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着床前给黄体酮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者的意义发表时间:2015-01-15T11:19:05.1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5期供稿 作者: 黄肖孝1 严提珍1,2 刘岩1[导读] 其中LPD在早期妊娠流产中就为35%[1]。如何有效地防治流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黄肖孝1 严提珍1,2 刘岩1 (1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45001;2 柳州市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受精卵着床前给黄体酮治疗是否可以提高黄体功能不全者孕酮值以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共42例(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25例),两组都进行抽取静脉血来检测血清孕酮值。对两组初次检测的孕酮值进行比较,并跟踪观察来确定用本法治疗后对患者的妊娠结局是否有影响。结果:治疗组首次所测得的孕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根据跟踪统计患者妊娠率的数据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前给药可以提高黄体功能不全者的孕酮值进而提高她们的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受精卵着床前 黄体功能不全者 孕酮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046-02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therapy to patients with corpus luteum insufficiency before implantation Huang Xiaoxiao1, YAN Tnzhen1,2, LIU Yan1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Liuzhou Municipal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Liuzhou, Guangxi 545001, China2.Liuzhou Key Laboratory of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angxi, Liuzhou 545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therapy to the patients with corpus luteum insufficiency beforeimplantation and their pregnancy outcomes.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2 to June 1994, a total of 42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women were collected from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 1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5 cases).Venous blood from the two groups was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serum progesterone, and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two groups, and th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therapy were observed following up. Results The preliminary value of serum progesteroneand rate of pregna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rogesterone therapycould improv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patients with corpus luteum insufficiency by increase 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Key words】fertilized preimplantation; corpus luteum insufficiency; progesterone 黄体功能不全(1uteal phase defect,LPD)指黄体发育不全、过早退化、萎缩不全、分泌孕酮不足,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引起的月经失调和生育功能缺陷综合征。其中LPD在早期妊娠流产中就为35%[1]。如何有效地防治流产,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目前,临床以补充孕酮为治疗先兆流产的常规手段[2]。我院“治未病”即给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孕前用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的黄体功能不足患者共42例,根据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7和25例,治疗组患者的年龄为27- 40岁,平均31-疗组和对岁;流产次数1-3次,平均1.31次 0.479次。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7-38岁,平均30389数对岁;流产次数1-3次不等,平均1.41次数对照组次。两组患者年龄、流产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没有做其他治疗。通过查病例,两组资料符合以下标准:①怀孕前连续监测3次黄体期孕酮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并有因孕酮低而保胎不成功的历史或只有因孕酮过低而保胎不成功的历史(宫外孕,葡萄胎,夫妻染色体检测异常者除外)。②有早孕反应或者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in,HCG)阳性。 2 给药方法 2.1治疗组 监测排卵,发现有优势卵泡时隔天同房,先后进行两次同房后马上给予首剂口服黄体酮胶囊每天两颗,连续给药14天停药并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若为阴性再根据排卵周期反复同上治疗直至怀孕;若为阳性则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孕酮,根据孕酮值的多少相应按量给黄体酮进行治疗,并每周复检血清孕酮一次直至孕龄10周。 2.2 对照组 从前次流产后到本次怀孕都没有做过有关预防治疗先兆流产的治疗。有早孕反应或者尿HCG阳性甚至有阴道流血或者腹痛就诊测定孕酮值偏低后才给予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并每周复检血清孕酮一次直至孕龄10周。两组均注意休息,禁止性生活,同时口服叶酸,定期查孕酮,B超检查。 2.3 仪器与试剂 化学发光ADVIA(利用西门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西门子原装配套试剂)。 2.4 疗效判断[2] 有效:症状和体征消失,复查B超显示胚胎存活,妊娠继续1个月内无反复。有效:用药后症状和体征不消失,最终发生流产。 2.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 ±SD表示,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分析,样本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对两组第一次检测所得的孕酮值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受精卵着床前给予孕酮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孕酮值,见表1。
表1 两组初次检测的孕酮值比较 组别 例数(n) 初测孕酮值(±SD,ng/ml) t值 P 对照组 25 10.53±6.64 4.89 <0.05 治疗组 17 20.49±6.21 3.2 根据跟踪所得数据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的区别(P<0.05),有统计意义,结果表明用本法治疗黄体功能不足者有效,可以提高她们的妊娠率,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n) 有效(n) 无效(n) 有效率(%) χ2 P 对照组 25 13 12 52.0 4.06 <0.05 治疗组 17 14 3 82.4 4 讨论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先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及治疗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本病一般属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3]。西医认为黄体酮分泌不足是引起先兆流产的主要原因。孕酮不仅可以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作用,能使子宫平滑肌处于舒缓状态,还有利于胚胎的着床和促进蜕膜生长,进而促进胚胎的发育。在妊娠的早期孕酮主要是由卵巢黄体产生,孕8至10周后,主要是源于胎盘,并且分泌稳定[4]。 本研究发现,通过受精卵着床前就给药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早期的孕酮值,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妊娠结局。对于黄体功能不足者,一旦证实怀孕,黄体酮要持续用到妊娠9~10周,间断就会自然流产[5]。表1显示治疗组的孕酮平均值为20.49±0.49的孕酮平均,而对照组的只是10.53的只是ml值为续用到。这一点可以说明受精卵着床前给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孕酮。由表2看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4%,对照组只是52.0%。综合分析两表表明初测孕酮的多少与保胎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即首次孕酮值越高则临床疗效越好。这跟莫秀瑛[6]的报道是一致的。即孕酮值15~25 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需黄体酮治疗,成功率较高,若是太低则保胎意义不大。由此可见,妊娠早期孕酮的多少是妊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对于黄体功能不全者越早补充孕酮保胎意义越大。虽然可以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在孕8~10周前,孕酮的水平若是不稳定,则可能引起胚胎停育或流产,若在因孕酮的不足发生先兆流产时能及时补充孕酮有助于阻断流产的进程。对于黄体酮不能正常分泌的患者来说,早期孕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外源提供的。 本研究主要在受精卵着床前就提前给药进行治疗,可以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让它从时间上优于对照组进而提高了胎儿的存活率。对照组即那些黄体功能不全的孕妇在受精卵着床期间不能分泌足量的孕酮又不能及时外源提供,而是在自测HCG阳性甚至出现先兆流产时发现孕酮过低才补充时,可能会造成补的不及时而造成着床不稳,影响胎儿的发育而最终发生流产或难免流产。本文研究表明在受精卵着床前就开始补孕酮是预防先兆流产的有利措施。受孕后根据动态检测孕酮及HCG的水平来决定给药的量,并定期做B超检查,可以有效预防流产的发生。 总之,对于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在受精卵着床前给药可以取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使症状未出现或者在短时内得到阻止或者改善.促进胚胎的发育,效果更安全、更可靠。 参考文献 [1]陈建明主编.实用不孕不育诊断与治疗[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04. [2]曾勤.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2, 24(06):205-206. [3]汪玉宝等主编.常见妇科病中医外治妙法经典荟萃[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05. [4]周征,王欣,舒荣梅.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56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2,18(01):41-43. [5]秦云峰 欧晓青编著.孕妇快乐手册[M].东方出版中心,2002,01:.285. [6]莫秀瑛.血清孕酮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6(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