有臀棘8根。

茧扁椭圆形,似西瓜籽大小,长约15mm,白色薄丝状,茧上常粘附泥土。

发生规律:樟巢螟一年发生2代,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可发生3代。

越冬代是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在香樟叶背边缘,呈鱼鳞状重叠排列产卵。

6月初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

低龄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虫巢。

8月出现第2代幼虫。

樟巢螟有着世代重叠现象,6-10月虫巢内有着不同龄期幼虫的为害,一般在10月份老熟幼虫下树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2)传统公路绿化养护中香樟樟巢螟防治状况很久以来,在公路绿化养护中,对香樟樟巢螟的防治仅仅注重其发生了虫害喷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一般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之类的有机磷杀虫剂。

这类药剂毒性强、药效期短,污染环境严重,长期使用又会使幼虫产生抗药性。

同时樟巢螟又具有假死性,在喷药或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除了被药剂触杀死亡的幼虫外,下落的樟巢螟幼虫还会继续上树危害,而药剂没有喷洒到的部位,樟巢螟仍继续危害,经过这些“洗礼”的幼虫就增强了对化学药剂的抗性。

由于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使得樟巢螟的防治出现了越治越严重的现象,树上的虫巢一年比一年多。

为了保持景观面貌,又得花大量的人工摘除虫巢。

一般在夏季的3个月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人工摘除虫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喷洒化学药剂所引起社会负面效应强烈、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原因,使用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来取代原有的方法势在必行。

我们针对以前在樟巢螟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近几年推行了樟巢螟综合防治理念,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综合防治的应用综合防治的概念: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学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合防治方法:首先应用物理方法,加强对香樟的日常养护管理,提高香樟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再结合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降低每年的虫口发生量,以最终达到能自然控制樟巢螟危害的目的。

物理方法:所谓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香樟樟巢螟,包括了最为简单易行的手段:以日常养护管理为抓手,做好香樟的修剪、松土、人工摘除幼虫虫巢等工作,增强树势及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有效的控制樟巢螟发生量。

实践得出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①修剪修剪对提高植物生长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在每年的3-4月香樟新梢生长期,针对一些下垂枝、枯枝、弱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对于一些生长势减弱的大树,对其粗大的主枝进行回缩修剪,以利恢复生长;对长势较旺的树进行疏剪,使香樟树内膛枝条舒展自然,尽量使上下两层枝条错落分布。

修剪的原则是以不影响其树形美观、生长要求为宜。

通过对香樟的适当修剪,在樟巢螟发生时,也提高了喷洒药剂及人工摘虫巢的效果。

几年来对樟巢螟防治分析比较中得出,经过修剪的香樟用于防治樟巢螟的成本明显低于未经修剪的。

同时每年遭受台风暴雨所造成的损失也有所减小,这也是意外收获。

②松土樟巢螟是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的,所以利用樟巢螟的这一特点,在冬季12月至1月间,我们安排的香樟养护工作主要是对香樟树冠投影范围内土壤进行松土(硬质地坪除外),深度在40cm左右。

这样一是有利于土壤疏通透气不板结,二是表土外翻,可将在浅土层中越冬的幼虫消除或外翻露出冻死,以利于减少翌年樟巢螟的发生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松土,我们还在树根周围环状施用复合肥料,以提供香樟养分,增强其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抗力。

同时在公路养护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宜道路桥梁的修建工作,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能合理调配空闲劳动力,来投入到绿化养护中,以起到投入少、收效好,这是极为经济、有效的一种养护组织策略。

③人工摘除虫巢人工摘除虫巢是樟巢螟防治中的对药剂防治的补充措施。

在樟巢螟药剂防治过程中可能由于药剂喷洒时间、喷洒方法、气候等因素而造成效果不佳,在后期出现了虫巢,这时就要及时人工摘除虫巢,并消灭其中的幼虫,以减少虫口数量。

樟巢螟幼虫有着群集生活的特点,缀叶形成虫巢,并在虫巢内生活,一个虫巢内有数条幼虫进行取食危害,所以摘除一个虫巢可消灭数条幼虫对香樟的危害。

我们通常采用的除虫工具是自制的虫钩绑扎于长竹竽上,或使用高枝剪。

人工摘除虫巢的关键是摘巢时间和摘巢方法的掌握,摘虫巢时间过晚,则巢内的老熟幼虫已落地结茧化蛹,摘除的只是空巢,这样就增加了下一代樟巢螟的危害量。

从历年来崇明公路范围内樟巢螟发生的时间记录来分析,通常第一代幼虫在6月上旬出现,而人工摘虫巢的最佳时间为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人工摘虫巢的时间为9月中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