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发展现代农业当前面临的基本形势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快现代农
业发展,必须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估价和
清醒的认识。基本形势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时期。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农
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XX年的7.3%下降到3.8%,并
呈继续下降的趋势。农业比重越小,表明以工哺农、以城带
乡的实力更强。农业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保障农
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转为既要兼顾生产,
又要兼顾生态;既要满足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抓好生
产,更要提高竞争力,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同时,农
业比重降低,但农业所承载的劳力比重仍居高不下,高达
48%,农业承受的压力更大;农业比重越小,越容易产生忽
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农业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二是农业产业正处于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
业必先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
业化方向发展。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只有800多元,还不足
城市居民的1/3,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短期内难以替代,
农民的兼业现象就不会有根本转变,土地流转速度也不能加
快推进。这种兼业化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业产业升级所要求的
规模化、专业化形成矛盾。
三是农村社会结构正处于加速变动的关键时期。人均
GDP 达到3000美元,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
的凸现期。从农村来看,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人
口向城镇加速聚集,务农劳动力呈现低文化、老龄化、女性
化特点。这种现象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它有利于农民增收,
扩大内需。但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
生矛盾。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正处于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新
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社保网络、人居环境、社会
事业的发展,城市文明正向农村延伸普及,缩小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已成为基本趋势。但城乡一体化推
进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生产要素
严重弱化。凡是农业发展的重镇,都是财政穷镇。农民信贷
渠道单一,筹资困难,又通过到城市就医、就业、买房、上
学,使得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城市,失血严重,
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五是农村社会矛盾正处于进一步凸显的关键时期。随着
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长期积累的矛盾如果处理不
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将会集中爆发,一些体制、机制
方面的潜在问题日益显性化。如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补
偿等,引发大量矛盾和问题。尤其近期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
通胀压力增大,在时隔10年以后,又重新强调农产品有效
供给问题,这虽然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但给农业工作也
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
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淄博情况看,今后发展
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是: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
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
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
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
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
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
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
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
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
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
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
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
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
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
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
蔬菜、中药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
政策扶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
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
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第一
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
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
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
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 四是着
力解决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
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
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
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
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
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
不松劲,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
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
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
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
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
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
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增加农业部门掌控的投入。同时,
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
农业信贷投入。
4.培育组织载体,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发展现代农业,
既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动起来,更要把农
民联合起来。当前,农民的组织载体已发生显著变化,传统
的乡镇政府和村两委行政组织,在推动农业发展能力上正逐
步弱化。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
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使之承担乡村行政组织生产经营的
功能,避免形成真空。同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职能,
既要靠领导重视,又要靠行政手段,更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
职责。目前,农业部门承担着90多部法律法规的执法责任,
农业部门长期抓生产多、抓执法少,执法力量薄弱,依法护
农、依法治农、依法强农的意识亟待加强。加快建立健全农
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改善农业执
法条件和手段,依靠法律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