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合同中常见格式条款的法律风险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许多物流公司制订了常用的业务合同文本,作为合同双方协商谈判的基础性文件。然而,合同中所常用的格式条款却是备受争议,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因此引发的合同纠纷也逐渐增多。在司法实践中,同样的格式条款有时被主审法院认定为无效条款,有时又被认定有效,这一现象给不少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和法务人员带来了困扰。因此,正确认识和判断物流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物流企业实现预期商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格式条款的认定
在我国,由于公路货运行业进入门槛低,从事货运业务的企业及个人数量庞大,且行业监管乏力,市场混乱,各种罚款、过路过桥费、重复收税等问题给物流行业带来极大负担。物流企业基本是在拼价格,低价竞争,利润极低。但恰恰在竞争最剧烈的公路运输业务中,尚无任何一部法律对承运人的赔偿责任作出限额规定,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便想方设法减轻自身负担,而利用合同,特别是制订格式条款来减免自身责任便成了众多物流企业的首选。由此导致物流合同中格式条款的大量存在,争议不断。
解决争议的前提是首先要判断是否构成格式条款的问题。在形式上,依照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二款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
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在认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格式条款和示范条款。示范条款往往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被公认的行业惯例,并且还可以根据合同双方的具体情况协商确定;格式条款往往是一方预先制订并且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在实质上,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预先制订明显有利于己方的条款,并且在订立合同之时拒绝与对方协商或者基于自身的优势地位迫使相对方不得不接受。
二、格式条款的效力
判断公路运输合同中的格式条款的效力,应依照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公平合理,承运人是否利用格式条款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合同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2、承运人是否采取合理方式提醒对方注意免责条款或者限制责任条款。根据《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对于格式条款中免除或限制自身责任的条款,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未进行相应的提醒或告知的,该种格式条款往往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法解释二》第6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提供格式条款
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尽管有很多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在签订合同之时进行了口头的提示和说明,但是因为缺少相关证据从而导致败诉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对格式条款进行合理提示和说明的最佳方式就是采取书面形式。
3、在托运人要求承运人对免责条款或限制责任条款说明时,承运人是否尽到说明义务。根据《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有义务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进行充分的说明。未尽到说明义务或者做不真实的说明导致对方判断错误的,该类条款一般无效。
4、是否违反了《合同法》第52、53条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法》第53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格式条款具有《合同法》第52、53条规定的情形的,该条款无效。
对于格式条款,如果提供人履行了提醒和说明义务,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或接受服务后,此时合同效力如何?根据《合同法》和《合同法解释二》的规定进行反推,以及根据合同自由及鼓励交易的原则,可得出格式条款有效的结论。当然,如果条款仍存在合同法第52条、53条规定的无效情形,或者合同法第54条规定的欺诈、胁迫或者显
失公平等可撤销情形,对方当事人仍可主张依照合同法上述规定主张合同条款无效,或要求撤销此条款。
三、公路运输合同中常见的格式条款及其效力
以下试列举部分常见的格式条款,并具体分析其效力:
1、托运人应当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对货物进行包装;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应当以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的方式进行包装,否则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毁损灭失由托运人自行承担责任。玻璃、陶瓷等易碎物品、液体、无包装或包装不规范物品、鲜活物品的毁损,由托运人自行承担责任。
该条款约定了托运人的包装责任以及易损货物承运人的责任免除。那么,这样的条款是否有效?根据《合同法》第311条的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作为专业运输的物流企业,对于运输安全需要的包装水平显然应具有更专业的认识。仅仅笼统地约定“以保证货物运输安全的方式进行包装”显然不具有可操作性。《合同法》第306条规定:托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包装货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适用本法第156条的规定。托运人违反前款规定的,承运人可以拒绝运输。根据该条规定,同时为避免上述条款无效带来的不利后果,物流企业应制定详细、严谨的包装条款,依据货物的种类及性质的不同,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条款内容,其中包括包装材料、包装尺寸及规格、
包装方式、填充物材质及数量、包装标识及包装费用等。物流企业可以依据包装条款为托运人提供包装增值服务,在有效规避格式条款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托运人自己包装的货物,承运人可要求托运人从保护货物的安全完整、便于运输和储存的角度出发,并参照合同中的包装条款进行包装。若托运人未能按照包装条款进行包装,那么承运人可以直接拒绝运输。
2、货物外包装完好,本公司对货物的内在数量、质量的损坏均不负法律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承运人无法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承运人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上述条款明显免除了承运人自身的证明责任和赔偿责任,排除对方权利,加重对方的义务,很有可能被有关部门认定为格式条款,。当然在实际业务过程中,特别是在托运人负责货物包装,双方未约定在货交承运人时开箱验货的情况下,包装内部的货物实际情况承运人是看不到的,货物在接收时是否完整无损,承运人无从知晓。因此,在物流行业该条约定属于行业惯例,是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在司法实践中就此条款发生争议,是否一定被作为格式条款亦无统一定论。站在物流公司角度而言,为避免无谓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尤其是托运人自行包装货物的情况下,须在合同条文中表达承运人已经详细示明其含义且托运人自愿接受此条款约束的意思。
3、托运人应当为货物投保,保价费为3%(视具体情况),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