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黄成,戴蓉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利用新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计 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协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关犍词:网络教育;素质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协作探究学习方式 中圈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3-0115—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Huang Cheng,Dai Rong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Computer Science Depa ̄nent,Deyang 61800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universal,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requires us to use new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building a computer network tea building a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collaborative inquiry approach learning system,and train high—quality social talents. Keywords:Online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Collaborative inquiry learning methods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的技术基础,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 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创造数字化学习环 境,能够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 质量和效益,从而提高学习者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同 时,也对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有了突 破时空的张力,引发了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深刻改革,激发了越来越多的老师们都在开 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与探索,构建新型计算机网络教 学的平台。 一、什麽是网络教学 首先应明确界定网络教学的科学内涵,才能保证实施网络教学 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的有效深入, 构建良好的新型网络教学平台。 (一)从“网络教学”活动的共性出发,凡是在教学过程中运 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网络教学”。主要包括:通过 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传递 视屏信息,将一堂讲授型课共享给另外的一个课堂;基于网络信息 资源的信息加工等等。实际上,这样的网络教学仍然基于传统的教 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学习方式没有变化;只是利用计算 机网络作为教学载体,技术手段进行了升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电 灌”方式。课堂上教师仍然主宰着整过教学过程,教材和有关的参 考书成了学术的权威,学生几乎不敢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课程的内 容提出质疑,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 习方式仍然属于接受式学习方式。 (--)从“网络教学”之所以区别其他的教学活动独特性出发, 就是要寻求一种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方式是独特的、 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方式转化为协作探究型学习方式,注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共同参与性,通过追根求源和多方寻 求答案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重心从“储备性学习”向“终身 学习”转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各领域的 不断变革和知识传承与运用的基础上的,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 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发展因素。而现存知识,由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 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意味着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发展知识运用与 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或后工业社会这种高速发展的特性,决定了社 会生活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我们无法为变化的现在和未知的将 来储备好一切,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学习方式。 二、如何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已成为双向交流模式的 代表媒体;国际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与庞大的智慧资源; 网络为协作探究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佳的交互手段;网络技术为构建 开放、广泛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而这些特点是其他媒体、手段 所无法比拟的。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体现网络教学的独特性,构筑学生协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这 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创建基于网络的活跃主动的“学习社 区”,人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的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 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 联系。 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主题任务的设计:为了促进学生之间协作、交流,教师要尽量 选择一些开放性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作为学习 的结果,各个学习小组能够提交一份“产品”或“作品”进行相互 交流。教师要对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所涉及到的 具体侧面和变量,决定相应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学习资源的设计:围绕所确定的学习任务和主题,还需要设计、 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 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鼓励学生对信 息进行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通常情 况下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材料、原始数据库、个人网页、相关任务 的以前学生的作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生和自己的反思日记等。 社区成员的组织:要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即社区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和交流,而且能够充分 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eations 2010年第3期 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团体的重大贡献,同时也能感受到团体对 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一定的 组织方式。通常情况下,根据学生自愿或教师组合的方式形成小组, 每一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负责协调小组的活动,报告小组的进展 情况。同时,要安排教师、专家或辅导员积极参与和指导。 交互过程及其监控调节:教师要根据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及目标 展开与学生的交互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活动,并 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和要完成 的作业,同时提供有关例案,激发学生的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 高水平思维活动。另外,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协作任务,引发学生的 合作性问题的解决。同时,在整个交互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根据 学生的交流、提交的内容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每个 小组成员的贡献,将过程评价与最终的学业成绩联系起来。而且, 教师应当鼓励学习小组及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 评价可以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持续、顺利地进行。 三、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它应是基于新型、科学的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并且能体现以下新型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学和讲授。 (二)强调“学习情境”,基于数字化的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环 境。 (三)充分利用校园和网络的学习资源。 (四)调教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五)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督促、激励和帮助。 (六)建立学生协作探究的学习体系。 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教师的地 位和职责主要表现在: (一)收集、开发与组织各类教学资源。 (二)设计、建立与完善学习情景与环境,主要包括:自主的 学习环境;交流与协作的学习环境。 (三)消除教师与学生的时空距离,真正了解学生,不断督出 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惰性,不断地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建立信心 和勇气,不断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指导。 (四)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吸引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帮助学生建立自觉与协作的学习习惯。 (六)不断地鼓励学生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七)努力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的步入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新的技术总是与新 的行为模式联系在一起,网络以其灵活、便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 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协作探 究式学习方式,以符合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星凯.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2001 I2J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一走进信息化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3]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学之理想选择 作者简介 黄成,(1975一),男,江苏常州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网络编程。 戴蓉,(1977一),女,四川攀枝花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讲师, 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仿真、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上接第128页) 理解我国媒体素养教育现状、借鉴国外媒体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的前 提下,建立我国的媒体素养理论,并撰写相关的著作和刊物,使大 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真正可以落到实处。 最后,从行动层面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多途径强化大学生媒体 素养教育。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的主体作 用,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熏陶,参与各种媒体活动;使大学生 的媒体素养教育真正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媒体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 层面的联动,取得实效。 总之,媒体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体对青少年 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 。它以培养人的媒体素养为核 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体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建立获得正确 媒体信息、媒体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相 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努力倡导和大力贯彻实 施下,我国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必将取得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8 [2】袁升平.信息时代我国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3]张鲜艳.加强高校传媒素养教育奏议冲国科技信息 [4】郑保卫.媒介教育大众化势在必行.中华新闻报,2002,1,16 [5]单晓红.媒体素养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6]汤书昆,孙文斌.中国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 关豪英(1972.4-),199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 特长:网络展示层技术。 本论文用于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信息时代学 生媒体素养教育研究》,立项编号:09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