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因素探讨
文章列举了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这一大
类中收录的不少道家类的书籍。并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分析,探讨它们被收入其中
的影响因素:文笔较好、道理尚通;自成一家之说;抄录他书;反面教材;古书。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道家类;收书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图书目录,[1]又称《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四库提要》(以下简称《总目》)。该书由纪昀、陆锡熊等人在纂修《四
库全书》的同时编纂而成。历来的研究者对此评价甚高。在这部如此重要的《总
目》中,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道家类书籍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提要呢?
一、《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情况简介
《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四十四部,共四百三十二卷,现根据书名、卷数、
原书作者、收录书籍的来源、《总目》编纂者对该书的介绍这样的格式来对这些
被收入的道家类书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阴符经解》(一卷);不详;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2、
《阴符经考异》(一卷);宋朝朱熹;江西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3、《阴
符经讲义》(四卷);宋朝夏元鼎;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4、
《老子注》(二卷);汉朝河上公;江西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5、《道
德指归论》(六卷);作者不详;江苏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6、《老子
注》(二卷);魏王弼;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7、《道德经解》
(二卷);宋朝苏辙;内府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8、《道德宝章》(一
卷);宋朝葛长庚;内府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版本及内容。9、《道德真经注》(四
卷);元朝吴澄;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10、《老子翼》(三
卷)、《老子考异》(一卷);明朝焦竑;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二书的内容及
价值。11、《御注道德经》(二卷);清朝顺治皇帝;来源未知;赞美此书的价值。12、
《老子说略》(二卷);清朝张尔岐;编修周永年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
值。13、《道德经注》(二卷)、《阴符经注》(一卷);清朝徐大椿;洗马刘权之家藏
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及价值。14、《关尹子》(一卷);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
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并介绍了其内容。15、《列子》(八卷);作者不详;江苏巡
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16、《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宋朝江遹;内府
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17、《庄子注》(十卷);晋朝郭象;江苏巡抚采进本;
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18、《南华真经新传》(二十卷);宋朝王雱;两淮盐政采进
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19、《庄子口义》(十卷);宋朝林希逸;安徽巡抚采进本;
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0、《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零六卷);宋朝褚伯秀;浙
江巡撫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1、《庄子翼》(八卷)、《庄子阙误》(一卷)、
《附录》(一卷);明朝焦竑;安徽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2、《文子》
(十二卷);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23、《文子缵义》(十
二卷);元朝杜道坚;永乐大典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4、《列仙传》(二卷);
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25、《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
卷);后蜀彭晓;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6、《周易参同契考异》(一
卷);宋朝朱熹;江西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7、《周易参同契解》(三
卷);宋朝陈显微;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28、《周易参同契发挥》
(三卷)、《释疑》(一卷);宋朝俞琬;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二书的内容。
29、《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卷);元朝陈致虚;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
内容。30、《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明朝蒋一彪;内府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
本。31、《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晋朝葛洪;江苏巡抚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
本。32、《神仙传》(十卷);晋朝葛洪;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本。33、
《真诰》(二十卷);梁朝陶弘景;两淮马裕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本。34、《亢
仓子》(一卷);作者不详;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版本。35、《亢仓
子注》(九卷);作者不详;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主要考证此书的作者。36、《玄真
子》(一卷)、《天隐子》(一卷);唐朝张志和;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二
书的内容。37、《无能子》(三卷);作者不详;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主要介绍
此书的内容。38、《续仙传》(三卷);作者不详;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
内容。39、《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宋朝张君房;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主要介
绍此书的内容。40、《悟真篇注疏》(三卷)、《直指详说》(一卷);宋朝张伯端(撰)、
翁葆光(注);元朝戴起宗(疏);浙江巡抚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二书的内容。41、
《古文龙虎经注疏》(三卷);宋朝王道;江苏周厚育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
42、《易外别传》(一卷);宋朝俞琬;浙江吴玉墀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43、
《席上腐谈》(二卷);宋朝俞琬;两淮盐政采进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44、《道
藏目录详注》(四卷);明朝白云霁;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主要介绍此书的内容。
二、《总目》子部道家类收书特点
这些被收录的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书籍的撰著时间上来看,以宋朝的最多,有16部,其次是明朝,有4
部。收录宋朝的书籍最多,可能是因为宋朝文化发达,撰著的相关书籍本来就多,
加上宋版书质量很好,流传广、保存下来的多,所以才会如此。明朝被收录的书
籍数量排名第二,可能是因为编纂《四库全书》时离明朝灭亡并不是太久(仅有
一百二三十年),当时能找到的明朝的书籍应该不少,所以明朝的书籍也被收入
了很多。
2、这些被收入的书绝大多数都是注释、考证类的书籍,而被注释、被考证
的书籍则几乎都是道家经典,比如《阴符经》、《老子》、《庄子》、《参同契》等书,
而且编纂者在介绍这些书时一般都是考证其作者或版本。这应该是受当时考据学
极度兴盛的影响。3、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从民间和文人家中搜集而来的,说明
道家学说还是很受老百姓和文人欢迎的。
4、在这些书中,居然有一本是由清朝的顺治皇帝撰写的(《御注道德经》),
还有两本是由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撰写的(《阴符经考异》、《周易参同契考
异》)。无论是宋朝的理学大家朱熹,还是清朝的順治皇帝,都可以称得上是我国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先后给道家经典作注、进行考证,
这说明道家学说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当中也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三、《总目》子部道家类书籍被收录的原因
当时搜集过来的道家类书籍肯定远远不止这些,那么为什么这四十四部书能
够脱颖而出、有幸被收入《四库全书》当中呢?反复研读《总目》后,笔者从中
提炼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1、文笔较好,道理尚通
如《阴符经解》被收入的原因就是“特以书虽晚出,而深有理致,故文士多
为注释,今亦录而存之耳”,《亢仓子》被收入,则是因为“而联络贯通,亦殊有
理致,非他伪书之比”。
2、自成一家之说
如《阴符经讲义》一书被收入,是因为“《阴符经》不言丹,此书引以言丹,
亦遂自为一家,递相传授而不能废”,《老子注》“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
姑存以备一家可耳”,故也被收入。
3、抄录他书
如《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书因“盖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於是。
其间如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今皆罕见,实赖是书以传。则伯秀编纂之功,
亦不可没矣”而被收入,《文子缵义》被收入,则是因为“盖道坚生当宋季,犹见
诸家善本,故所载原文,皆可正後来讹误,不但注文明畅,足以宣通疑滞也”。
4、反面教材
如《道德经注》一书被收入,是因为“大椿此书,於《老子》之学不为无见,
而跻《老子》於六经上,则不可以训。故录存其书,而附辨其说如右”,至于《古
文参同契集解》,则是 “今姑依其篇第,各分子卷,与彭晓诸本并著於录。以著
作伪变乱之由,俾来者无惑焉”,所以也被收入。
5、古书
《列子》一书被收入,是因为“此非刘向之时所能伪造,可信确为秦以前书”,
《无能子》“其书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第以唐代遗书
渐佚渐少,姑以旧本录之耳”,故也被收入。
四、小结
《总目》对收入《四库全书》的子部道家类书籍的介绍、考证和评价,有利
于学者,特别是初学者对道家类书籍的整体把握和宏观了解,正如张之洞所说“将
《四库总目》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也”;[2]其考证也纠正了不少前人的错误,
有利于相关方面研究的深入进行;其评价则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潮流和评价人的思
想观念,从总体上讲,《总目》“反映了这一时代主流学术思潮——汉学思潮,是
对18世纪学术的整体体现和全面总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