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8月第33卷第4期Fujian Med J,August 2011,Vo1.33,No.4
[5]许树柴,王盛,刘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选择的 若干争议[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9):68. [6]林俊.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EJ].体育科学研究, 2009,13(2):83. [7]Chan KM,Fu F,Maffulli N,等译.骨科运动医学的最新观 点与争论[M1.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2, 147,155,167—168. [sl马燕红,程安龙,江澜,等.半腱肌半膜肌重建前交叉韧带重 建术后早期康复口].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 (6):331—333. [93范振华.骨科康复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8,63,196. [1O3谷莉.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功能的临床认识[J].中国康复医 学杂志,2008,23(8):758. [11]谷莉,周谋望,陈亚平,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响本体感 觉恢复的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 (12):1096.
458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常见并发症处理
福建省立医院泌尿外科(福州350001) 黄世清杨风光何延瑜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方法对458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手术失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结果皮肾通道建立失败7例;术中大出血而 中止手术8例;术后继发性大出血1O例,4例经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超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止血,6例经保守治疗止 血;2例出现大量灌注液外渗;术后出现发热12例,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经抗炎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出现肾盂输尿管连 接处狭窄。45例结石残留(直径>5 mm),6例行Ⅱ期经皮肾镜清除结石,39例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结论经皮肾 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一种重要方法,但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及风险。只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严格规 范操作,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出现及降低手术风险,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处理 【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00(2011)04—0046—02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O11年2月经皮 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458钳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 失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58例,男238例,女 220例;年龄19 ̄75岁。肾脏鹿角结石129例,多
发性结石110例,单发性结石179例,其中输尿管 上段结石(L 以上)40例。结石最大为4.5 cm× 3.5 cm,最小为1.0 am X 0.8 cm;24例曾有开放 性手术史。孤立肾结石18例,马蹄肾结石2例,
重复肾结石3例。术前常规测定血常规、尿常规、 凝血功能、血生化全套、B超检查、腹部平片加静 脉路造影(KUB+IVP)或泌尿系统CT水成像
(CTU)检查。有尿路感染者,行尿液培养及应用 抗生素控制。
1.2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 全麻。先取截石位,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向患侧
置入输尿管接生理盐水滴注形成人工肾积水。改平 俯卧位,在l1肋间或12肋下B超引导穿刺目标肾
盏,置入导丝,然后逐号扩张至F18~F22置入镜 观察肾内结构及结石情况。以超声探杆或气压弹道 或钬激光将结石击碎同时清除结石。术毕放置双J 管达膀胱,同时拔除输尿管导管,皮肾通道内放置
肾造瘘管引流。术后5~7天复查KUB平片,结石 处理干净后先拔除肾造瘘管,术后3~4周拔除双 J管。
2 结果 本组458例中,定位穿刺皮肾通道建立失败7 例;术中大出血致手术中止8例,4例改Ⅱ期手术,
4例改开放手术。术后迟发性大出血1O例,6例经 对症保守治疗后止血,4例经DSA超选择性肾血管
栓塞止血,无出血致肾切除病例。2例出现术中灌 注液大量外渗,l例经保守治疗后吸收,l例经开放
手术引流。术后出现发热12例(体温>38.5℃), 2例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经过对症及使用敏
感抗生素处理后治愈。1例出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狭窄,经后期行开放整形术后改善。45例有结石残 留(直径>5 mm残石),6例经II期经皮肾镜清除
结石,39例辅助ESWL碎石术。本组病例中无死 亡,无肾切除及腹腔脏器损伤,无大血管损伤及气
胸病例。
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8月第33卷第4期Fujian Med J,August 2011,Vo1.33,No.4
3讨论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彻底改变了泌疗外科医师
对肾鹿角形结石惟有开放取石的尴尬局面,对开放 手术后复发的结石和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尤具 有重要意义[1]。但开展早期技术不太熟练的情况
下,手术成功率低、风险大,提高穿刺技术建立良
好的皮肾通道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障。术前B超
检查、KuB+IVP、三维CT重建检查能帮助正确 目标肾盏的选择。术中使用B超扫描引导穿刺目标
肾盏,置入安全导丝,沿导丝稳定、轻柔、宁浅勿 深正确使用扩张器能保证皮肾通道顺利建立。
术中各种碎石工具联合使用提高碎石清除结石 速度,尽量减少结石的残留,缩短手术时间。本组
中对大的鹿角型结石患者多采用超声联合气压弹道 碎石,直视下吸出碎石。术中操作应轻柔能减少对
肾盏、肾盂黏膜或肾实质损伤,同时应避免在视野 不清下碎石或钳夹。这样能避免术中、术后大出血
或大量灌注液外渗。本组l例患者术后出现肾盂输
尿管连接处狭窄,由于局部黏膜损伤严重导致。2 例灌注液大量外渗患者术中皆有肾实质或肾盂贯通
损伤,其中1例经使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保守治疗 后吸收改善;另1例因腹腔压力太高导致呼吸道阻 力升高、双下肢回流受阻、肾脏血供欠佳等表现,
故行开放手术引流腹膜后及腹腔内渗漏液。对于残
石,我们认为有条件应争取行Ⅱ期经皮肾镜碎石清 除结石术。本组辅助ESWL治疗患者,残石皆顺
利排出。 经皮肾镜术中及术后继发性出血是困扰泌尿科 医师的一大难题_2]。术中出血发生在穿刺、扩张及
碎石三个过程中,穿刺目标肾盏应选择通过肾乳头
和肾漏斗的轴线进人,应避免从漏斗弯进入而撕裂 血管造成大出血;皮肾通道扩张出血多见且严重,
多因扩张得太深损伤肾盂肾盏黏膜出血,或扩张动 作粗暴、方向不对损伤肾实质而出血。避免方法是
方向正确动作轻柔、宁浅勿深。碎石过程中的出 血,多因手法生硬、粗暴引起的肾盂肾盏黏膜出
血,或一味追求一期结石清除率而造成盏颈撕裂或 肾实质损伤引起大出血。本组术中大出血8例患者
皆因扩张及碎石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4例通过 夹闭肾造瘘管使用止血剂后稳定改Ⅱ期经皮肾镜手
术;4例因无法保守处理而即行开放手术,可吸收 ・ 47 ・
线缝扎肾实质穿刺道止血,同时处理结石。术后继
发性大出血原因多为直接损伤肾段动脉、或动静脉 瘘和假性动脉瘤形成;术后引流液较红,考虑为肾
内静脉出血时,可夹闭肾造瘘管,绝对卧床及使用 止血药多能使出血停止,尿液转清。本组4例继发
大出血患者先行保守治疗及输血1 000 ml~1 600 ml,但不能有效控制出血,监测血红蛋白量有逐渐
下降,即行DSA超选择肾血管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同时诊断为假性动脉瘤形成所致。如果介入治疗失 败,则应当机立断行紧急开放手术行患肾切除,本 组无。肾切除病例。术后发热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与其相关的因素有液体吸收、尿液处渗漏、菌血 症、结石成分和大量出血[3]。总结本组出现发热的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O例术前已有尿路感染,未
能有效控制;术后引流不畅为发热的另一重要因 素;铸型结石或多发性结石,碎石时间长,黏膜损
伤严重,细菌或毒素易进入血液;术中穿刺肾脏集 合系统导致尿液外渗至肾周,导致术后感染发生;
其他因素包括术中出血多,时间长等。本组2例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皆为鹿角结石,手术时 间长,出血多,有结石残留,术前有尿路感染。对 于有效预防术后发热,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术前
有尿路感染,应行尿培养及充分抗感染治疗;严格 的术中无菌操作;术中保护肾集合系统完整,控制 手术时间,防止大量尿液及冲洗液外渗及吸收;术 中尽量保持肾脏内低压。一旦术后出现发热,应采
取以下措施:(1)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进行血尿培
养,及时调整抗生素;(2)予降温等对症治疗,必 要时使用激素,预防感染性休克发生;(3)保持引
流通畅,及时行B超、KUB及CT检查,如遇肾 造瘘管和双J管的位置不佳或堵塞,应尽快调整其 位置。
参考文献
[13周四维,祖雄兵,宁坷平,等.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现状与进 展F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3):161—164. [2]黄宗谋,温天奋,植奇明,等.mPCNL并发出血的原因及防 治[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37—39. [3]黄滔,张志伟,王名伟,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原因及 处理[J].上海医学,2010,33(5):467—469.