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把优秀传统文化 讲给孩子们听
“同学们,请找一找课桌的中心在哪里?黑板的中心在哪里?教室的中心又在哪里?那么,你们知道,这个‘中’字最早是什么意思吗?”5月3日下午,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潘蕴玉带着30多名一年级学生,为300位观课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
这也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名师黄荣华主创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首次发布。这套为小学生设计的传统文化课程中,提炼了中、华、大、地、诗、书、礼、乐等48个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并融汇儿童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大家都在思考,怎样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怎样在引导孩子们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时,实现古今联通,达到古今生命的对接,最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们前行的一种生命原动力?”黄荣华说,课题组老师们想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寻找到支持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的优秀基因,进而转化为契合孩子们学习心理的课程,引导孩子们真正明白自己的生命所自、文化所之,而实现古今生命的联通。
一个“中”字带出的生动课堂
传统文化如何让孩子们爱学、乐学?在卢湾一中心小学的这堂语文拓展公开课上,教师以“中”字为主线,从寻找课桌、课堂的中心开始,带着孩子们认识“中”字的由来,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演绎“中”字背后的文化基因,并一起学习了古诗《凤凰归来》。
一个“中”字串起了一连串的中华文化故事。在黄荣华看来,如果用一个基因点来说明中华文明体,那就是“中”。从地理空间的“中心”(中国),到心灵空间的“中正”,再到形而上的哲学世界的“中庸”,这个“中”字构成了中华文明体的“核心”基因。
“虽然人们早已明白,地球是圆的,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说是地球的中心,也都可以说是地球的边缘,但在情感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依然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自己的心中,就像《祖国在我心中》这首儿歌唱的一样。”课堂上,层层推进的引导让孩子们对“中”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在一旁观摩课程的卢湾一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贺春秋说,在拿到这套课程的时候,新鲜感扑面而来,不免也有些担心:孩子们能跟得上吗?这么多古诗和古文,学生能接受吗?但是后来发现,课程深受孩子们欢迎!五年级分册的关键字是“忠、孝、廉、耻、修、齐、治、平”,学生们从字形字义出发,从源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去追溯汉字的古意,挖掘潜藏在字形背后的文化意韵,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意义。这背后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和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看到孩子们的热情参与,黄荣华感慨良多: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党的十九大之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促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这个课题。“今天的我们实际上就生活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但许多人并不知晓,就像感知不到空气的存在一样。”黄荣华认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比如,古代诗文、古代遗迹、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是传统文化显性的存在方式,其中所隐藏的古人的生存方式、生活理想、审美情趣,以及这些内容所隐藏的古人对生命、社会、宇宙等的认知、理解与表达方式则是隐性的。
在他看来,今天我们要真正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要改变以西方知识体系来审视的方式,尽可能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它的优秀之处,进而阐释之、转译之、传播之。
48个汉字绘制传统文化优秀基因图谱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这样说,幼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的言语、思想、习惯、追求等,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就会影响他一辈子。
作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的黄荣华,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走进课堂的事业。
“要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要研究中华文明体中那些支持其超稳定性特征的优秀基因,探索这些优秀基因有怎样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各自有怎样的活性力量,相互间有怎样的关联方式,然后绘制出可进行现代转译与传播的优秀基因图谱。”黄荣华介绍,课题组凝聚了强大的编写团队,提出“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的核心理念,提炼出48个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并用6个符合儿童认知的板块,将“字、诗、文、事、情、理”熔铸一体,对优秀基因点做现代阐释,让当代儿童更好地认识、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
这48个汉字是: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智、信、亲、师、友、学、汉、唐、文、史、日、月、江、河、儒、墨、道、法、神、龙、圣、国、忠、孝、廉、耻、修、齐、治、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荣华强调,课程不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简单排列组合,而是成体系且富于哲理与思辨色彩的阐释与传译。
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是什么?课题组也做了认真梳理,寻找出48个优秀基因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之间丰富而紧密的内在关联。例如“中”“华”“大”“地”“汉”“唐”“文”“史”这几个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之间的关联。课程组期待通过对这种关联的融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优秀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的现代转译,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做到“古今联通”,实现“古今对接”,将“传统文化”知识变为“我”作为一个现代生命体前行需要的知识,让其“活”在“我”的心中,助推“我”前行。
据悉,该课程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多所实验学校开设实验试点,课程配套书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基因,一种基因是遗传基因,还有一种基因是精神上的基因,遗传上的基因指生命体的延续和传承,精神上的基因是民族的基因,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当天的课程点评上,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如是说。
89岁高龄的她发问道:“我们的孩子基础教育学12年,这是做人最根本的时候,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他的精神和身体一道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什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哪些基因能陪伴孩子的生活一辈子,陪伴他的成长一辈子?”
于漪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孩子无限的做人的能力,基因的选择非常重要。“今天的教育,是根的教育。孩子看似是学一个字,但是在学字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相关的文化深层编码,把根种在孩子心中,让孩子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游戏玩耍、识字互动的过程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他的气质就会不一样。”
黄荣华介绍,在编写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主创团队将“生命体验”“文化贯通”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立足“中国立场、宇宙意识,世界眼光、人类情怀”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将48个基因的解读融入孩子们生活的日常,让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温暖。而课程的终极目标,则是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这也是于漪多年前提出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学不应当只是教语言文字、刷题训练而丢掉了魂。”于漪强调,“文化基因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孩子成长的需要。中国孩子太需要懂得历史,懂得中国,懂得我们究竟有怎样的文化积淀、怎样的民族精神。我们要解决的是孩子树根立魂的问题,树民族精神之根,有爱国主义之魂。有了中国心,不管风吹浪打,便有了文化判断力,就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中国心怎么来?答案便是一定要有中国文化,把种子种到学生的心里,把根种下去,根深才能叶茂。”
她引用电影《百鸟朝凤》里的一句台词表达作为一名老教师的期待:怎么才能把唢呐的艺术传承下去?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当我们的老师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完全结合起来时,把传统文化的丰厚基因,吹到自己骨头缝里的时候,孩子也就在你的教学氛围当中,饮琼浆灌醍醐,健康成长,成为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挺立于世界之上。”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深刻思考“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课题。作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语文教师专业委员会主任、特级教师黄荣华在二十多年理论与实践积累的基础上,组建教育专家、中小学特级教师等组成的团队,提出了“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的核心理念。 课程编写组提炼了“中、华、大、地、诗、书、礼、乐、仁、义、智、信、亲、师、友、学、汉、唐、文、史、日、月、江、河、儒、墨、道、法、神、龙、圣、国、忠、孝、廉、耻、修、齐、治、平、阴、阳、五、行、天、人、合、一”这48个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并延伸6个符合儿童认知的板块对优秀基因点做现代阐释。 课程编写组创新性发掘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例如“中”“华”“大”“地”“汉”“唐”“文”“史”这几个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有这样的内在关联——像汉唐那样强大,成为可视世界的中心,而自信、自豪地称自己居住之地为“中国”。编写组的老师们期待通过对这种关联的融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优秀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性的现代转译,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做到“古今联通”。 据悉,课程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多所实验学校开设实验试点,课程配套教材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指导教师授课的相关教师用书和培训课程也将陆续面世。 打造一套成体系的课程 “中华文明体不像西方文明体以线性发展的方式存在,而是一个圆形文明体,其早期文明中已包含了后代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正因为此,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大家在接触到中华文明时,都有对中华文明的异己发现,并赞叹不已。比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就提到,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火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黄荣华说,无论是从中华文明自身发展还是从西方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今天中国人必须珍视和发挥其当代价值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