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思考3篇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思考3篇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思考3篇 第一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关”行为审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以达到彼此共享、互动、共识的社会行为、活动和过程”。与一般信息传播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对象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具体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直接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不但关系到党自身的未来与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影响长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把关”行为显得愈发重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拥有天然“把关人”的身份。他们在思政教育信息采集、整理、传播中层层把关,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决定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传播多少以及如何传播,承担着信息接收者、“把关人”和传播者三重角色。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思政教育者的“把关”行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思政教育“把关”举步维艰又不可或缺。

(一)传统“把关”行为举步维艰新媒体占领主要传播渠道之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行为遭遇了巨大的冲击,“把关”难度增加,“把关”权力弱化。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导致信源开放把关端口增多、客观上造成把关难度的增加。传统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垄断着有限的信源,教育者的“把关”行为仅限于对这些信源中的信息进行严格筛选和整理。因为信源不对学生开放,因此,具体传播什么,传播多少,都由教育者主观控制和决定。学生无法掌握具体信息,只能被动接受。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颠覆了传统教育者对信息的垄断特权,犹如在教育者掌握的有限信源之外打开了无数个信息传递的端口。这在客观上造成教育者需要把关的端口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把关难度增加。其次,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也对教育者的把关行为提出了挑战。传统思政教育中,传播信源有限且被控制,因此教育者的把关一般在信息传播之前进行,信息控制非常容易,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开启了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通道,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由过去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变为“教育者———受教育者(传播者)———受众(教育者)”。在这种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速度指数化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再进行信息传播的事前把关,明显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于是,教育者往往由过去的质检员变成了现在的消防员,经常手忙脚乱地四处抢险救援。再次,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管理的滞后性也增加了把关的难度。新媒体技术使人们随时随地表达观点、传播信息成为可能,因为即时,所以思虑不深,传播的信息中不乏随意性、自由性的表达,而新媒体管理的滞后性更加剧了这一现象,从而增加了思政教育者的把关难度。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以往相对封闭可控的教育环境被打开了无数个缺口,相对于海量的缺口、海量的信息、指数级的传播速度,教育者个人所做的把关努力显得有点相形见绌,从而越来越被边缘化,把关权力逐渐削弱。

(二)新兴“把关”需求与日俱增新媒体传播让传统“把关”行为举步维艰,而新兴的“把关”需求却与日俱增。首先,从数量上看,海量的信息需要“把关”。信源开放之后,海量信息蜂拥而来,信息资源正以指数级速度迅猛增长,考量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精力。大学生以有限的时间、精力,有限的能力,面对无限的信息海洋,往往只能望洋兴叹。选择多了等于没有选择。因此,海量信息亟需“把关”。其次,从质量上看,良莠不齐的信息更需要“把关”。在庞杂的信息海洋中,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同时并存,正面信息与低俗信息泥沙并下,往往使人难以区分辨别。而大学生本身,受其知识、经历、阅历的制约,信息的是非鉴别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状态,大学生难免会受错误信息、低俗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观点,导致错误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把关”需求不但与日俱增,而且强度也增加了。 二、高校思政教育“把关人”合力模式构建 新媒体传播制约了传统“把关人”的把关权力,却提出了更多更复杂的“把关”需求。解决这种矛盾,仅仅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无疑是行不通的。我们认为,面对海量的缺口、海量的信息、指数级的传播速度,高校思政教育的“把关”要整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构筑思政教育“把关人”合力模式。

(一)政府、媒介共同打造高校思政教育的大环境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前说过,“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目前,思政教育把关弱化,关键就在于教育环境被打开了无数不可控的缺口。这些缺口的把关,更多地需要依赖政府和媒介。政府是一个国家天然的宏观“把关人”。首先,政府应该加紧研究情况,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做好政策把关。新媒体发展非常迅猛,也突显了很多政策、制度的盲区。政府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消灭这些政策、制度的盲区,使公众行之有据,让新媒体得以健康发展。其次,政府应该增强数字技术研究,通过对关键词过滤、搜索引擎控制等技术手段的研发与利用,做好技术把关。最后,政府还应该“有法必依”,增强惩处力度,让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传播者、传播媒介无处遁形。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对公众的影响是深刻的、全方位的。在信息传播中,媒介既要有责任意识,也要有长远眼光。就传统媒体而言,虽然信息生产已不再是其特权,但其规范的把关行为依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应该珍惜自身的公信力,避免出现因求快图新不加把关直接引用的浮躁心理与“制造新闻”自毁长城的不良现象。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多元化、即时性等特征客观上要求媒介承担更多的把关责任。而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强化其传播效果,扩大其自身影响力,同时受相关政策的约束,新媒体又不得不担起信息“把关”的千斤重担。与传统把关方式不同,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把关要变控制为引导,变传前把关为传后清洁,从而有效引领舆论导向,与政府的宏观把关一起,共同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增强教育者的把关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弱化了教育者的把关权力,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教育者的“把关”行为无疑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影响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调查发现,选择教师为所受思政信息第一信源的占59%,而选择网络为所受思政信息第一信源的仅占26%。因此,在这个合力模式中,教育者的把关无疑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因此,作为思政教育的直接发起人,教育者更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应对信息爆炸带来的教育效果负面消解现象。首先,教育者要练好基本功,提升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自身基本功不扎实,遇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进行准确解释,“歪嘴的和尚念经”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教育者只有持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才能增强对社会信息的判断和反馈能力,教育传播中的社会信息才能得以优控”。其次,教育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参与其中,扮演意见领袖,扩大所授知识的影响力。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思政教育者应该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参与其中与学生平等自由的交流,获得学生的肯定、支持,从而以“意见领袖”的身份再次确保信息流的畅通、传播效果的达成。这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可能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提升其信息竞争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把关与传播。

(三)培养学生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该观点认为,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观念常常是从大众媒介流向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告诉人口中的不太活跃的部分”。而意见领袖因其与受众融为一体,被大家所熟知、尊重和信赖,经常在很大水准上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力甚至比传播媒体更大。传播学界非常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个人影响》中的观点,意见领袖“广泛存有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之中”。在大学校园里,各种各样的学生团体很多。在这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学生团体中,总有一些人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和特长受到尊重和爱戴,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人虽然不是教育的主导者,但他们对其他大学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作为一种传播活动,面对海量的传播主体、海量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把关”能力相形见绌。如果能慧眼识别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把他们纳入“把关人”队伍之中,利用他们在群体内的威信,准确地引导影响其他大学生,这无疑是我们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力量、确保把关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自我把关麦克内利认为,“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有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守门人)”。传统“把关人”理论非常重视各类信息传播者、传播媒介的把关行为,事实上,信息“最终接受者”的接受行为也存有把关过滤。李旦指出,把关行为“不仅仅存有于传播者和传播媒介这两个环节,受众把关现象同样客观存有”。受众把关是大众传播的终点。没有受众的选择与接受,传播行为无法实现任何的传播效果。受众的“自我把关”异常重要。作为一种传播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是学生,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赞同、接受教学内容,是否将其内化于心作为言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主地甄别、选择、接受行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把关行为”。学生的“自我把关”体现在接收和传播两个环节。在信息接收环节,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但他们的影响力最终取决于学生。在信息传播环节,学生也是多元化传播主体的一员,自身素质也会影响他们传播的内容,需要有“把关”意识。新媒体时代,学生的“自我把关”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上四种类型的把关虽各有优势,但都存有先天不足。因此,我们谋求构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合力模式。所谓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合力模式,即指新媒体时代下为了提升思政教育把关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把关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政府媒介把关、教育者把关、学生意见领袖把关与学生自我把关四个方面的力量,使其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发挥合力效应,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钢铁长城”。在这个合力模式中,政府把关是主导,它不仅直接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与媒介把关一起共同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教育者把关是主体,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学生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