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讲课提纲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制度也成为了现
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形成
了相互差异,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弄清楚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含义。)
共同点:争取和影响群众;集中阶级意志;行使国家权力
不同点(本课题的着重点)
一、关于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不同
在我们现代学者看来,近代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那么实际上了,
近代政党的出现也和社会化大生产、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加强分不开,同时也
是社会对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模式和新的政治参与机制的需求。但是中西政
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是不一样的。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新兴的资
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后。新兴的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化了的旧贵族、封建保守势力等集团为了分享和垄断国家权力,维护
集团利益而逐步创设的规范各个集团关系以及各个集团与国家政权体系之间的
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模式是先有国
家和宪法,后有政党和政党制度。(举例)
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则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在马
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过程中形成的雏形,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候确定下来。(举例)
二、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不同
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宪法和竞争选举。中国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
源是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追求)
三、经济基础、政党性质以及党际关系的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是在维护
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为谋取本集团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轮流执政、
联合执政甚至是独揽政权的状态。(相互攻击,竞争)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经济基
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我国形成了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领
导与合作的模式。(十六字方针)
四、政党与代议制机构(政府)的关系
(一)政党与代议制机构
西方的政党和议会的关系十分紧密,政党总是试图通过议会来影响国家政
治决策,进而影响政治生活。不论是议会制国家还是总统制国家,议会都具有
独立地位,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弹劾权等。
我国实行采取“议行合一”的组织活动原则下的人民大表大会制。人大是
在法理上是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权力结构的顶端,但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
以党派组织开展活动,不是各个党派竞争的场所。
(二)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执政党是组阁的政党,其执政地位取决于选举结果。在议会
制国家,通过议会大选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是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
在总统制国家,在总统大选中当选的总统所在的政党为执政党,总统组阁。
在我国,中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核心,当前党对政府的领导主
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直接领导;二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干预;三是通过执政
党领导干部在政府起作用,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职务一般都由党的领精英担任,
执政党通过这一途径实现领导。
五、政党的使命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使命是在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消灭资本主义
制度、消除阶级差别、消除国家和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