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熟紫色甘薯新品种万紫5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早熟紫色甘薯新品种万紫5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第3O卷第5期2011年5月 种子(Seed) 早熟紫色甘薯新品种万紫5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张菡 ,王良平 ,乐正碧 ,黎华 ,王季春 (1.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重庆404001;2.重庆市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库区研究室, 重庆404001; 3.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重庆北碚400716)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Early—maturing Lpomoea Batatas Variety“Wanzi No.56’’ ZHANG Han ’ ,WANG Liang.ping 一,LE Zheng-bi 一,LI Hua ,WANG ji-chun 摘要:万紫56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从亲本日本紫心集团杂 交后代中选育出的紫色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2007—2008年 重庆市甘薯区域试验紫薯组中,7个试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 34.61 t/hm ,比对照紫薯种山川紫增产104.43%;总花色甙产 量17.63 kg/hm ,比山川紫平均总花色甙产量高7.98 kg/hm ; 2008年推荐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特用组,现已通过国家区试。该 品种薯型短纺锤,萌芽性优,高抗根腐病,抗蔓割病,中抗茎线 虫病,上薯率高,适口性好,早熟性好,花色甙含量高,120 d即 可上市,是一个商品性好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拟2011年申请国家审定。 关键词:早熟;紫色甘薯;万紫56 中图分类号:S 5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4705(2011)05-0106-03 紫色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国内俗 称“黑红薯”,是一种薯皮紫色、肉质紫色的甘薯品种。 紫色甘薯不同于一般的甘薯品种,由于含有十分丰富 的花青素类色素、多糖、植物蛋白、维生素、矿质元素等 多种营养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紫色甘薯具 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 病、抑菌等多种药用功能 J。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紫色甘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选育优 质高产的紫色甘薯新品种不仅会极大地提高甘薯的经 济效益,而且对发展甘薯产业,增加农户收入都起着积 极地推动作用。 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003年底在海南省用日本紫心作母本,进行集团 杂交;2004年将收获的2 000余粒杂交种子进行培育, 收稿日期:201—01—30 基金项目:重庆市“十一五”动植物良创专项(项目编号:CSTC,2010 AB 1053);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万州综合试验站。 作者简介:张菡(1982一),女,在读农推硕士,主要从事甘薯育种与栽 培研究。 通讯作者:王季春(1965一),教授,主要从事薯类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 研究。 ・106・ 经苗床筛选淘汰,栽插本田共计867系,收获时再经严 格筛选,最后选出了Z 0428-56优势单株,以单株鲜重 1.20 kg,比对照南薯88增产9.09%入选;2005年在复 选鉴定试验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南薯88增产34.8% 而进人品比试验;2006年在品比试验中,鲜薯产量 41.37 t/hm ,比对照南薯88减产5.21%,藤叶产量 53.00 t/hm ,比对照增产5.48%,薯干产量8.97 t/ hm ,比对照减产25.62%。该品系鲜薯绝对产量在紫 薯中较高,薯肉深紫,2007年进入重庆市区域试验。 2007—2008年在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紫薯组 中,两年鲜薯平均产量仅次于对照南薯88,而显著高 于其它参试品种,通过重庆市区试;2008年在区试的 同时又进行了重庆市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表现优异, 通过生产试验。 2主要特征特性 2.1形态特征 该品种为高花青苷型品种,株型葡伏,叶形浅裂, 顶叶绿色,成叶绿色,叶脉深紫色,脉基深紫色,叶柄绿 色,茎绿色带紫斑,基部分枝7~9个,单株结薯4.4 个,薯块短纺锤形,紫皮,紫肉。 2.2主要经济特征 该品种出苗早而整齐,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健壮; 栽后成活快,大田生长势强,耐旱、适应性强;结薯集 中、整齐,上薯率72%以上,烘干率24%~26%;(夏 薯)生育期120 d左右。薯块适口性较好,熟食味较 甜,微涩,带粉,纤维较少。2008年经江苏省农科院食 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测定,万紫56花色甙含量 66.86 mg/100 g,可溶糖含量3.51%。 2.3抗病性 2008年在全国区域试验中,经国家甘薯改良中心 徐州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对根腐 病、蔓割病、茎线虫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万紫56高 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张菡等:早熟紫色甘薯新品种万紫5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抗根腐病,抗蔓割病,中抗茎线虫病(表1~3)。 表1万紫56根腐病抗病性鉴定 (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徐州中心分析测试) 

表2万紫56室内蔓割病抗病性鉴定表 (福建农林大学分析测试) 

表3万紫56茎线虫病抗病性鉴定表 (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徐州中心、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分析测试) 

3产量表现(表4) 3.1品比试验结果 在2006年品比试验中,鲜薯产量41.37 t/hm ,比 对照南薯88减产5.21%;藤叶产量53.O0 t/hm ,比对 照南薯88增产5.48%;薯干产量8.97 t/hm ,比对照 南薯88减产 25.62%;生物鲜产 和生物干产分别比 对照南薯88增产 0.48%和减产 l5.26%。 3.2重庆市区域 试验结果 2007—。2008 年在重庆市甘薯新 品种区域试验紫薯 组中,7个试点两 年平均鲜薯产量 34.61 t/hm ,比对 照种(1)南薯88 减产9.40%,比紫 薯对照种(2)山川I 紫增产104.43%;藤叶产量40.13 t/hm ,比南薯88增 产19.69%,比山川紫增产29.42%;薯干产量8.51 t/ hm ,比南薯88减产10.89%,比山川紫增产47.02%; 生物鲜产量73.91 t/hm ,比南薯88增产4.34%,比山 川紫增产55.42%;淀粉产量4.51 t/hm ,比南薯88减 产23.84%,比山川紫增产14.41%;花青苷产量17.63 kg/hm ,比山川紫高7.98 kg/hm 。 3.3重庆市生产试验结果 在2008年重庆市甘薯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 38.39 t/hm ,比对照(1)南薯88减产12.52%,比紫薯 对照(2)山川紫增产91.23%;6点平均花菁素含量为 66.86 mg/100 g。 表4万紫56在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2008 重庆市生产试验38.39 —12.52 91.23 南薯88 山川紫 3.4栽插期试验结果(表5) 2009年重庆三峡农科院对该品种进行了栽插期 试验,该试验分5期栽插,5月25日为第1期,以后每 隔10 d栽1期,于11月4日同时收获,结果表明:以第 2期产量最高,说明该品种的最佳栽插时期为6月上 旬,适时栽插,大田生育E1数越长,产量越高。 表5万紫56栽插期试验结果 

(下转第118页) ・107・

 第3O卷第5期2011年5月 种子(Seed) Vo1.30 No.5 May.201l 4结论与讨论 4.1栝楼种子质量检验应采用“徒手减半法”分取试 验样品,栝楼种子的净度一般在95%以上;种子千粒 重的测定宜采用500粒法;种子水分测定采用高温烘 干法;种子发芽试验采用4O℃温水浸泡4~6 h,然后 转入冷水浸泡24 h,以滤纸作发芽床;种子生活力测定 采用四唑染色法。 4.2在常用的500~600种药用植物中,目前仅对人 参 、丹参 、决明子 、远志 。, 、乌拉尔甘草 、白 木香 挖 、大黄 、灯盏花 H]、王不留行 “ 等9种药用 植物的种子质量检验规程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对 徐长卿 、板蓝根 、桔梗 、沙棘 、三七 、龙 胆 ¨等种子质量进行过单项或零星的研究;除了国家 标准局1986年发布了人参种子国家标准 ,绝大部分 中药材种子还没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质量标准,无法 对市场上的中药材种子质量进行检验和有效控制,导 致目前中药材种子检验工作无标准可依,种子质量控 制受到极大制约。因此,开展中药材种子检验规程和 质量标准的研究是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急需解决的 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婷,刘鹏,徐根娣.栝楼种子休眠特性分析[J].中国农业 科学,2008,41(12):4 237—4280. [2]何家庆,黄训端,黎承姬,等.聚乙二醇对栝楼种子萌发的影 响[J].激光生物学报,2005,14(6):416—419. [3]章小波,王昌初.栝楼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种子,1998, 17(2):l7—19. [4]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国际种子检验规程[S].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6:16. [5]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作物种 子检验员考核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 [6]国家标准局.人参种子[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986. [7]淡红梅,祈建军,周丽莉,等.丹参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 090—2093. [8]谢达温,卫莹芳,龙飞,等.决明子种子质量检测分析[J].世 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5):723—727. [9]贺玉林,李先恩,淡红梅,等.远志种子检验规程[J].中国中 药杂志,2007,32(15):l 497—1 500. [10]贺玉林,李先恩,淡红梅.远志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 种子,2007,26(1):106—107. [11]孙群,杨立钢,丁自勉,等.乌拉尔甘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 126—1 129. [12]刘军民,徐鸿华,徐梓勤.白木香种子质量研究[J].广州中 医药大学学报,2005,22(6):470. [13]王昌华,刘翔,银福军,等.大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 065—1 066. [14]李艳兰,杨淑艳,杨向红.灯盏花种子的品质检验[J].云南 农业科技,2008,2:37—38. [15]高晓娟,权洪峰,姬文凯,等.王不留行种子质量标准的建 立[J].今日科苑,2008,18:156. [16]林慧彬,林建群,涂晓珑,等.徐长卿种子质量的比较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 693—2 694. [17]乌拉尔古丽,王建华,李先恩.板蓝根种子发芽试验标准化 研究[J].种子,2005,24(6):34—36. [18]郭巧生,赵荣梅,董其亭,等.不同贮藏方法对桔梗种子生 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 1 465一l 467. [19]王维生,孟凡志,韩国新,等.沙棘种子检验幼苗率与质量 分级试验初步研究[J].沙棘,1999,12(2):14—16. [20]陈中坚,冯光泉,崔秀明,等.三七良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草案)[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增刊):39—40. [21]申志英,方坤.提高龙胆种子发芽率试验[J].中药材, 2007,27(11):801—802. (上接第107页) 3.5收获期试验果【表6) 2009年重庆三峡农科院对该品种进行了收获期 试验,该试验全部于6月7日栽插,分5期收获,8月 26日为第1期,以后每20 d收1期,最后1期于1 1月 14日收获,结果表明:该品种在6月上旬栽插,鲜薯产 量随着收期的推迟而增加,即大田生长日数越长,产量 越高,以收期一产量最低,收期五产量最高,此规律与 插栽期试验结果相吻合;在前3期,(即120 d前收 获),鲜薯产量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说明该品 种的早熟性好。 

・ll8・ 4栽培要点 3月初采用露地盖膜方式育苗,5月中下旬至6月 上旬栽插。净作密度4 000~5 000 ̄/667 m ,起垄栽 插。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尿 素8~10 kg/667 ITI ,硫酸钾30~35 kg/667 m 。栽插 后3O天内中耕、除草、追肥、培土。不打尖,不提藤,不 翻藤。收获时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 J。 参考文献: [1]安康,房伯平,陈景益,等.甘薯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发展 前景[J].广州农业科技,2004(增刊):6—9. [2]王良平.早熟高产食饲兼用型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选育研 究[J].种子,2008,27(11):113—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