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生猪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生猪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生猪养殖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一、需求趋势性向下:总量见顶,品质为王 (6)(一)人口老龄化、体力劳动减少利空猪肉需求 (6)(二)城镇化和全面脱贫利多猪肉需求,但影响边际减弱 (8)(三)肉类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10)二、供给周期性扩张:资本涌入,竞争加剧 (12)(一)史上最长盈利周期 (12)(二)技术进步,规模提升 (15)(三)长周期出栏体重趋势性上行,中短周期随猪价与养殖成本波动 (17)三、养殖模式及代表企业 (19)(一)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 (19)(二)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 (21)(三)“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与“自繁自养”模式优劣势分析 (22)(四)种养结合新模式 (24)四、风险提示 (25)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实际总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其预测值 (6)图表2我国人口出生率(%) (6)图表3各年龄层人口比例(%) (6)图表4近10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 (7)图表52013年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慢 (7)图表6中国农民工总量及增速 (7)图表7三大产业就业人员(万人) (7)图表8我国城镇人口规划 (8)图表91980-2017年中国人均猪肉产量(KG) (8)图表102000-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 (8)图表11城镇化率与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KG) (9)图表12城镇人均猪肉购买(KG) (9)图表1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 (10)图表14人均总收入与人均猪肉消费(KG) (10)图表151980-2017年中国猪牛羊消费量结构变化 (11)图表162012年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猪牛羊消费量占比 (11)图表17猪肉与鸡肉价格走势 (12)图表18猪肉与鸡肉占肉类消费量比例走势 (12)图表19猪肉与牛、羊肉价格走势 (12)图表20猪肉与牛、羊肉占肉类消费量比例走势 (12)图表21生猪价格的周期波动 (13)图表22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图 (13)图表242010年-2015年能繁母猪存栏与猪肉价格 (13)图表252015~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与猪肉价格 (13)图表26环保政策界定规则及执行规范 (14)图表27我国地方区域政策执行情况 (14)图表28规模养殖户数占比 (15)图表29规模养殖与散养猪成本 (15)图表30规模养殖成本构成 (15)图表31散养成本构成 (15)图表32企业盈利能力变弱 (16)图表33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持续下跌 (16)图表34猪产量(千头) (17)图表35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但猪肉价格并未上涨 (17)图表36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均衡出栏体重 (17)图表37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但猪肉价格并未上涨 (17)图表38长周期中均衡出栏体重趋势性上行 (18)图表39中短期内均衡出栏体重变动(以2016年为例) (18)图表402006-2016年出栏体重走势(KG) (18)图表412006-2018年猪价与玉米价格走势 (19)图表422015-2018Q1温氏股份肉猪出栏体重变化(KG) (19)图表43温氏股份“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养殖模式 (20)图表44温氏股份商品肉猪销售量与增速 (20)图表45温氏股份养猪合作农户数与户均养殖数量 (20)图表46温氏股份生猪头均委托养殖费用(元) (21)图表47温氏股份生猪头均营业成本(元) (21)图表49牧原股份生猪销售量与增速 (22)图表50牧原股份商品猪猪头均营业成本(元) (22)图表51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固定资产比率对比 (22)图表52“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与“自繁自养”模式优劣势分析 (23)图表53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生猪成本优势行业领先(千克/元) (23)图表54温氏股份与牧原股份生猪头均固定成本(元) (24)图表55种养结合新模式 (24)一、需求趋势性向下:总量见顶,品质为王(一)人口老龄化、体力劳动减少利空猪肉需求人口逐步下滑,人口增长放缓。

我国总人口从1978年的9.6亿增长到2017年的13.9亿,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在1987年达到1.67%的顶点后逐步下滑,2017年已经下滑至0.53%,且根据IMF 的预测,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由于我国猪肉消费同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刚性,预计未来猪肉需求难以通过人口的增长获得增长。

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人口老龄化,中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

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来看,一方面,生育率的下降导致0-14岁人口占比逐年降低;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变得愈发严峻。

这导致未来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快速下滑。

猪肉消费最多的群体是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等群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快速下滑。

图表2我国人口出生率(%)图表3各年龄层人口比例(%)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放慢。

2013年以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增速保持在20%以内,各类工程建设增速趋缓,经济发展从“快”向“稳”转变。

图表4 近10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图表5 2013年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慢数据来源:wind ,太平洋证券数据来源:wind ,太平洋证券从事体力劳动者的农民工群体快速下滑,猪肉需求或将趋势性下滑。

从人口的工作类型来看,农民工总量近几年增长明显放缓,且农民工平均年龄偏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6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岁,40岁以上的农名工占比46.2%。

从供给角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另一方面,年龄偏大的农民工将逐渐退出,未来农民工供给总量将出现下降;从需求角度,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对农民工的需求下降。

从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员变动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群体快速萎缩,这些都将导致猪肉需求的趋势性下滑。

图表6中国农民工总量及增速图表7三大产业就业人员(万人)(二)城镇化和全面脱贫利多猪肉需求,但影响边际减弱居民收入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对猪肉的需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可以看到,对于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其收入越高,猪肉消费量就越高,但在收入达到中等以上,边际效应减弱。

因此对于贫困地区和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仍有提升的空间。

十三五期间约1亿人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从长期人口发展规划来看,约有2.2亿农业转移人口。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内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这就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要新增0.8亿常住人口和0.9亿的户籍人口,供给1.7亿;根据《国家人口规划(2016-2030)》中的要求,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则新增2.3亿常住人口。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太平洋证券由于国家统计局“城乡人均猪肉消费量”的统计口径为家庭猪肉采购量,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猪肉产量除以总人口得到的人均猪肉产量,2017年人均猪肉产量达到了38kg,由于我国猪肉供需高度自给自足,因此实际人均猪肉消费量应该接近该数值,未包括进来的那一部分主要是居民外出消费的猪肉消费量。

因为城镇居民外出消费猪肉显然高于农村居民,所以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猪肉消费量的差距依然很大,城镇化率的提升能有效带动猪肉需求的提升。

图表9 1980-2017年中国人均猪肉产量(kg)图表10 2000-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化率以及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如图所示城镇化率的提高对猪肉消费的增长边际递减。

我们可以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出来,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23.9千克,未来对猪肉的需求量仍在增加,但增长边际明显递减。

图表11城镇化率与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kg)图表12城镇人均猪肉购买(kg)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居民收入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对猪肉的需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可以看到,对于不同收入等级的城镇居民,其收入越高,猪肉消费量就越高,但在收入达到中等以上,边际效应减弱。

因此对于贫困地区和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人均猪肉消费量仍有提升的空间。

收入改善拉动农村和低消费群体猪肉消费,但影响边际减弱。

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农村人口全面脱贫。

收入改善是拉动农村和低收入群体猪肉消费的根本动力。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城乡消费水平比显著下滑,这就意味着城镇居民相对于城镇消费,其边际消费倾向更为平坦。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未来消费的增长率边际递减,也就意味着,猪肉的消费未来猪肉消费的增长也将明显递减。

图表1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图表14人均总收入与人均猪肉消费(kg)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数据来源:wind 国家统计局,太平洋证券(三)肉类的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城镇健康意识提高,消费升级。

健康意识和消费的增强以及现代流通渠道的快速发展,鲜肉和肉制品也呈现出消费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趋势,中产阶级对鸡肉、猪肉等低端肉类的需求减弱,转而追求水产、牛羊肉等更为高端的肉类。

此外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也对猪肉的消费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对于猪肉而言,牛羊肉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收入提升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直接体现在牛羊肉等更为高端的肉类消费量增长上。

随着收入增加,牛羊肉需求增强。

从纵向时间上来看,1980-2017年中国猪牛羊消费量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2005年,猪肉消费量占比下降,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升;第二阶段,2006-2014年,猪牛羊肉消费量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第三阶段,2015-至今,猪肉消费量占比小幅下降,牛羊肉消费量占比小幅提升。

反映了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对高端的牛羊肉的需求增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注:由于我国猪牛羊基本能自给自足,这里用猪牛羊产量近似代替消费量从横向收入水平来看,高收入家庭的牛羊肉消费量显著高于低收家庭,且猪肉消费占比相对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收入的增加将带来牛羊肉消费增多。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太平洋证券鸡肉替代猪肉效应明显。

从2009-2017年猪肉与鸡肉价格走势、猪肉与鸡肉占肉类消费量比例走势可以明显看出,每当猪肉价格远高于鸡肉价格时,猪肉消费量占比下降,鸡肉消费量占比上升;每当猪肉价格与鸡肉价格接近时,猪肉消费量占比上升,鸡肉消费量占比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