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工厂产业园规划设计

植物工厂产业园规划设计

药食康养产业园服务农众物联
一、商业模式

植物工厂在产业园中的巨大优势:
(1)为“高端药食同源类”农产品的“深加工”,持续不断地供应原材料。
(2)对“高端药食同源类”农产品进行植物工厂化“周年化”栽培种植。
(3)对“高端药食同源类”农产品进行植物工厂化“量产化”栽培种植。
(4)对“高端药食同源类”农产品进行植物工厂化“无地域化”鲜品供应。
(5)为“康养五行药膳”持续不断供应“鲜品高端药食同源”食材。
(6)为“文化旅游”持续不断供应“地域化特色”深加工旅游特色商品。
1、精准扶贫
(1)、定位精准:
立足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高端特异化产品,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产品需求。
“用先富起来的消费能力,带动贫困地区富起来!”
用植物工厂针对“贫困地区”高端特异化产品进行栽培种植,针对“先富起来”人群的
多元化消费需求提供供给侧结构调整下的高端、特异、大健康类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大幅
度提高“农业收入”,为精准扶贫提供精准产品定位、精准商业模式定位。

(2)、模型精准:
周年化原材料生产,实现了高端特异化农产品深加工体系的原材料供应,延续高附加值
的农产品再加工体系,实现利润的几何倍数增加,实现以利润为导向的产品输出;

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用第二产业的高科技加工制造和工业化生产为工具,立足第三产业
的旅游业、直销业、电商业为销售通路综合发展,最终反作用于第一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
高速发展。

(3)、对象精准:
政策导向为扶持主体,因地制宜的精准项目为承载主体,龙头企业的托管式经营为运营
主体,农户参股为股东主体,集成创收针对布点后的利润分配为受益主体。
脱贫的对象是贫困户:成为股东的贫困户是合作社的民主化持有者,是最终利润的分配
受益者;

项目的对象是特异化资源:实现脱贫区域的特优化资源高度优化,针对其为目标纵深发
展,实现特定对象、特定特色、特定发展、特定模式的精准;

模式的对象是三合一:合一的主体是合作社,由政府、贫困户、企业三合一成立合作社,
始终发挥政策导向的能动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志愿性、企业盈利的可行性;

(4)施策精准:
因“能”施策,使政府发挥政策优势、农民发挥群众主体承载优势、项目发挥盈利性优
势、企业发挥运营优势,实现分工协作的专人专管施政策略。

农户成为股东参与到利润分配中,实现脱贫致富;
由龙头企业进行托管式建设及经营管理,实现优势能动性最大发挥;
政策及扶持方案为载体,实现以政府牵头的合作社为主体的所有制主体;
以地域化特色的底蕴为支撑,发展地域性特异化商业模式进行盈利;
2、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产是基础、二产是手段、三产是通道,反作用于一产。
一产定位:地域化、特异化、高端化、代表性、高附加值的药食同源类农作物是基础;
二产定位:用植物工厂实现难以批量化、难以周年化、难以常规化的农作物的“规模化、
量产化、周年化”;同时,利用深加工的特有配方进行工业化产品纵深加工;

三产定位:以深加工产品为依托,利用文化、旅游、康养、大健康为通道,实现高附加
值的深加工产品的全面销售获利;

由1+2+3=6的方式,实现第6产业;用第一产业提供原料、第二产业生成产品、第三
产业制造通道,最终实现第六产业最终获利。

由1×2×3=6的方式,实现第6产业;充分利用第三产业的能动性、针对性、准确性、
特殊性,确保获利的可行性;充分利用第二产业的科技工业手段,实现量变到质变、提高到
提升、价值翻倍,为第三产业提供优势化产品;充分挖掘第一产业的多元化体系,实现高附
加值、难以批量化培育、特定功能功效、难以或高成本才能保鲜的高端特异化农产品的规模
化产出,源源不断的为第二产业周年化供应原材料,供应第二产业鲜品深加工;最终实现第
六产业最终获利。
3、康养药食文化旅游
旅游商品承载了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一件精美的旅游商
品能激发旅游者美好回忆,显示旅游者的生活经历。可使旅游者长期保存或乐于赠送亲友,
乐于向周围社会介绍。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有助于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
大多数国内外游客真正感兴趣、愿购买的是那些特色鲜明、有一定档次、经济实惠的旅游商
品。特色性、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适应旅游
者精神消费需求的旅游商品有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食品保健品、服装丝绸、陶器瓷器、
文物复制品、字画等等。

康养药食文化旅游客流量的增加,需要依托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塑造和传播;旅游产品的
传播和销售增加,需要康养药食文化旅游客流量的增加。因此,商业模式的塑造基础是“产
品”,“产品”获利的基础是“商业模式”,康养药食文化旅游就成为了这一息息相关体系
的平台。

二、产品类型
药食康养产业园是一个整体性产品,其中包含从咨询规划、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到后
续的运营管理,将由我司完成整体诊断分析、量身定做、全程施工、后续运营赚钱的全案服
务。

1、咨询规划
首先,根据特定区域、特定地点、特定人群、特定基础等特定条件,完成最初级的诊断
分析;其中包含优势劣势分析、栽培品种选择、市场结构分析、深加工品系确立、商业模式
设计、建设模型设计、盈利方式设计、警戒点分析、财务指标测算、可行性研究等,最终确
立咨询规划方案。

2、方案设计
利用咨询规划方案确定的方向性、战略性、可行性,根据具体情况和特定因素的影响,
详细出具方案设计规划;其中包含外形及内部设计概规详规、施工及设备方案、品种栽培技
术方案、材料能源耗损等运营方案、最优最劣及境界点方案、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细案等,
最终确定项目的商业整体方案设计。

3、工程施工
利用方案设计进行标准化、集约化、程序化、规格化的完整施工,完成项目所须软硬件
的全部建设;其中包含整体园区、构筑物、内部设施设备、水电管网、电子化设施、软件匹
配、整体装饰装潢、人员培训及管理团队搭建等工程施工,最终实现试运营并主导生产活动。
4、运营管理
在有效期内,我司经全权负责整个园区的运营管理及盈利,完成项目的成本回收及利润
的最大化运营;其中包含商业模式的实施、备用产品及模式的开发、警戒点的控制、匹配化
商业模式的引入、整体团队的组建、品牌化的全方位宣传等,最终实现园区的盈利。

三、PPP项目的金融服务
1、建立伙伴关系:
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
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
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系,
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需要通过某种合作社模型,最终实现利益共
享和风险分担。

2、明确利益共享:
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
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
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类型的伙伴关系。因此,在PPP合作中,需要采取股权、
政府扶持运营、商业化标准市场分配、利益共享等过程。

3、执行风险共担: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
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
关系。因此在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
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所以,需要采用政府立项、列后资金担保、后续约定
点回购等模式完成风险的共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