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摘要:
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究其原因,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

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则中国损,周
边的安全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当前中国周边可谓形势严峻。
关键词: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形势严峻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1、东北亚:半岛局势风云突变
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周边环境安全的致命弱点。由朝鲜发射火箭和
进行新的核试验所诱发的紧张局势,造成的连锁反应难以想象,“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
困难。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
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2、东南亚:中国南海争端不断
近时期接连发生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
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
之争。而南海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把更多的目
光投向海上资源。美国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插手介入南海争端,支持越南等国的领土诉求,扬言所谓“自
由通行权”,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3、南亚: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中印领土纠纷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
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但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
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
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也使中双边关系呈现复杂性、脆弱性,使两国关系发展得并顺利。
4、东北亚:日本“远交近攻”
“政冷经热”是中日关系的一大特点。在中国总体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超日本的情况下,日本把
“应对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向美国靠拢,同时积极参与“防华制华”网的构造。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
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
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包围中国的企图心昭然若揭。2012年9月,日本政府国有化“钓
鱼岛”,中日现实利益矛盾突出,中日关系也变得僵硬。
二、中国周边环境变数增加原因分析
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
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
系的近邻国家等。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
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
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
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
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在中印关系、
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也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中国周边安全应对分析
1、“大周边战略”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申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
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同时
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二是“政经相辅”,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
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趁。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存在冲
突。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经济是中国的优势,安全则是中
国的“短板”,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
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2、维护中美关系稳定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
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
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只要
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3、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
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有了一定的影响
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
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
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
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4、立足国内,改善民生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要确保我国周边地区的长治久安,从根本上说,要立足国内,处理好自己的事。
首先是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发展,什么强国外交都无从谈起,当然稳定不是
凝固的、铁板一块的,更不是高压强制的,而是建立在满足民生、民主需求、社会文明进步基础之上的,
是在解决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化解矛盾、坚决反腐基础之上的,是和而不同、动态包容的稳定。同时也
应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过去如此,现金还是如此。
放眼未来,周边是中国崛起必须经历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中国之崛起,务必优先“经
营”与“料理”好“大周边”。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将面临三大挑战》
《瞭望》新闻周刊—《多个方向近期现异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新变数》,陈向阳
《中国国防报》—《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扫描 面临四大挑战》
《求是》理论网半月谈——《如何看待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周方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