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异常,X线胸片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肺组织和 肺泡灌洗液可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其中可见特异 的包涵体。
隐球菌肺炎
2.消化系统和肝脏疾病
(1)口腔病变 是艾滋病最常见也是较 早期出现的病变之一,由EB病毒感染引 起的舌缘毛状白斑,可扩展至整个舌背面, 患者无感觉或轻度疼痛。白色念珠病又称 为“鹅口疮”,可在整个口腔和咽部见到 膜状白斑,白斑涂片检查可见念珠菌孢子 和菌丝。单纯疱疹病毒产生的口腔炎常产 生口痛;并常引面部三叉神经或其它感觉 神经分布区的疼痛。
或内脏感染 21.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临床Ⅳ期 22. 任何播散性流行性霉菌病 23. 食道、气管、支气管念珠菌病 24. 非典型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或肺部感染 25. 非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 26. 肺外结核 27. 淋巴瘤 28. 卡波西肉瘤 29. HIV脑病 生活质量评分4级:有上述症状和/或在上一个月
美国CDC的分级和分类标准
A类
1级
CD4+ > 500/ul
A1
2级
CD4+ 200-499/ul A2
3级
CD4+ < 200/ul
A3
B类 C类 B1 C1 B2 C2 B3 C3
WHO对成人和青少年HIV感染疾病分期
临床Ⅰ期
1. 无症状期 2. 全身淋巴结肿大 生活质量评分1级:无症状、活动正常
口腔毛状白斑
口腔念珠菌病
鹅口疮
(2)食道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厌食,胸 骨后不适、吞咽疼痛和困难,病因包 括念珠菌、CMV、HSV感染和胃酸返 流。多发生在CD4+细胞<100个/μl时。 由于念珠菌性食道炎最为常见,专家 推荐所有的食道炎先进行抗念珠菌治 疗,如果治疗3~5天不见好转,再进行 内窥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每天卧床时间>50%
艾滋病常见的感染
1.呼吸系统疾病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是最常见的艾滋病 机会感染,约70%艾滋病人均可发生。早期发 现和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PCP起病较缓, 初期有发热盗汗和乏力消瘦;几周后出现干咳 气促、胸骨后不适和呼吸困难;血氧分压明显 降低。 20%患者X光胸片无异常,但典型的 PCP胸片为弥漫性或“蝴蝶状”对称阴影,肺 门周围间质性浸润。引流的痰、支气管灌洗液 中查出卡氏肺孢子虫是确诊手段。
PCP 肺切片见肺孢子虫孢囊
(2) HIV感染者的细菌性肺炎发病率比一般 人群高十几倍,常见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肺 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一般起病较急, 常有高热、胸痛、咳痰。75%患者X光胸片 可见广泛性浸润或局灶性、单叶或多叶肺实 变。常规抗菌治疗效果不错,但易于复发。 另一个引起广泛性肺部浸润的原因是淋巴细 胞性间质性肺炎,以儿童HIV感染者多见。
毛囊炎
带状疱疹
5.肿瘤
AIDS常见肿瘤有两种:卡波济肉瘤(KS)和 非何杰金淋巴瘤。KS与人类疱疹病毒8型有关, 可发生在HIV感染各个阶段, 可侵犯皮肤、粘膜、 内脏(肺、胃肠道)和淋巴结。皮损有多个浅紫 粉红色结节,逐渐加深增大融合成片,表面有 溃疡。KS致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出现下 肢水肿。侵犯内脏时可出现占位性病变症状并 出血。非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有关,可侵犯 中枢神经系统、骨髓、胃肠道、淋巴结。预后 较差,化疗后常复发。
艾滋病的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即艾滋病,是因 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 得病。HIV特异性攻击人体的CD4+ T 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使机体的免疫 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一系列机会感染 和肿瘤发生,而产生致命的后果。
包括急性HIV脑膜脑炎、慢性HIV脑膜炎、 周围神经病变和艾滋病痴呆综合症,弓形体脑 病、病毒、霉菌、结核感染和神经梅毒,原发 性淋巴瘤和代谢性脑病等。
20%~40%的患者有艾滋病相关精神障碍, 出现记忆力减退、情感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体检腱反射和肌张力增强、CT和MRI显示脑萎 缩、非特异性脑白质改变。脑脊液检查无特异 性发现。
(5)肺部其它感染包括多种病原,如新型隐球 菌肺炎表现为感冒样症状,X线胸片可见块状阴 影或空洞。白色念珠菌肺炎多表现为低热咳嗽、
气促和紫绀等,X线胸片多见云雾状阴影;痰和 咽拭子涂片可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组织胞浆菌 肺炎除了肺部炎症外,还常同时引起肝脾、脑和 胃肠道严重感染,血培养或感染脏器中发现组织 胞浆菌可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常表现为间质 性肺炎综合征,有干咳气促、呼吸困难,听诊无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分类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A﹑B﹑C三类,根据CD4+ T淋巴 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分为1﹑2﹑3级。
A类 包括原发临床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持续全身淋 巴结肿大综合症。
B类 为HIV相关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包括 继发细菌性肺炎或脑膜炎,咽部或阴道念珠菌病,颈部 肿瘤,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复发性带状疱疹,肺结核,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能解释的体质性疾病。
淋巴瘤溃烂
HIV/AIDS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 HIV感染病原学检测
是对血液和体液中的HIV及其标志 物的测定,包括分离HIV病毒,检测 HIV抗原、HIV抗体和HIV RNA以及HIV DNA等。HIV病原学检测是HIV/AIDS的 确诊依据,在艾滋病诊断中处于首要的 地位。
10,000,000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颅内占位性病变常见的病因是弓形体脑病 和原发性淋巴瘤。两者临床表现相似,有神经 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先按弓形体脑病治疗(螺 旋霉素+乙胺嘧啶),若治疗14天仍未好转应 进行脑部穿刺活检和MRI。
脑弓型虫
脑淋巴瘤
脑弓形虫活检
4.皮肤病变
艾滋病皮损常为多种形式病变和多种病原 感染。较早出现脂溢性皮炎和带状疮疹,后者表 现为生殖器和肛周的群集水疱;人乳头瘤病毒产 生的扁平疣常分布在肛门外生殖器和阴道子宫颈 等处。细菌性感染常表现为广泛的丘疹、水疱和 脓疱疹,可发生溃烂并产生脓肿或蜂窝织炎。真 菌感染可使用躯干和四肢出现较大面积皮疹、丘 疹和溃烂,和手指和足趾的甲癣。非感染性的皮 肤病常有银屑病、丘疹样皮炎和结节性痒疹等; 卡波济肉瘤或淋巴瘤产生的皮肤丘疹与结节出现 在艾滋病晚期。
HIV初始感染到AIDS终末期,约有 2年-10多年不等的病程,多数为6-10年。 在病程不同时期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依据2001年制定的《HIV/AIDS诊断标 准及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试行),将艾滋病的全过程分为急 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1.急性期 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
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 的临床症状,持续约1-3周缓解。 表现为发热、 咽痛、盗汗、恶心、腹泻、皮疹、关节痛、淋 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在血液中可检出 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大多在感染612周后才出现。CD4+细胞一过性减少,血浆 HIV病毒载量可升至很高。
2.无症状期
生活质量评分3级:有上述症状或/和在上一 个月每天卧床时间<50%
临床Ⅳ期 14. HIV消耗综合征 15.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16. 弓形虫脑病 17. 隐孢子虫腹泻>1个月 18. 肺外隐球菌病 19. 除外肝、脾或淋巴结的CMV感染(如视网
膜炎) 20.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感染>1个月,
约持续6-8年,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此期长短取 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的 途径,机体的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 生活习惯等因素。此期血浆病毒载量 保持在104 --107 考贝/ml左右;免疫系 统受损,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 降,CD8+T显著升高。血液和体液具 有明显的传染性。
(拷贝/ 毫升) 10
急性HIV 综合症
急性HIV感染综合症
800
500
月|
HIV感染
临床潜伏期

血清阳性
HIV疾病/艾滋病
20010ຫໍສະໝຸດ 50 0(个 /毫升)(1)HIV抗体检测:分为初筛实验和确认实验。 目前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或其它初筛方法检查 血清、血浆、尿液或脑脊液。初筛实验发现HIV 抗体阳性,应该用同一种方法和另一种实验原 理不同的方法重复检测。结果都为阴性时报告 为HIV抗体阴性;如结果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时, 该份标本应送到HIV抗体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 迹法或其它确认方法加以确认。确认实验结果 为可疑阳性者应在3个月后复检。如果届时确认 实验结果还不符合阳性判定标准,则报告为HIV 抗体阴性。
临床Ⅱ期
3. 体重下降, <原来体重的10% 4. 轻度皮肤粘膜表现(脂溢性皮炎、痒疹、指甲真菌
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角炎) 5. 在过去5年内出现带状疱疹 6. 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细菌性鼻窦炎) 生活质量评分2级:有症状,活动正常
临床Ⅲ期
7. 体重下降>原来体重的10% 8. 无原因的慢性腹泻 > 1个月 9. 无原因的长期发热 (间断或持续) > 1个月 10. 口腔念珠菌病 (鹅口疮) 11.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12. 肺结核 13. 严重的细菌感染 (如肺炎,脓毒性肌炎)
C类 包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及并发的其他疾病。
依据T细胞数量分级
1级 CD4+ T淋巴细胞>500个/μl, 总淋巴细胞数> 2000个/μl 。
2级 CD4+ T淋巴细胞200-499个/μl, 总淋巴细胞数1000--1999个/μl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