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防洪与雨洪利用

城市防洪与雨洪利用

关于城镇防洪排涝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城市防洪排涝直接涉及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应该以专项规划为引导,以先进的预报、模拟、监测、控制等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态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美化与雨洪的防、滞、排、用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亲水宜居城市建设。

关键词:防洪排涝形势原因对策

引言:据有关部门研究,我国到21世纪中叶人口将达到零增长,届时人口总数可达16亿左右,经济发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的90%可能集中于城市。因此城市的安全将是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大中城市约90%濒临江河海洋,都受到一定程度洪水的威胁,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中小城镇蓬勃兴起,其中大多数城镇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防洪要求,存在很大的洪灾风险。"十一五"全国水利规划计划中,明确将涉及人民群众生命才产安全领域的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城镇防洪救灾方面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1.城市防洪排涝的严峻形势

综合我国的内涝的情况,城市的防洪除涝减灾工作已经是重中之重,城市的防洪除涝工作是一个持久之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工作,制定出可行的而且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暴雨带来的内涝和洪灾。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形势严峻,必须全力应对,寻找成因,制定对策,以期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2 目前我国城市产生内涝问题的原因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也是人类现代化程度的体现,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起着静脉输运的作用, 对于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 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 降雨量也逐年升高, 这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新的挑战。时常导致城市汛期发生内涝现象。城市内涝不仅影响交通, 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就成为了我们的重要课题。

2.1 现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城市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管道、以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排水管道,由于年代久远,管径较小,施工质量差,管道流量小,难以养护管理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二是有些地方排水管网布局不合理,原有旧管网得不到更新改造,新管网与旧管网不能形成优势互补,配套使用,不能适应和充分发挥管网的防洪排涝作用。三是有些城市排水管网的体制为合流制。这些管道只能满足正常的污水排放和小雨量时的防洪排涝工作,对较大的暴雨由于受排水量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而造成内涝灾。四是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内,湖、泡的蓄水池作用。

2.2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3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近年来, 随着工业化发展迅速和城市化的加快, 使城市的水文特性和成灾机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 城市不透水面积大大增加, 无计划的、不定期的对排水系统的修改,使得径流系数增大, 在同等降雨强度下的情况下,地表径流和排水量增加[3],使洪峰较早出现, 洪峰流量也急剧增加。

2.4城市洪水量计算及洪水标准确定等水文技术问题急待解决[4]

在设计城市雨水排水管网系统之前, 必须对城市雨水流量作出准确的计算。在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 通常采用推理公式法来计算雨水设计流量, 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雨水设计流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2.5排水管网养护管理不到位

无论是污水管道还是雨水管道,无论是主管道,还是支线管道,每年都要定期的维修养护管理。清除检查井和管道中的污泥杂物和阻水的障碍物,修复损坏的排水设施,对管道进行清掏清扫。只有管理养护到位,才能保证管道的正常排水,否则就难以发挥排水管网的防洪排涝作用。

2.6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构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2.7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例如,安徽省金寨县县城位于水库下游1km泄洪水位以下的梅山镇,1991年7月暴雨后水库泄洪,县城大部被淹,损失达1亿元;四川省射洪县城选址于地势低洼的太和镇,在四川省8·17洪水中损失惨重[5]。有些城市新区在选址时仍建于低洼积水地区,同样会饱受洪涝之苦。

3. 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主要对策

3.1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现在正处于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因而是新老排水管网并用。合流制与分流制排水管网并用,老城区与新城区共同发展的现状。要解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必须首先抓排水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对那些过时的,不能适应城市防洪排涝需要的旧管道逐步的进行更新改造,以适应城市发展和防洪排涝的需要。二是逐步的实现排水管网体系的雨污分流制。三是对新城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四是注重发挥区域污水提升泵站的作用。五是在雨季到来之前,要疏通各种排水沟渠与河道,清理各种阻水障碍,检修排水闸门等防洪设施,准备好充足的防汛物资,做好各项防汛预案,以及建立健全汛期的防洪预警系统[6]。

3.2控制热岛效应,保护气候环境

严格控制城市大规模耗能排热,提倡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避免因成片的城市热岛效应而引发气候环境变化,减少暴雨频发机率。

3.3科学合理地选择排水管网系统

城市新区在规划时应尽量采用分流制管网系统, 设计时要有超前意识,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其规划年限应该超越城市总体规划年限。针对老城区原有的合流制体制,

在道路无法拓宽和原有小区排水系统无法改进的情况下, 可在合流制系统中建造相关的补充设施,来提高排水管道对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排水能力。 3.4科学合理的选择确定排水系统的流量参数

选择设计标准应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气候和发展情况, 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掌握了大量科学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较精确的科学合理的计算和确定排水系统的流量参数。为了满足防洪排涝的需要, 可以在适当位置多增设闸槽井, 方便施工维修。在排水系统设计中全面考虑各种因素, 使工程建设一次成功, 减少重复施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3.5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维修养护工作

建成后的排水系统维护和管理, 是其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关键。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 是保证其能否顺利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 必须加强排水系统的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研制和开发排水管网管理的信息系统, 实现排水管网管理的信息化、软件化,养护设备的机械化、现代化,防洪排涝预警系统设备控制的自动化。应用自动监控系统[7],为防洪排涝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要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适应城市高速发展的需要。

3.6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统筹协调,疏浚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3.7合理布局,避让洪涝灾害

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老城区,采用加高加固河道堤防、铺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和建设排涝泵站,或局部搬迁,开辟湿地等措施,抗御洪水、排除积水、纳缓洪水。

4.小结

总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模结构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必须要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方面,

要合理选择排水管网的体制和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养护管理方面要强化城市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加强维修养护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改造原有的旧管网;更新建设更多的新管网,逐步实现排水管网体系的雨污分流制。使城市的排水管网,能充分发挥防洪排涝的功能与作用,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从而使我们的城市能够减少和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

ON THE ANALYSIS OF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rban flood 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our country, the cit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directly involving citizens in the city safety and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Modern science should use special planning of urban rain flood management as the guide, with

advanced forecasting, simula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s the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improve the level of c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through reasonabl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mprove the rain floo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Environmental beautification and rain flood prevention, hysteresis, platoon, with combination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ydrophilic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1]张智,主编;吴济华主审,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方国华,钟淋涓,苗苗,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问题研究.江苏南京.灾害学.2008.9.23.3

[3]黄淑玲,徐光来.城市化发展对城市洪灾的影响及减灾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