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部找矿研究现状与解决建议
摘要 近年来,深部矿已成为我国矿产勘查的重要对象,从而
标志着矿产勘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深部矿相对浅部矿具有
埋深大、矿化信息弱、综合地质研究程度低的特点,使传统的成矿
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勘查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效性受到较大的影响,造
成深部矿勘查的难度加大。现代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矿产勘查的影响意义深远。加强成矿理论、矿化信息提取、地质
人才和政府的支持是我国深部找矿工作的应对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接替基地面临的主要找矿难题是:老矿山
深部和各类隐伏区的探矿难度大,急需先进、高效的理论和技术方
法指导深部找矿。
我国大部分金属矿山位于地形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探查和开
采深度均停留在500米以上范围。而500米深度以下,不仅地质构
造环境复杂,加大了找矿的难度,而且原有的探测仪器分辨率不高
等诸多技术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对深部资源的勘查开发。最新的
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定位预测验证结果均表明,地下500~1500米
深度见矿范例众多,表明我国大陆深部蕴藏着潜力巨大的矿产资
源。如何准确、有效地开展深部定位预测,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
研究任务。
1 深部找矿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的矿产勘查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效适应我国社
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勘查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当前我国地质工作有效
投入严重不足,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每年
新增探明储量与开采量的比例严重失调。
1、深部矿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中、东部地区以及今后我国大部分
地区金属矿的主要找矿对象,从而表明我国的找矿工作已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即找矿对象由50~60年代的露头矿、易识别矿→70
年代的易识别矿、浅部隐伏矿→80年代的浅部隐伏矿、难识别矿、
新类型矿→90年代以来的难识别矿、新类型矿和深部隐伏矿;
2、找矿阶段的变化,特别是找矿对象由浅部隐伏矿→深部隐伏
矿的变化,导致了找矿思维和找矿策略以及找矿的技术方法的变
化,具体体现在上述的深部矿找矿地质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变化
上。如在深部矿找矿地质理论研究上提出和加强了对矿床形成和产
出深度的研究,重视对成矿系统的研究和恢复,提出了第二矿化富
集带的找矿思路;针对深部成矿特点在找矿技术方法研究方面,提
出和研制了一些大深度的物探方法、深穿透的化探方法等;
3、针对深部矿勘查的地质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研究程度目前
还比较低,针对深部矿的有关研究尚任重而道远。具体如第二矿化
富集带的成因机制缺少深入的探讨,有关的针对深部矿勘查而提出
的专门性的技术方法本身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另外,随着深部矿
勘查的持续进行,必将还会有新的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些问题都
有待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
2 我国深部找矿现状提出解决建议
我国目前的矿产勘查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
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深部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理论研究
任何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均与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密切相关,
对已有的理论、假说、模式等,不应拒绝,也不能盲从,要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美国卡林金矿带的孤树矿床,最初认为该矿床应产在
两个明显的构造带交汇处,且被岩石所覆盖,钻探证明这种根据已
知模式的推断是错误的,钻探对这一矿床的发现,修正了该矿床的
成矿理论,也导致了找矿的重大突破。
2、加强深部找矿勘查技术方法的自主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科技进步完善和发展勘查技
术是当前世界矿产勘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
用可明显降低勘查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为此我们要在深部找
矿技术方法研究、深部找矿装备研制开发和深部找矿信息的提取与
处理技术研究上下功夫,自主创新。
3、地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勘探工程学等,从来没有象
今天一样需要彼此互相帮助、互相依靠。面对当前矿产勘查的大好
发展趋势,最缺乏、最关键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在今后一段很长时
期内,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将是全球矿产勘查市场的一个重
要特征。因此,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
要发展方向和战略,从而为我国矿产勘查事业的大发展提供可靠的
人才保证。
4、政策支持
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要求政府部门在
勘查战略部署方面,应继续加大矿产勘查的投入,加强西部矿产资
源的勘查力度,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在中东部“攻深找盲”的勘
查水平,进一步挖掘其资源潜力;在勘查的技术方法领域,应积极
引导和鼓励自主研发仪器设备,自主开发信息处理软件,为勘查工
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提高我国矿产勘查的水平和竞争力。
结语制约深部找矿成果的四大大因素是:成矿理论、矿化信息
提取、地质人才和政府的支持。针对四大制约因素,提出深部找矿
四解决办法:
1、加强成矿理论的学习、吸收、发展、创新;
2、发展新技术,建立新一代具“多学科技术融合”勘查技术方
法的自主创新;
3、建立健全地质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
4、政策加大对我国地质工作有效投入也是深部找矿工作发展的
关键因素。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必定能取得找矿突破成果。
参考文献
[1] 滕吉文.中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与主体发展
方向[j].地质论评,2002,48(2):125~139
[2] 滕吉文,杨立强,姚敬全,刘洪臣,刘财,韩立国,张
雪梅等.金属矿产资源的深部找矿、勘探与成矿的深层动力过
程.2007,22(2):317~334
[3] 叶天竺等.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地质研究.中国地质
[4] 谢学锦,战术性与战略性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j].地
学前缘,1998,5(1-2):17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