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新媒体时代的营
销策略分析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滴滴”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分析
当今世界新媒体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
最大的改变是扩宽了人们互相联系的途径和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个时代是一个
信息大爆炸和快速传播的时代,在这一信息大环境下许多传统行业开始利用新媒体的
优势和特点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以“滴滴”为代表的打车软件的出现成功的将新媒
体和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联系到了一起,推动了出租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时
间的推进和人们新鲜感的降低,滴滴打车的使用人群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为
了解决“滴滴”软件在当前社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就需要从“滴滴”公司内部寻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又因为软件运营商的营销策略是“滴滴”公司内部影响因素的关键,因此
需要对该公司目前存在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发现现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从改善
营销策略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滴滴打车”在新媒体环境下更高
层次的发展。
1.我国打车软件的发展现状
2012年,上海市第一个推出了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但由于市场机制不成熟和软
件本身存在的缺陷,在监管机构和变相抬价的质疑声中几近夭折。但随着市场需求和
移动手机用户的进一步增多,我国打车软件市场又先后开发了“摇摇招车”、“易达打
车”、“大黄蜂打车”、“移步叫车”“打车小秘书”、“手机召车”、“嘀嘀打车”、“快的打车”
等近百种手机打车软件。移动互联打车软件用户也呈现几何级增长。移动互联网打车
软件市场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一些竞争力不强的手机打车软件逐步运营维艰,形成
了以“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双寡头竞争局面。 但是,仅仅依靠一两款打车软件,
显然难以满足强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移动互联网打车软件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
间。打车软件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于打车软件行业来说,制定更加符合市场
需求的营销策略尤为必要。
2. 滴滴打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几何级增长,我国推出的各种手机软件也越来越多,
甚至有一些国外公司也看上了中国软件所市场发展的前景,力求获得更大的利润。在
这种大背景下,打车软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嘀嘀打车”软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人们传统的“打”车方式,而且还对出租车的基本运营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滴滴
打车”自问世以来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发展,截止到2015年,“滴滴打车”的用户已
经超过了亿人。“滴滴打车”的基本运营方式主要是使乘客能够利用智能手机对附近出
现的出租车进行预定,同时出租车司机也能够利用该软件对附近的乘客进行搜寻,主
旨是为乘客和司机搭建沟通的平台,在最大程度上为乘客打车需求提供最便利的条
件。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软件和国内另一款着名的打车软件实现了“强强联
合”,合并成立了“滴滴快的”公司。中国软件下载量最多的两个打车软件成为合作伙伴
几乎垄断了中国软件打车的全部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在实现合并之后确
立了更加清晰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快了“滴滴快的”公司发展的步伐。目前,“滴滴快
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
3. “滴滴打车”的营销策略分析
(1) 价格策略
1、疯狂的补贴模式 对于使用打车软件打车的乘客,滴滴每一笔补贴10元,如果
短程打车价格在10元以内,“有时候打车不花钱,反而赚钱,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就
发生在我们身上”。在节日期间,滴滴还会发红包或者免单,以此来形成对用户的吸
引力。有时还会推出首次使用15元以下给予免单的相关优惠活动。在司机补贴方
面,滴滴也给予了较大程度和经常性的补贴。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滴滴光在补贴方面
话费的资金就达到了10亿左右。
2、打车软件使用免费 相较于国外打车软件收费的情况而言,“滴滴打车”软件给
乘客以及司机都提供免费的服务,它们使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这种策略的制定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也进一步扩宽了人们使用“滴滴打车”软件的范围和
广度,为自身赢得了更多用户。
(2) 产品策略
1、培养消费习惯,快速渗透策略 滴滴和使用极为诱人的条件迅速吸引了广大用
户,用户通过使用滴滴打车软件便会发现滴滴打车软件便利又实惠,不知不觉中便接
受了这款打车软件,随着时间推移,打车软件在生活中会慢慢转变成出行的必需品,
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即使取消或者降低优惠,甚至对软件使用进行收费,还是会拥有
许多用户继续使用。
2、产品差异化策略 滴滴打车主要针对的是出租车行业,与其他打车软件的产品
差异化不明显。为了增加产品的差异化,滴滴通过完善软件自身来体现差异化,快的
使用的地图是第三方的产品,而滴滴则是使用腾讯自己开发的地图,产品完整性和安
全性显得更加突出,用户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不同路线选择最佳出行方式。“快的打
车”使用过程是一个“存量”的过程,而“嘀嘀打车”的过程是一个“流量”过程。
(3) 渠道策略
1、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 滴滴以自身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依托,在我国微
信使用者数亿,滴滴打车以微信支付平台作为依托显得更加便捷和生活化。同时,作
为我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在其安全性和商誉方面更胜一筹。滴滴的第三
方支付平台与银行卡进行了绑定,在银行卡一栏都有打车的服务,这使得打车更为便
捷。
2、口碑营销 不同于其他实体产品,打车软件不能有效通过广告来吸引,因此滴
滴打车软件一面向市场就采取了高额的补贴策略,促进了乘客体验这种新的营销方
式。起初人们不了解移动支付,觉得先付款后得到商品很不合理也不能完全信任这种
移动支付方式,在他们体验后就知道了他们的购买是很有安全保障的,并且也逐渐接
受了移动支付的付款方式,也为移动营销开拓了一片市场。滴滴打车软件公司采用个
体验营销的这种方法极好地促进了该软件的宣传。
(4) 促销策略
1、线上利用网络进行促销滴滴凭借支付宝的商务性,许多支付宝用户用支付宝
购买商品后抽奖以及使用快的客户端打的有时候可以领取打车优惠券。而快的打车在
这一块开发的力度还不够。
2、线下安排工作人员实地推销 滴滴打车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出租车公司去推
荐自身的产品,许诺给对方得到实惠。有的人直接向司机和乘客宣传打车软件的返利
优惠,增加大家对打车软件的认识,从而更好将打车软件推向市场。
4.总结
“滴滴打车”市场处于成长期,起始阶段由于人们对这些新生事物还不够了解,在
发展过程中将会遭遇到各种情况,但只要突破了瓶颈,它就会逐渐取代旧事物,成为
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市场环境的规范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引导和监督,
促进打车软件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仅从目前情况来看,“烧钱”大战绝对是不理智
的行为,要么打造自身产品差异化,使自己处于先导地位,要么二者进行合作,取长
补短,共同促进打车软件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