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族传统文学概述(两千字)

藏族传统文学概述(两千字)

藏族传统文学概述
内容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历史悠久,文学源远流长、异彩
纷呈,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种类多样。藏族文学与宗教联系密切,不少文学作
品都有带有藏传佛教色彩,人性、神性合二为一,具有独特的雪域高原风貌,引
人入胜。
关键词:民歌 格萨尔王传 小说 僧诗
藏族文学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是中华民族文学长河中的一朵奇葩。藏族文
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还是汗牛充栋的藏
族作家文学,都是我国文坛上独具藏族民族风情和高原色彩的文学之花,也是世
界文坛的一枝奇葩。在整个藏族历史上中,宗教作用不可低估。苯教和佛教在藏
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以藏传佛教为主导的藏族文学具有独特的历
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丰富
多彩的藏族民歌,源远流长,一些古歌流传至今。敦煌文献中也有早期民歌的记
载,如一些诗歌形式的卜辞。藏族民歌主要包括长歌、情歌、生活歌。长歌反映
了黑暗军阀统治下藏族人民悲惨的生活和男女爱情生活。《卡吉嘉洛》反映了西
北军阀统治下青海地区藏民的悲惨生活。情歌种类很多,反映了男女青年的自由
爱慕,同时也揭露了维护封建农奴制度的礼教对婚姻自由的束缚。《剪羊毛歌》
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情趣。酒歌种类繁多,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民间歌曲,
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总体而言,藏族民歌比喻生动,充满浓郁
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饱满的生活热情,语言质朴生动、清新自然。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藏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规模宏大,是目前所
知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叙事史诗。史诗产生于公元3至6世纪之间,在公元11世
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传佛教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王传》的
编纂、收藏和传播。《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
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从《格萨
尔王传》的故事结构看,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的历史时
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结构宏伟。史诗描绘了
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毅力和神奇力量征战四方、
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
胜黑暗的斗争。《格萨尔王传》堪称藏族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珍贵的民
族文化遗产。
藏族最著名的两部长篇小说为朵喀夏仲·才仁旺阶的《勋努达美》和阿旺·罗
卓嘉措的《郑宛达娃》。《勋努达美》是藏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
要情节为:王子勋努达美与公主意雯玛互相倾慕,有情人终成眷属,弘扬佛法,
得到人们无尚的崇敬和信仰。《郑宛达娃》讲述了奸臣父子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王
子曲吉朵娃,阴谋篡位的故事。几经曲折斗争,正义战胜了邪恶。两部小说表现
手法鲜明,韵白相间,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都反映了佛家的出世思想,结
局显然受佛经文学“本生经”的影响,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
的看法和以佛法治理地方的政教合一的政治理想。
米拉日巴、萨班·贡噶坚赞、宗喀巴和仓央嘉措为藏族四大诗僧,他们传承
分属噶举、萨迦、格鲁三宗,上起十一世纪,下至十八世纪,代表了藏族诗僧的
最高成就。米拉日巴以济世之悲情,述性空幻有真谛,诗言其志,多山林隐逸之
思;萨班·贡噶坚赞洞察世情,悲天悯人,其诗旨在拯救危困;宗喀巴以一代宗
师之深情,礼赞文殊、华母及师尊先哲,开无上之境界,真情感人:六世达赖仓
央嘉措以香草美人咏述其心,炽热情怀,别具一格。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常以歌唱教授门徒。由其弟了收
集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在藏族群众中广为流传,是西藏文学史上较早的一
部作家诗集。萨班·贡噶坚赞是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迦格言》是藏族第一
部哲理格言诗集,重在说理,善于运用比喻内容涉及区分智愚、扬善贬恶、
皈依佛法等方面,对后世藏族格言诗的创作起了推动作用。宗喀巴是藏传佛
教格鲁派的创立者,其赞颂之作如《观音赞》、《尊胜佛母赞》、《萨迦巴赞》
等语言简洁,形象鲜明,既有佛经掌故,又有民俗民谚,在群众口头广泛
流传。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仓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诗坛的奇花异卉,
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诗歌写出了人的内心矛盾
和对现实生活的理想,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思想内容积极进步,具
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参考书目:
《中国民族史纲要》 罗贤佑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藏族文学研究》 佟锦华著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马学良等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