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货币银行

FINANCIAL Industry

浙江金融ZHEJIANG FINANCE /2009.09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以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有力推动了全球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并探讨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应对之策,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有关理念,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这是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是最近几年才在美国开始萌芽的,最初是由几家最大的银行和证券为先导发起的。银行家发现,银行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而信用风险(Credit Risk )是指“客户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就是客户不能履行其现有合约义务的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违约造成了交易对手(一般是银行)全部或部分支付金额的损失。”

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斯(Wi11ams )和海因斯(Heins )指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评价和控制,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效用的科学管理方法。因此,可以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信用风险测量。银行信用风险的测量由简单至复杂,一般从三个方面展开:信用风险敏感度分析;信用风险波动性分析;信用风险价值分析。这三个方面分别从风险的不同侧面定位风险,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第二,信用风险评价。通过分析银行对信用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为信用风险控制创造条件。银行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对信用风险进行定价,使收益与风险相匹配。

第三,信用风险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两大主要目标:银行风险收益结构最优化,实现安全性与盈利性兼顾;由于银行有限的风险承担能力,必须限制银行的整体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

著名的COSO 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eommission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对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界定。本文参考其理论框架,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归纳为以下6个步骤:

第一,确认风险管理环境。包括银行价值取向、管理风格、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文化等,其中风险管理文化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

第二,设定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政策。银行要将风险管理的要求贯穿于银行各项目标之中,制定明确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等,以实现风险管理和银行目标的紧密结合。

第三,信用风险的监测与识别。风险监测和识别包括通过贷后管理

来监测和识别客户信用风险,跟踪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状况、金融市场以及监管法规等有关情况,识别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预警和处置。

第四,信用风险评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颁布之后,风险测度偏重于定量分析,要求尽量数据量化地确定受险程度。

第五,信用风险定价和处置。对于预期风险,可通过风险定价和适度的拨备来抵御;对于非预期风险银行必须通过资本管理来提供保护;对于异常风险可采取保险等手段解决。

第六,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得到有效监督。

二、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大支柱的变化上:

首先,关于新协议的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新协议保留了“最低资本充足率8%且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规定,但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方法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新协议关于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更为合理。

其次,关于新协议的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新协议提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应遵循四大原则: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整套程序;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战略;监管当局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

第三,关于新协议的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机制。市场约束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作用。新协议主要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确保市场对银行的约束效果。银行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保证投资者、存款人、银行监管机构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状况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趋势。

因此,通过新、旧巴塞尔协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协议强化了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作用,引入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概念,并对每种风险规定了多种风险计量方法,而不是通过对某一类资产确定一个风险权重比例来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集中于银行业和国有部门,银行业风险集中于不良资产,信用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而且银行风险积累时间较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种风险的管理体系和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柳斌

经营管理

30

货币银行

FINANCIAL Industry

2009.09/ZHEJIANG FINANCE 浙江金融

部门,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银行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

第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定量管理仍显落后。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量化管理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风险测算统计工作还没有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存在着工作量过大、有效性不足、外部评级资料缺乏等问题。

第三,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机制不完善。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

(三)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新巴塞尔协议的建立和推行将从很多方面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对我国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系统提出众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巴塞尔新协议不仅是风险模型的挑战,还是风险管理制度与体系的挑战;二是为了应对监管套利,带来了对银行集团监管的挑战;三是监管机构必须从原来相对消极的、强调行政审批的监管者,转向积极的、尊重市场的监管者;四是从不透明的银行转向更为透明银行的挑战。

当然,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新协议在风险管理理念、信用评估、金融监管等方面都有其系统的优势,这对我国银行系统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对于我国来说,强化金融监管是重中之重,强化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是实施国际标准。新资本协议和老资本协议一样,一旦形成,就会被视作银行界的“神圣条约”,并将成为评价各国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和银行监管当局能力的国际标准。我国应抓住机遇,认真学习、借鉴新资本协议提出的新的监管理念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本国国情的资本监管框架,从根本上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在探讨了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本文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几点对策建议。

(一)建立内部评级机制,规避客户信贷违约风险

首先,学习借鉴IRB 法,逐步向实施新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法迈进。从发展角度看,实施新资本协议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应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提前做好准备。尽管IRB 法只是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一种资本监管方式,但它源于西方银行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应持续跟踪、学习和借鉴IRB 法的实质内容,以此充实管理手段,增强风险内控能力,并应尽早建立能够应用于实际管理的内部评级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其次,联合各方力量,不断健全完善银行内部评级机制。由于评级系统建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数据支持,可以由人民银行或银监会牵头,以国内中型商业银行为主体,专门负责联合开发内部评级系统。在将各银行业务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后,运用统一的方法论和分析标准,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欧洲银行的经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非常适合于中小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或建立符合监管规定的计量分析系统。

第三,构建由监管当局、银行和社会独立信用机构组成的三层立体信用体系,规避客户信贷违约风险。监管当局可以利用国有大型企业的数据,构建国有企业的信用数据库,帮助银行做出风险应对决策。而银行由于其与广大民营企业和个人储户的密切业务联系,能比较便利地得到客户的信用信息并且储存。各个商业银行可以在监管当局的协调下,在不违背法律不损害客户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信用数据的共享,把信贷违约风险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有效提高银行规避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处置信用风险能力

首先,创新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必须系统地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创新,将总体风险控制职能分解到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再由各个业务部门将风险进一步分

解到各条产品线和各个岗位,采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VAR 风险价值法,识别和度量风险,纠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有效增强识别、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从而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规范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信用风险辨别能力。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信贷人员的风险识别、测量的一般技能有限的实际情况,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这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银行内部最好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第三,完善权力制约与稽核机制,提高信用风险处置能力。对于权力制约机制,要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民主集中议事制度以及各级分支机构的行长年审制。而在内部稽核监督方面,应逐步与国际接轨,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由董事会以及董事会直属领导下的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不断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处置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

首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银行要加大信息收集的人力、物力,配备专门的力量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管理工作,并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确保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同时,要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信息系统,由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和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信息、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信息、同业竞争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系统包括客户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信息;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包括信贷违规性信息、财务指标异常变化信息、不良贷款信息、客户监管信息。

其次,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银行要在确定企业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贷款客户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等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同时,按照新资本协议有关PD 和LGD 的要求,银行必须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风险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判断风险大小、正确发出预警信息并及时地采取对应措施,有效地防范风险。

第三,加强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目前我国银行业难以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业务类型进行细分,只能采用最简单的基本指标法计算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这既不符合新协议中“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规范与复杂程度应该与其风险状况相称”的原则,也不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高级计量法的研究,争取尽快达到符合标准法的要求,努力提高操作风险计量能力,以加快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建设进程。

四、结论

新巴塞尔协议强化了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的作用,引入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概念,并对每种风险规定了多种风险计量方法,这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即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后,提出了建立内部评级机制,规避客户信贷违约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处置信用风险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等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商业银行贯彻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供参考。[作者: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风险管理部]

经营管理

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