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负效应论文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负效应论文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才的负效应

摘要: 探讨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成因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高校的教师应具有治学认真、学风严谨的精神,根据高校近年来学术上频有出现的抄袭剽窃行为和造假现象,分析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进一步阐明教师是大学生涯健康成长的领航者,是人才培养的导师,教师若不能为人师表,发展下去,将会对学校学风建设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会给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学术规范的养成带来负效应。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术道德的培养,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和声誉。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serious spirit 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rigorous style of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lagiarism

behavior and counterfeiting phenomeno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we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teachers in academic dishonesty, further

elucidate that teachers are not only the leaders of the

healthy campus life, but also the instructor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f the teacher cannot be a person of

exemplary virtue, he would form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chool style of study. meanwhile, he would bring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the developing

of academic norms. academic dishonesty is also not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cademic morality, 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end, it would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graduates.

关键词: 学术道德;失范;成因;负效应;大学生

key words: academic moral;academic dishonesty;causes;negative effects;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05-02

0 引言

高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氛围直接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20年,我国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然而,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开始出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亵渎了学术领域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败坏了学风、教风和校风[1]。媒体不断报道个别教授、学生的研究成果有偷换伪造数据、抄袭剽

窃结果、伪造履历等新闻,这些“泡沫学术”和粗制滥造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严重挫伤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对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和整个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

1 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

高校大部分教师都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以严谨的科研态度,踏实的求实创新精神,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和创作出一些新的学术成果,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不能排除,个别教师基本素质差,功利思想严重,学术道德修养滑坡,学术态度浮躁,学术行为不端的现象,这不仅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学术道德修养,也和整个社会大环境、高校对教师评价体系、监督机制及媒体营造的负面舆论密切相关。

1.1 高校教师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

高校对教师评价指标欠全面。国内众多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多是以量化数字为标准,这些评价指标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它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先评优、年终奖惩、导师选拔、干部任用等等。各类数字化指标包括论文数量、经费数目、专利项目、课题级别、成果档次,等等,这些指标的累积总分成为评价一个教师的业绩或领取津贴的主要依据。这种单一追求数字的评价考核,促使一些教师急功近利,懈怠学术精神追求,发表论文缺乏实质创新的内容。

高校对教师的督导检查力度不够。一些高校正在积极努力营造

学术氛围,鼓励广大教师培养创新精神,自觉投入科研工作中,对目前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已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熟视无睹。有些高校,根本没有学术监督机构,特设的监管机构也没有制度约束和履行职责,不能对学术不端行为有效地审查和制止,监管机构缺乏或力度不够,也为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开了绿灯。

1.2 功利化思想冲淡了学术自律意识

教师受社会功利化思潮不断冲击,“功利化”思想直接影响学术界的“求真务实”精神,学术态度变得浮躁。学术领域渗入了社会功利意识,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2]。教师作为学术研究的主体和学术道德的主要维护者,有些是享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声誉 “学者”,在金钱和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学术研究的目的走向功利化,面对自己的职称评聘、年终评价的压力,悄然违反了学术道德规范。

1.3 媒体的不实报道起到负面效果

媒体对高校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报道,使得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公众知晓度提升,这些报道所形成的舆论氛围对控制这些行为起到相反的效果,有的高校为了维护本校的名誉采取地方了庇护,对学术造假的教师没有进行批评教育或进行制度惩治约束,一直保持“默认”的态度,有些教师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已是司空见惯现象。这样,削弱了教师学术道德自警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

1.4 部分教师学术道德素养欠缺

一部分高校教师在社会转型期,动摇了原有的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有些教师的对科研目的产生质疑并趋向世俗化,他们全身心应付科研量化指标,为的是年终得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科研奖金,与前一时期自己拥有的在学术道德修养和共产主义信念等支撑下努力开展科研创新的精神存在相当大的反差;部分高校扩招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师队伍也急剧扩大,带来了教师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在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或高一级特色专业,申报硕士点、博士点,评定学术成果或重大科研项目时,部分教师也人云亦云,急功近利,造假、抄袭申报材料,丧失了一个学者起码的道德品格。

2 学术道德失范对大学生成才的负效应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才的培养呈正相关。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的,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即传道、授业和解惑。“传道”为第一位,就是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学生的任何活动与学校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师德”密切相关[3]。相反,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1 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毫无疑问,高校教师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领域的启蒙人和引路人,是培养学生科研情趣和高尚道德的楷模,“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人格、品质、气质、情操等方面被学生内在模仿,对大学生起到特有的吸引力。然而,教师的学术道

德失范行为同样也会影响着大学生。

不能否认,今天的大学生对某些教师少了许多尊敬,私下多了不少“评语”。学生利用网络等工具抄袭作业,在学术上可以冠冕堂皇造假,用通讯工具考试作弊、学术论文“泡沫”现象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教师的学术道德失范,不仅影响到高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也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遏制着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大学生中倡导诚实守信、公平正直的道德观是高校的主旋律。不能排除教师的功利性意识对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学术能力的提高需要重复的训练与时间的积淀,教师的精力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勤思考、爱讨论、善表达、新发现、多解决,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观,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是大学生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渠道,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能力。

而一些教师大部分时间用于跑课题、批资金、争项目、评成果,以职称晋升和加官晋级为科研工作之目的,忽视了对大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学生平时见老师难,缺少对学术文章的系统训练、对科研方法的运用和钻研、对学术问题的深度思考以及搞不清学术研究的方向和趋势,等到做毕业设计时,出现手忙脚乱、东抄西拼现象,致使有些学生在科研活动中,违背学术诚信,伪造数据,剽窃他人成果。

教师和他的学子们的学术修养一起滑坡,这种现象若不制止,

将会玷污神圣的学术殿堂,阻碍学术进步发展,严重影响了教育界、学术界声誉。

2.3 损坏着大学毕业生的声誉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先进文化思想的直接接受者及传播者,是大学生生涯健康成长的领航者。教师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高校教师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在媒体的曝光和抨击下,人们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待高校,学府的“象牙塔”还称的上纯洁吗,网络、微博和电视新闻等多种媒体的报道,导致这种负面舆论效应放大,大学里几年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的道德诚信、理想信念、艰苦奋斗良好品质和刻苦钻研、乐于奉献、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精神将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教师学术道德失范,削弱了整个社会人们对的公平、正义、善良和真理等道德观念的追求,而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不同工作的岗位上,其扭曲的学术道德必然助长行业上的不正之风,也将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较坏的影响。

教师不仅教学生于知识,还能以自己的人格感化学生。在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上,教师要永远坚守学术道德圣洁的底线,把学术道德作为立身情操和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羡慕和追求的学术“偶像”,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高校才会永远立于引领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的时代潮头。

参考文献:

[1]郝俊杰.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j].黑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