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 学分 周学时 开设学期 授课对象 通修课程 大学英语(一) 层次一 4 4 1 全校必修 大学英语(二) 层次二 4 4 2

大学英语(三) 层次三 4 4 3 大学英语(四) 层次四 4 4 4 高阶课程 英语报刊选读 2 2 3 全校选修 英美影视欣赏 2 2 3

英美文化概况 2 2 3 英语演讲与辩论 2 2 4 商务英语写作 2 2 4 英汉笔译 2 2 5 英汉口译 2 2 5 二外(俄语、德语、日语、法语) 4 2 4-5

英语修辞学 2 2 6 英语词汇学 2 2 6 英语语法学 2 2 6 英语文学概论 2 2 6 英语散文赏析 2 2 6 英语诗歌赏析 2 2 6 英语学习策略 2 2 6 社会语言学 2 2 6

特色课程 TOEFL 2 2 5 全校选修 IELTS 2 2 5

GRE 2 2 6 GMAT 2 2 6 考研英语 2 2 6 学术英语系列(ESAP,EGAP) 2 2 6

非专业类数学课程分层次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非数学专业类大学本科生的数学素质,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与工作能力的训练,本轮非数学类改革指导思想为:守正创新,协调发展。即在坚持被长期的教学实践所证明的正确教学内容、方案和体系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革思路 1.通识教育课程:基于调查研究,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完善并建设该类课程。 2.通修课程:《大学数学》的教学可以分为下列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学数学E:三个学期(6学时/周)共计12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一层次Ⅰ,6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一层次Ⅱ,6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微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初步。 (3)课程名称:线性代数,(第一层次Ⅲ,4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矩阵、线性(空间、方程组、变换)、欧氏空间、二次型。 第二层次:大学数学D:二个学期(5学时/周)共10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二层次Ⅰ,5学时/周,5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多元微分学。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二层次Ⅱ,5学时/周,5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初步。 第三层次:大学数学C:二个学期(4学时/周)共8个学分。 (1)课程名称:微积分Ⅰ,(第三层次Ⅲ,4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 (2)课程名称:微积分Ⅱ,(第三层次Ⅱ,4学时/周,4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多元微积分学。 第四层次:大学数学B:一个学期(4学时/周)共4个学分。 课程名称:简明微积分(4学时/周,4个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一元微积分学。 第五层次:大学数学A:一个学期(3学时/周,3个学分)。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开课时间: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数学文化、一元微积分学初步。 3.高阶课程:结合各专业需要,由数学系与其他院系共同探讨该类课程的建设,逐步完善相应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三、分层次课程列表 非专业类数学分层次课程列表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 学分 学时 开设学期 授课对象 通识 教育 课程 无处不在的数学 无 2 2 详见年度 选修通知 全校学生任选 数学建模 无 2 2 每学年暑期学校

通修课程 微积分Ⅰ 第一层次Ⅰ 4 6 每学年第一学期 各专业根据需 微积分Ⅱ 第一层次Ⅱ 4 6 每学年第二学期 求任选 线性代数 第一层次Ⅲ 4 4 每学年第二学期 微积分Ⅰ 第二层次Ⅰ 5 5 每学年第一学期 微积分Ⅱ 第二层次Ⅱ 5 5 每学年第二学期 微积分Ⅰ 第三层次Ⅰ 4 4 每学年第一学期

相关院系 微积分Ⅱ 第三层次Ⅱ 4 4 每学年第二学期 简明微积分 第四层次 4 4 每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文化及一元微积分初步 第五层次 3 3 每学年第一学期

高阶课程 工程数学 无 4 4 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相关院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无 4 4 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 无 4 4 第二学期

四、其他 根据学校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数学系实际教学条件,尽量满足相关院系对数学课程的要求,尽可能增加数学高阶课程的开设院系以及课程的种类。 《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现状 文科:国家首批精品课程,国家视频公开课程。理科:省级精品课程 在全国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改革思路 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指导,结合专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的素质和能力。 课程体系与模式: 计算机导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结合后继课程 (1)计算机导论: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目的,从认识问题,存储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组织内容,认识和理解计算思维本质。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强化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采用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包括:计算机的安全使用,高级公文处理,网络信息发布技术,网络资源利用与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等内容。 (3)结合专业的后继课程:尽量结合专业需求,提供专业学习支持: ①《程序设计技术》 ②《数据库应用技术》 ③《多媒体应用技术》④《网络应用技术》 三、教学安排 基本维持目前状态(一学期完成) 理科【5学分】:72(理论)+54(实践教学) 文科【4学分】:54(理论)+54(实践教学) 理论环节完成《计算机导论》和《后继课程》。实践教学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后继课程实践教学》,教学地点在计算机实验中心。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我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为核心,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和提升语文素养及综合文化素质,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特色 (一)讲授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发展,理解汉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认识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方针和任务,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强调知识性、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的统一。 (三)建立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群教学体系,形成“一课三面两阶”的特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语文学科多层次的全面知识。 (四)加强写作训练,弥补学生写作基础与实践的匮乏,有效解决由此项知识缺乏造成的竞争力下降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校本科教学的特色。具体来说,基础写作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写作的敏捷性、创造性、原生性;公文写作教学中,解决操作性不强的弊端。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总述: (一)理工专业教材:刘卫平主编《高等语文》,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月第1版 文科专业教材:吴宝玲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二)教学内容总述: 1、讲解各单元“概述”,理清中国文学以及文体发展的基本线索。 2、精讲作品要求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文体特征、表现方法和艺术技巧;泛读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材中的其余作品要求学生自学。 3、讲解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4、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教学中要结合所讲授的作品,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 四、教学原则: (一)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二)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手段 (一)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 (二)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应与教师个性化的讲解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教学课时数与教学进度 (一)教学课时数:72课时(4课时×18周) (二)教学进度建议: 1.文科: 序号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 1 绪言 2 古今诗词曲赋:精10泛4 20 3 古今散文:精10泛7 20 4 古今小说:精6、泛3 14 5 古今戏剧:精2、泛1 6 6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文体知识 2 7 写作基础(讲评) 4 8 公文写作 4 9 复习考试 2 2.理科 序号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 1 绪言 2 古今诗词曲赋:精10泛2 20 3 古今散文:精7、泛2 20 4 古今小说:精7、泛3 14 5 古今戏剧:精2、泛2 6 6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文体知识 2 7 写作基础(讲评) 4 8 公文写作 4 9 复习考试 2 五、考核方法与成绩构成: (一)考核包括平时、期中和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参加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