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马工程建设为载体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前言:实施青马工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开展好青马工程有
助于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入分析,
研究青马工程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探
究开展高校青马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期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带来启示。
高校作为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更好地肩负起时代发
展赋予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高校青马工程自提出以来,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文
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则
“大学文化建设属于大学的顶层设计,是大学创建与生存的根本,是其内涵
式发展的方向所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
问题和挑战。如何发挥大学文化这支生力军的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传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这不仅是大学文化
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一
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
就必须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大学生内心,成为其思想和行动的重要
内容。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特点就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抓住时代
的主流,因此大学文化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没有创新和进步就没有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传承已知、探求未知是
大学的使命。”
(二)共性与个性培养相统一
大学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要以时代发展和民族文
化为依托发展自身的学校文化,这就是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共性。“大学校园文
化建设要遵循大学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普遍规律,体现大学文化的共同特征,努力
建设富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科学民主开放的大学文化。”但同时,大学
文化的发展要强调校际间发展的个性,这是一所大学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软实力
的重要体现。在客观上讲,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历史、学科设置、培养目标不同等
原因,各高校之间的文化建设明显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文化的建设要从自身
的实际出发,在总结历史、传承经典、提炼特色的基础上弘扬共性、培育个性。
二、高校青马工程建设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契合性
(一)培养目标的内在契合
高校青马工程科学、创新的核心目标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具有内在契合
性。高校青马工程不仅要培养知识丰富、品德优良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更要培
养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深学问、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等方面立足于
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终极追求;以大学为文化传承的重要
场所,提升大学的文化扬弃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大学文化责任的路径选择。”
高校青马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从而培养出具有坚定信仰的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
人,更好地完成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
(二)教育重点的内在契合
高校青马工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大学生中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
够带动更多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让更多大学生成为拥有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
接班人。大学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以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己任,占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地。通过传承创新,构建
良好文化氛围,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目前,高校青马工
程的教育重点是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作为加强青年大学
生理论教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广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更多优秀的青
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同时,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是大学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不断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主体的内在契合
无论是高校青马工程,还是大学文化建设,他们都需要教育主体的倾心付出。
这个教育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的主体结构。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师,也包括辅导员与班主任;既包括学生处、团委等职业部门,也包括后勤处、
图书馆等教辅部门;既包括学生党员、学生会等学生干部,也包括学姐、学长等
朋辈群体。高校青马工程不仅仅是培养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程,更是给教
育主体提供了不断学习的环境,让教育主体与青年学生共成长、共同进步。一方
面,他们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文化的传播与实践离不开他们
的辛勤付出;另一方面,教育主体也是学习者,他们在教育与实践中不断学习优
秀文化。随着教育主体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大学整体文化环
境地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青年大学生,推动大学文化建设不断走上新的高度。
三、以青马工程为载体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发挥好高校青马工程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宣传作用
青马工程的教育重点是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马克思
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具有较高素质与能力的青马
学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与模范作用。在青马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更多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成为了在大学中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平台。发挥好青马工程在大学
文化建设中的宣传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让更多大学生能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领更多大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推动高校文化建设不断融合发展。
(二)发挥好青马工程学员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仅由学校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骨干与
优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些学生群体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他们作为学生群
体,能够正确认识到学生对思想发展的动态,从主体层面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
针对性;其次,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与精英,又是主要学生干部的核心力量。青
马学员的先进思想和实际行动,使它们能够成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发挥榜样
的作用,鼓励身边的同学追求先进、学习先进、成为先进,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通过青马学员所带来的先进模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
氛围,从而提升青年大学生整体的思想觉悟,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三)发挥好青马工程成果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青马工程作为大学中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平台,在理论
研究与成果应用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大学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不断从新的思想与理论中汲取影响,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一过程中,
青马工程的理论与成果,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在大学中营造出
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青马工程中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为大学文化建设提
供借鉴与帮助,并随着青马工程的不断发展,其思想与实践成果,会培养出更多
拥有坚定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大学也可以利用大学在人才和理论研
究方面的优势,开展更高层次地研究,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
而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